仲礼手持鱼竿,悠然垂钓的同时继续说:“首先是那些奸臣,大明朝的奸臣可不少。”
“比如东林党的钱谦异,平时满嘴仁义道德,建州女真攻入南京时,许多臣子以身殉国,他却以水太冷为借口不跳河,干脆投敌了!”
“再比如魏早得,外表正直,实则胆小怕事又阴险狡诈,李自成攻入北京后,他第一个下跪投降!”
“还有太监高其钱,战时处处制约武将,战前逃跑,后来又投降清朝!”
“还有王德发这个太监,李自成进京时,他可是第一个打开城门的!”
仲礼聊天间,陆续讲出了他知道的那些历史上的奸臣。
崇祯听后气得几乎要脑充血,因为这些人他都认识,还以为都是忠臣呢。
“该死,这些人全该死!”
“我不会放过他们的,绝不。”
崇祯咬牙切齿,暗暗记下了每个人的名字。
仲礼接着说:“奸臣太多,不一一列举了。您要知道,李自成进京后,北京城里有两千多官员集体投降,啧啧,真是令人震惊!”
“说完奸臣,再谈谈忠臣,也就是您可以信赖并委以重任的人!”
听到这里,崇祯立刻兴奋起来!
他竖起耳朵细听,生怕错过一个。
他现在最缺人才,要是知道谁是忠臣,他就有人可用了!
这对他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太监是您身边人,忠诚与否至关重要!”仲礼笑道:“偌大的皇宫中,只有三人可用:曹正淳、王成恩和方正华!”
“曹正淳为人忠诚,能力强,可以委以重任管理东厂!”
“王成恩无需多言,李自成进京后您在煤山上吊,他是唯一陪伴您一同赴死的人,可谓忠烈!”
“方正华也为国捐躯,虽然身为太监,却令人钦佩!他武艺高强,可掌管御林军!”
“这二位都有小瑕疵,需要细心调教方能大用,但在紧急情况下,他们是您可以真正依赖的内侍!”
“好,我记住了!”崇祯心中狂喜,像得了宝贝一样:“没想到,真是没想到!”
“我委以重任的高其钱、王德发竟如此背信弃义,倒是王成恩不错,最后与我共赴黄泉,是可以信赖的人。”
“先生,请继续说,我洗耳恭听!”
“知道哪些人可以重用,我心里就有谱了!”
“说完内臣,再聊聊外臣中的武将!”
“全国上百万军队的掌控全赖武将,所以辨别他们的忠奸极为关键,一旦信错一人,可能全盘皆输!”
“明朝末年也有不少忠诚勇猛的将领,只因您疑心过重,不善识人用人,最终导致众叛亲离!”
就连嬴政等在一旁听得也是津津有味。
“首先是孙川亭!”仲礼说:“被誉为明末最后一根顶梁柱,有‘传庭死,明朝亡’的赞誉,忠诚又有才华,可以让他总督山西、陕西军事政务,镇压叛贼李自成。”
“黄德宫外号‘黄闯子’,作战英勇忠诚非凡,且是京营名将,最终与清军战斗中牺牲,是可用之才!”
“至于左梁宇,是个人才,可惜个性傲慢,需要经常敲打,这一点您务必记住!”
仲礼的一连串见解,再次让崇祯的眼神闪烁起光芒!
他心里琢磨了一番,要是好好利用这些人,掌控几十万大军并非不可能。
“再来说说这些文官!”仲礼一脸郑重地说:“都说大明朝是最硬骨头的朝代,这话确实不假,大明灭亡后,光是自杀殉国的高级官员就有上千人。”
“这些人能在最后时刻跟着大明共存亡,就算有点小毛病,也比那些背叛投敌的强得多!”
“首先说史克发,做官清正廉洁,忠贞不屈,又懂军事,适合当兵部尚书!”
“接着是范经文,崇祯帝上吊后,他连着四天不吃不喝,最后带全家跳井身亡,能做首辅!”
“兵部右侍郎孟家堰,自尽!”
“刑部右侍郎孟照相,全家投井自尽!”
“御史陈亮膜,全家投井自尽!”
“兵部主事金轩,全家自尽!”
“……”
一个个令人震撼的忠诚名臣,从仲礼嘴里逐一说出!
崇祯被深深感动,眼泪忍不住滑落,嬴政三人也是暗自佩服。
这些人或许地位不高,才能不算顶尖,但在国家危难时全家自尽,本身就值得尊敬!
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大才,也能重用!
就算有些小缺点,甚至犯过小错,也能改正后任用!
崇祯如获至宝,拼命记住每一个名字,这些人都是他未来可以倚重的重臣。
“仙师真是神通广大!”嬴政不禁感叹:“有这样的无所不知的本领,崇祯翻盘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别急!”仲礼摇摇头:“现在说这些还太早,大明局势动荡,各阶层斗争激烈,早已无法调和!”
“即便有我全力帮助,最终能否翻盘,还要看你自已的表现!”
崇祯听后,脸上一阵尴尬的红晕。
他努力保证:“先生批评得对,朕今后一定每天提醒自已,不让您失望!”
“嗯。”
仲礼稳坐在钓鱼台,满意地点点头。
“搞清楚谁可用,谁不可用,事情就好办多了!”仲礼接着指导:“你回去后立刻清理宫内,找个理由进行大清洗,先把那些老太监除掉!”
“然后提拔王成恩等人,悄悄重建几乎废弃的东厂,这样你就有了自已的首个班底和情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