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黑科技,拖拉机改飞船不合理?

第506章 我等着听好消息

加入书架
书名:
我黑科技,拖拉机改飞船不合理?
作者:
牧瞳霄
本章字数:
4084
更新时间:
2024-12-03

“看来我们需要发射一枚静止轨道或极轨探测卫星了。”阿莱克塞稍作思考后提议道。

“为什么呢?”汤姆问道。

“考虑到目前出现问题的三枚卫星,它们全都是在改变轨道之后出了状况。

尤其是月球极轨上的拍照卫星,由于需要高分辨率和相对较低的飞行高度,因此覆盖范围较小,一般只在数百公里至数千公里之间。

如果尝试扩大其覆盖范围,则会导致图像失真,影响观察效果。

我的说法对吗?”阿莱克塞说完停顿了一下问。

“没错,没料到你身为中情局局长竟然对我们这些航天器还颇有研究啊,退休后不如考虑过来NASA工作吧,哈哈。”汤姆·布朗开玩笑说。

“你觉得变轨后经过的特定区域会不会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呢?”阿莱克塞提出了关键点,这让汤姆一时无言以对,因为这个可能性之前被忽略了。

“我懂了,我会立即安排人员进行技术评估,并根据该区域的具体需求定制几颗专门的探测卫星。

我不信我们查不出这到底是人为因素还是某种未知力量导致的一连串事故。”

“好,我等着听好消息,布朗。”

放下电话后,阿莱克塞感到有些沮丧,太空探索无疑是考验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舞台。

此刻他愈发意识到,在这方面与华夏相比,他们似乎处于明显劣势,虽然这一切还仅停留在直觉层面……

农泽召集了大约30位天文物理学家及星球资源开发团队的成员召开了一次会议。

会议定在一个小型会议室内进行,大部分出席者不清楚讨论内容,只有几位熟悉古忠耀工作的同事大概猜得出个头绪。

开会前,农泽让古忠耀将一块西瓜大小的冰样放置于椭圆形桌子中央。

面对这还在散发寒气的物体,众人面露疑惑。

农泽凝视着那个晶莹剔透、几乎没有普通冰面那样平滑而是呈雪花状结构散发着凉气的样品解释道:“【小红花】号在南极发现了月亮古冰遗迹,这就是其中一块切割下来的样本。”

“整个古冰层规模庞大,所以我请大家来讨论一下是否可以在其周边建立一套提取系统。”

听完介绍,几位资深学者显得十分激动,重新聚焦起这块珍贵的标本来。

“长期以来科学界推测月球两端存在水冰,但现在我们获得了实体证据,这项发现如果带回地球必将成为头条新闻并极大推动科学研究进展......”

听到这里,农泽笑了笑然后摆手打断道:“这只是开端罢了,将来类似新奇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但我们更关注实用价值,希望各位能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看待这些问题。”

此番话立马得到了现场听众的一致赞同。

这群人加入空天母舰并非为了追根溯源,而是希望能够基于材料特性开发新技术。

“请问这份关于冰样的分析报告准备好了吗?我们需要根据它制定具体的生产方案。”一名中年眼镜男提问。

“打开你们的信息设备吧,我把文件设置成了共享状态,大家可以随时查阅。”农泽回答道,并开始操作佩戴在其左臂上的个人数字助理。

这款装备每名队员都配备了一台,里面存储有丰富的资料和个人数据,比如生命体征监控、环境条件监测以及项目进展日志等。

甚至能够通过它与母舰的‘织网’中心互动分享信息,区别在于访问权限不同而已。

这种数据终端可以折叠成一个迷你大小,跟现在的手机差不多。

也可以展开变成一个小电脑的样子,总体外观像是现代的折叠屏手机。

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用来沟通,更主要的是办公和信息获取。

当然了,它只能在局域网范围内使用,所有的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内部网络。

专家们能在这里交换数据,讨论学问等。

这个数据终端是华为特别为星际舰队研发的,并且免费提供,技术是最先进的。

农泽觉得挺实用。

说完这话,与会的研究员们纷纷取出自已的数据终端,打开后开始查阅那份冰层研究报告。

“从报告上来看,建立一座净水厂完全没有问题,难点在于如何将水输送到基地。”

“要走过26公里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要知道月球南极这个地方长年保持零下200度左右的低温。”

“不像月球其他地区,有阳光直射时温度甚至能达到120多度。”

黄院士最先发言,他虽然对水处理技术不太了解,但觉得应该不算太难解决。

关键在于怎么输送水。

“我们能不能在月球下面建一条管道?地面下总不会也有这么低的温度吧?”

黄院士继续提出了建议。

“这不太现实,先不说工程难度,月球表面物质的热容小,导热性也很差。”

“之前的无线电卫星就已经发现,即便是月壤深处的温度变化也微乎其微。”

“尽管关于月球核心究竟是固态还是液态仍有争议,即便它的内核确实是热的,但由于地壳部分的低导热率,热能到不了地表就凉了,再往下挖掘就没有意义了。”

专研月球领域的李精益教授立刻反驳道。

农泽听后点了点头,单是工程量这一条就直接让这个提议变得不可行。

“那我们就造一支运输车队吧?”一位年轻的科学家提问道。

农泽低头思索了一会儿,他本来打算一次性彻底解决水源问题。

如果要在月球设立一支这样的车队其实和地球上的做法没有本质差别。

“舰队原来的计划是,一旦发现月球缺水,就要专门抽调两艘飞船来送水。”

“基地建好后,每天用水量会非常大,至少需要两艘全速运作的运输船才行。”

农泽补充道。

其他人听后点头认同,其它物资还好说,但这水确实是个大难题,人、生产还有研究活动都离不开。

“既然已经发现了月球古冰层,我就想尝试在这里建立净水设施。”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