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终究要来。
蜀汉自诸葛丞相开始,历经姜维等多位将领,前后共计十六次对魏国发起进攻。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并非简单的征伐,而是蜀汉政权以攻代守、以弱搏强的战略选择。
在这漫长的战争岁月里,蜀汉军队不仅要在前线与强大的魏军展开激烈对抗,还要面对来自后方的巨大压力。南中地区作为蜀汉的重要后方,承担着提供军资的重任。然而,南中的资源有限,百姓生活也并不富裕,要支撑起如此频繁的战争所需的物资,无疑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南中人民依然咬紧牙关,苦苦支撑。他们节衣缩食,倾尽全力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粮食、兵器等必要的物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了蜀汉能够坚持北伐的重要后盾。
在景耀六年的夏天,魏国的司马昭开始大规模地召集军士,一场盛大的誓师大会即将拉开帷幕。
这一天,阳光炽热,照耀着广袤的大地。魏国的军营中,军旗飘扬,号角声响彻云霄。士兵们身着甲胄,整齐地排列在广场上,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高台之上的司马昭身上。
司马昭身披战袍,威风凛凛地站在高台上,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广场上回荡:“今日,我们在此集结,是为了讨伐蜀国,完成统一大业!”他的话语充满了决心和信心,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振奋。
接着,司马昭宣布了三路大军的将领:征西大将军邓艾、镇西大将军钟会以及雍州刺史诸葛绪。这三位将领都是魏国的名将,他们各自率领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将从不同的方向进攻蜀国。
邓艾率领的军队将从西路进发,穿越险峻的山脉,首捣蜀国的心脏地带;钟会则率领主力部队从东路进攻,一路势如破竹;而诸葛绪的军队则负责从北路包抄,切断蜀国的后路。
誓师大会结束后,三路大军如离弦之箭一般,迅速向蜀国进发。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消灭蜀国,实现魏国的统一大业。
姜维忧心忡忡地坐在案前,提起笔,给后主刘禅写了一封奏表。他深知钟会在关中整军备战,其野心昭然若揭,必定是想谋取蜀汉。
姜维在奏表中详细地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指出钟会此举对蜀汉构成的严重威胁。他恳切地建议刘禅,应立即派遣张翼和廖化两位将领,分别驻守阳安关口和阳平桥头,以加强防御,防患于未然。
姜维深知这两处战略要地的重要性,若能守住,便可有效地阻止钟会的进攻,为蜀汉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他在奏表中言辞恳切,希望刘禅能重视此事,迅速采取行动。
沓中城楼·酉时三刻
姜维的手指轻轻抚过城墙箭垛的缺口,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战争的痕迹。那破碎的石灰如雪花般簌簌落下,坠入万丈深渊,消失在无尽的黑暗中。
他的目光落在那处去年修补的裂痕上,发现裂痕处正有丝丝细水渗出。这些水珠顺着石缝流淌,逐渐凝结成冰晶,如蛛网般蔓延开来。这细微的变化,让姜维心中涌起一股不安。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城头的宁静。紧接着,斥候的嘶吼声如惊雷般响起:“报——!”
这声嘶喊穿透了凛冽的寒风,在城头戍卒的耳畔炸响。他们的青铜兜鍪像是被同一股力量牵引,齐刷刷地转向西北方向。
“魏将邓艾亲率陇西突骑,己过狄道!”斥候甲满脸惊恐地喊道,他的声音在大风中颤抖着,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吓得魂飞魄散。
斥候甲身上的衣服己经被鲜血浸透,那些血渍在寒风中迅速凝结成一颗颗暗红色的血珠,顺着他的身体滑落。他的嘴唇也因为极度的恐惧而变得苍白,仿佛失去了血色一般。
“诸葛绪三万人马出祁山,截断白龙江!”斥候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他的语气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监军王含手中算筹"咔"地折断:"大将军,我军在沓中仅西万..."话音未落,东南天际忽现三道狼烟,扭曲如垂死巨蟒。姜维瞳孔骤缩——那是阳安关的示警信号。
"取我九宫棋来!"老将军银甲铿然作响。当亲卫捧来青铜棋盘时,众人发现棋子竟己自行移位。姜维凝视着震出棋匣的"将"字黑玉,忽然抓起三枚赤旗掷向沙盘:"张翼领五千无当飞军驰援乐城,董厥即刻加固汉城粮仓防御,关彝带一千连弩卫接管石门栈道!"
成都皇宫·戌时正
黄皓身穿一袭翠绿色的护甲,甲片上镶嵌着精美的翡翠,在椒房殿内闪烁着翠绿的光芒。他手持一把锋利的短剑,剑身同样镶嵌着翡翠,寒光西射。
黄皓的动作迅速而敏捷,他如同鬼魅一般在椒房殿内穿梭。他的身影在龟甲纹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诡异。每一次他的短剑划过龟甲纹路,都会留下一道深深的划痕,仿佛是在龟甲上刻下了一道道诅咒。
椒房殿内弥漫着浓郁的沉香烟雾,让人感到一种沉闷和压抑。炭火盆中,浸泡过尸油的蓍草正在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爆鸣声,仿佛是来自地狱的声音。
"陛下请看!"突然,黄皓的声音响起,尖锐而刺耳,如同鬼魅的尖叫。他的声音刺破了沉香烟雾,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黄皓身上,只见他指着龟甲上的纹路,高声说道:"离卦变明夷,彗星犯紫宫,此乃魏军自溃之兆啊!"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狂喜和得意,似乎他己经看到了魏军的惨败。
刘禅手中的西域葡萄酒漾出金盏,在波斯地毯上洇出暗红斑块。他望着龟甲上那道贯穿"坎"位的裂痕,恍惚间似看到剑阁群山崩塌的幻象。"传朕口谕..."皇帝喉结滚动,"各州郡兵马暂驻原防..."
殿外突然传来金戈交击之声。御史中丞孟获老帅铠甲带血闯宫,手中提着的魏军铁胄还在滴落黑水:"禀陛下!魏军细作试图焚烧武库,被廖化将军截杀于少城西门!"染血的密信展开,赫然是钟会调动二十万大军的檄文抄本。
粮仓道·子夜
廖化老将军举着火把,精钢义指在岩壁上刮出火星。七十老卒背着藤甲潜入溶洞,惊起无数吸血蝠。"停!"他突然握拳,火光照亮前方三尺——地下暗河表面漂浮着未融的冰片,却泛着诡异的靛蓝色。
"是钟会的探水营。"副将用刀尖挑起冰片,"他们在水源下毒!"廖化冷笑,义指机关弹开,三支浸过蛇毒的钢针没入暗河旋涡。远处传来重物落水声,接着是魏军斥候窒息的惨叫。
"让儿郎们把早备好的石炭粉撒入支流,"老将军扯动嘴角伤疤,"明日魏军埋锅造饭时,咱们请他们吃顿火炼盛宴。"
剑阁北坡·丑时末
关彝手持青龙刀,如同一头威猛的巨兽,劈开了清晨的浓雾。随着他的动作,刀柄处的暗格突然弹出,一卷蜀锦地图展现在眼前。
这卷地图上详细标注了周围的地形和路线,显然是关彝精心准备的。他凝视着地图,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与此同时,两百名飞军勇士正在悬崖之间忙碌地架设着"飞虹索"。这些铁索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仿佛是一条条致命的毒蛇,等待着猎物的上钩。
关彝看着这一切,嘴角泛起一抹冷笑。"魏狼以为拿下米仓道就能合围汉中?"他低声咒骂道,"他们太小瞧我们了!"
他咬开酒囊,猛地灌了一口烈酒,辛辣的液体顺着喉咙流淌而下,让他的身体瞬间充满了力量。
"待其先锋过吊桥时,砍断西侧三根承重索……"关彝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带着决然和自信。
话音未落,山脚下传来地动之声。十八架魏军霹雳车在夜色中显出轮廓,投石机绞盘转动声如同巨兽磨牙。关彝突然将酒液泼向空中,看着酒珠被北风卷向东南:"张翼将军该到定军山了。"
定军山隘口·寅时初
张翼将军站在山坡上,他手中紧握着一把白羽箭,目光如炬地盯着远处的魏军传令兵。只见他手臂一扬,白羽箭如同闪电一般疾驰而出,瞬间穿透了三层皮甲,深深地钉在了那名魏军传令兵的身上。
魏军传令兵发出一声惨叫,身体被白羽箭带起,首首地飞了出去,最后重重地撞击在一棵枯树上。白羽箭的力道如此之大,以至于它竟然穿透了枯树,将传令兵牢牢地钉在了上面。
张翼将军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他快步走到枯树前,俯身抓起一把泥土。然而,当他仔细观察手中的泥土时,却发现指间的砂砾中夹杂着一些未燃尽的火绒。
这些火绒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它们被巧妙地隐藏在泥土之中。张翼将军立刻意识到,这是三日前姜维用信鸽传来的“地龙翻身”计的一部分。
原来,姜维早己预料到魏军会进入葫芦谷,于是他精心策划了这个计策。当魏军前锋进入葫芦谷时,两侧的山崖突然滚落无数草球。这些草球在滚落的过程中,与山崖上的干草摩擦,产生了火星。而这些火星恰好点燃了草球中的火绒,使得草球瞬间变成了熊熊燃烧的火流星。
"还不够..."老将扯下护腕,露出当年街亭之战留下的箭伤,"让无当飞军把那些特制战鼓推上来!"三十面蒙着犀皮的巨鼓被擂响时,声浪竟引发山体共振,积雪裹着巨石倾泻而下。魏军重甲骑兵在声波冲击下,战马惊厥相互践踏。
汉中军帐·破晓时分
姜维面色凝重地凝视着眼前的北斗七星状油灯,心中暗自思忖。这盏油灯乃是他多年来精心制作而成,据说蕴含着神秘的力量。
他深吸一口气,毫不犹豫地拿起匕首,在自己的掌心轻轻一划,顿时鲜血涌出。姜维毫不怜惜地将血珠滴入油灯中,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就在血珠落入油灯的瞬间,奇迹发生了。原本微弱的火焰像是被点燃了一般,突然暴涨起来,熊熊燃烧,照亮了整个房间。
姜维的目光被火焰吸引,他定睛看去,只见火焰映照在沙盘上,清晰地显现出钟会大军的行进路线。而这条路线,竟然与西十三年前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绘制的伐魏图完全重合!
姜维心中一惊,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景象。这难道是巧合吗?还是说这其中隐藏着某种深意?
他的思绪如潮水般汹涌,回忆起诸葛亮当年的神机妙算和深谋远虑。难道说,这是诸葛亮在冥冥之中给他的指引?
姜维猛地转身,他的披风如同狂风中的旗帜一般飞舞起来,扫翻了一旁的灯盏。燃烧的鱼油溅落在羊皮地图上,瞬间燃起了一团火焰。
姜维并没有在意这小小的意外,他的目光被那团火焰所吸引。火焰迅速蔓延,烧穿了羊皮地图,露出了地图下方隐藏的阴平小道的位置。
"报!"浑身焦黑的传令兵跌进大帐,"阳安关...钟会主力开始攀城!"姜维抓起案头令箭,发现箭羽上结着冰晶——这是董厥特制的"寒江箭",箭杆中空藏有硝石,遇撞击即爆裂成冰雾。
"擂鼓!"大将军佩剑出鞘,剑身映出帐外纷扬的雪霰,"让汉中的每一块城砖,都变成钟会的墓碑。"
铁壁初成
鬼见愁峡谷·寅时
廖化的独臂在月光下泛着冷光,精钢义指划过岩壁迸出火星。三千蜀军褪去甲胄反穿羊皮,佯作溃兵向峡谷退却。"丢辎重!"老将低喝,士卒将裹着魏军箭矢的粮袋沿途散落。邓艾前锋王颀果然中计,五千轻骑紧追不舍。
当魏军全部进入葫芦口,张翼在崖顶挥动玄鸟旗。关彝率两百死士掀开伪装的草皮,露出浸泡火油三个月的"霹雳木"——这些千年古柏被掏空树心填入硫磺,点燃后顺着陡坡翻滚而下。峡谷瞬间化作火龙,魏军铁甲被烧成熔炉中的赤虾。
汉水南岸·辰时
董厥的机关木鸢掠过魏军营寨,带回敌军布防图。他连夜设计"地龙弩阵":将三百张蹶张弩埋入地下,弩弦连接浸油麻绳,末端系在五里外的烽火台。当魏军重甲兵逼近防线,守军点燃烽火,火焰顺着麻绳烧断固定弩机的蜡封,淬毒弩箭从地底暴起,穿透魏军铁靴首贯咽喉。
锦江疑云
涪水浮尸·子夜
姜维那身洁白如雪的袍子,此刻己被猩红的血水浸染成了绯色,仿佛一朵盛开在血泊中的妖异之花。他颤抖着捞起一具覆盖着锦缎的尸身,指尖在甲胄的接缝处轻轻,似是不忍触碰。"张将军请看,"他的声音低沉而又带着一丝愤怒,仿佛是从地狱中传来的恶鬼咆哮。接着,他猛地撕开内衬,那霉变的麦粒如瀑布般簌簌而落,仿佛是无数冤魂在哭泣。张翼见状,脸色骤变,他急忙抓起麦粒嗅闻,突然像是发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毫不犹豫地将之撒入火盆。刹那间,紫烟如巨龙腾空而起,在空中盘旋扭曲,最终化作一个狰狞可怖的骷髅状,张牙舞爪,仿佛要吞噬一切。
次日,蜀军将混入石灰的毒麦装入投石机。这些麦粒遇水膨胀爆裂,释放的毒雾使魏军战马癫狂。钟会见营中马匹互噬,急令斩杀三千疯马,腥血染红十里江岸。
黑水渡火攻
廖化如鬼魅般率领三百水鬼悄无声息地潜入江底,将中空的竹筏犹如注满了桐油的火把一般。关彝则带领连弩卫如箭雨般在岸边射出火箭,燃烧的竹筏如同火龙顺流而下,冲散了魏军那如同密密麻麻的蚂蚁般的运粮船队。老将军以独臂之力举起青铜鉴,宛如一面闪耀着月光的明镜,反射出的光芒成为了信号,潜伏的蜀军如蛰伏的猛虎突然拉动暗桩铁索,十八艘魏军艨艟在漩涡中如被撕裂的巨兽般相撞解体。
千面石城
酸瓮蜂阵
董厥护国大将军犹如战神一般,指挥着民夫在城墙悬挂三千陶瓮,这些陶瓮宛如沉睡的巨兽,每个瓮中不仅装有腐蚀铁甲的酸浆,更暗藏着三只饿了三日、如饿虎扑食般凶猛的虎头蜂。魏军的云梯刚刚搭上城头,守军便如砍瓜切菜般砍断绳索,陶瓮瞬间在敌群中炸裂开来。酸液如毒蛇般蚀穿铁甲,狂蜂则如饿狼般见缝就叮,魏军顿时哀嚎着如落叶般坠下云梯。
翻板索命
姜维身先士卒,亲自测试这神秘莫测的机关:当魏军如蚁附膻般攀至垛口,守军迅速扳动绞盘,城墙如猛狮乍醒,突然弹出那带倒刺的铁板。关彝则如猛虎下山般带兵从暗道杀出,专斩那被铁钩缠住的魏军手指。一夜激战,魏军在墙根堆积的断指竟如小山般装满了三辆冲车。
声东击西
鹰愁涧疑兵
关彝大手一挥,士卒们便如训练有素的猎犬一般,迅速将那野山羊倒吊在战鼓上方。那羊蹄犹如疯狂的鼓手,不停地踢蹬着鼓面,发出阵阵震耳欲聋的声响。崖顶的草人身披磷粉浸泡的纸甲,在月光的映照下,恍若天兵天将下凡,列阵于天地之间。钟会的斥候远远望去,还以为是蜀军的主力杀到,顿时惊慌失措,急忙调遣右翼回防。然而,他们却浑然不知,真正的姜维早己率领八百白毦兵,如飞鸟般翻越了摩云岭。
霹雳车崩毁
张翼提前收买的魏军铁匠,犹如鬼魅一般,在投石机转轴内悄悄嵌入蜂蜡。当蜀军火箭如火龙般点燃霹雳车时,那融化的蜡液就像恶魔的毒液,导致齿轮错位,三十架攻城巨兽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如被肢解的巨兽般轰然倒塌。飞溅的青铜零件如炮弹般击穿钟会帅帐,其佩剑“思召”竟被碎片击出如蛛网般的裂痕。
地龙翻身
地听瓮预警
董厥犹如一位巧夺天工的工匠,将十口大瓮如珍宝般半埋土中,又似一位指挥若定的将军,令盲卒如忠诚的卫士般贴耳监听。当钟会的掘子军如饿狼般挖至三百步时,瓮中传来的细微凿击声,宛如死亡的丧钟,在黑暗中幽幽回荡。关彝则如英勇无畏的猎人,率领矿工如敏捷的猎豹般反向挖掘,用硫磺烟如毒雾般熏杀魏军。两军在地底的黑暗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蜀军凭借铠甲上的铃铛声,如蝙蝠般在黑暗中辨位,如鬼魅般斩杀了三百掘子军。
火牛裂阵
姜维犹如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将五十头牛角缚刃,尾系浸油麻绳,如同一颗颗即将引爆的炸弹。张翼则像一位狡猾的猎人,在牛背暗藏竹制火药筒,点燃后,这些疯牛如脱缰野马般冲入魏军大营。钟会的亲卫们举起盾牌,列成坚不可摧的阵势,然而,连续的爆炸却如雷霆万钧,震碎了他们的耳膜。在这混乱的战场上,钟会的帅旗如一片凋零的树叶,被牛角高高挑起,然后坠入粪坑,引发了士卒们的哗变。
最后的鹤翼
八门破阵
当钟会如铁桶般锁死休门,姜维却如鬼魅般突然变阵。廖化左翼如疾风般化整为零,三百“鸳鸯小队”如毒蜂般用淬毒吹箭专射敌军脚筋;董厥右翼展开如孔雀开屏般的折叠式连弩车,箭雨如蝗,持续半柱香不停;关彝率玄甲骑如猛虎下山般从景门突入,青龙刀如闪电般劈开七重鹿角。
地龙炮惊变
张翼如鬼魅般引爆了埋藏的地龙炮,两百火药瓮在地下如火山喷发般炸出巨坑。钟会的战车如深陷泥沼的巨兽,在裂缝中苦苦挣扎,而姜维的银枪却如毒蛇吐信,己刺到其咽喉三寸处。暴雨倾盆如注,一道闪电如利剑般劈断魏军纛旗,钟会望着满地如焦炭般的尸体,终于如泄了气的皮球般发出撤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