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丞相南征

第九十八章世戍南方

加入书架
书名:
诸葛丞相南征
作者:
彭寅翁
本章字数:
5564
更新时间:
2025-04-10

霍弋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给司马昭写一封上表。这封上表言辞恳切,详细地阐述了他对当前局势的看法以及他对南中地区未来发展的规划。

司马昭在收到这封上表后,立刻认真地阅读了起来。他被霍弋的见解和计划所打动,对霍弋的才能和智慧深感钦佩。同时,他也对孟获等南中将领的忠诚和勇敢表示赞赏。

司马昭认为,霍弋和孟获等将领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对南中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决定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信任,南中相对独立运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南方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力量。

司马昭认为霍弋等南中将领不仅能够保全一方平安,还能举郡内附,这是非常难得的。因此,他决定对这些将领给予高度的信任和重用,仍然委任他们担任原来的职务,并加官进爵,任命霍弋为南中都督。

这个决定显示了司马昭对霍弋等人的认可和赞赏,也体现了他对南中地区的重视。通过这种方式,司马昭希望能够巩固南中的统治,同时也激励其他地方的将领为他效力。

魏国咸熙元年(264年),东吴交趾郡吏吕兴举日南、交趾、九真三郡反吴归降魏国,司马昭任命吕兴为交州都督,又任命霍弋遥领交州刺史,假节,自行选拔任用官吏。

建宁郡味县南夷府内,霍弋来回走动。

霍弋的指节重重叩在案几上,震得青铜灯盏里的火光忽明忽暗。帐外呼啸的北风卷着秋叶,将牛皮帐篷拍打得猎猎作响。

"刘禅...走了?"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跪在地上的信使,额头紧紧地贴在地面上,身体微微颤抖着,似乎对即将到来的事情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的声音低沉而颤抖地说道:“司马昭要求将军前往交州支援接应吕兴。”

然而,话音未落,孟获突然像一头被激怒的野兽一样暴起。他的动作迅猛而凌厉,腰间的银鞘弯刀在瞬间铿然出鞘,发出清脆的响声。刀光闪烁,映照着帐中那七盏铜灯,使得整个营帐都被一片寒光所笼罩。

那刀光如同一道闪电,首首地劈向信使的颈侧,在他的脖颈处投下了一道森冷的寒芒。这寒芒让人不寒而栗,仿佛预示着死亡的降临。

"孟帅!"霍弋扣住孟获手腕的瞬间,忽然想起西十年前随诸葛丞相南征时的场景,七战七抚,丞相在滇池畔设宴,请孟获及七郡太守,自己作为侍中捧上蜀锦时,孟获眼中也是这般灼人的火光。

府中烛火原本平静地燃烧着,然而就在一瞬间,它们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惊扰,突然开始剧烈地摇曳起来。火苗跳跃着,仿佛随时都可能被风吹灭。

与此同时,霍弋怀中的锦囊也像是感受到了这股异动,竟然从他的怀中滑落,掉落在地上。这个锦囊是建兴九年临别时,丞相所赠之物,对霍弋来说意义非凡。

锦囊的表面是素绢材质,上面用墨汁书写着"南中可安"西个大字。在火光的映照下,这西个字显得忽明忽暗,仿佛在诉说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此时,孟获的刀尖正悬在信使的咽喉三寸处,只要他稍稍一动,信使的生命就会立刻终结。然而,就在这紧张的时刻,孟获的注意力却突然被地上的锦囊吸引住了。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那个锦囊,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将刀尖从信使的咽喉处移开,转而挑起了地上的锦囊。

"丞相..."南王的声音突然哽咽。帐外传来此起彼伏的狼嚎,远处山峦在月光下如同凝固的浪涛。

霍弋缓缓地弯下腰,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他伸出修长的手指,轻轻地拾起地上的锦囊,那锦囊的表面己经微微泛黄,仿佛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他的指尖轻柔地抚过锦囊的丝帛,感受着那细腻的质感,仿佛能透过这丝帛触摸到曾经的历史。锦囊的边缘有些磨损,显然它己经被人反复过,而这的人,或许就是那位孟帅吧。

霍弋的声音低沉而温和,他对着锦囊轻声说道:“永昌郡尚有五千藤甲兵,交州士家送来三十船粮草。”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沉稳和自信,似乎对这些兵力和粮草的情况了如指掌。

然后,他的目光落在锦囊的开口处,似乎在期待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孟帅可还记得丞相教授的山地阵法?”他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带着一丝询问的意味。这句话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让人不禁想起那位智慧超群的丞相和他所传授的精妙阵法。

孟获的弯刀缓缓入鞘,铜环相撞发出清越声响。他解下腰间镶着绿松石的酒囊,仰头饮尽后重重砸在案上:"七请七抚之恩,当报于南中危难时。只是..."他望向帐外落叶,"那些随我们征战的儿郎,当真愿意再战?"

帐帘突然被掀起,秋风裹着落叶卷入。十余名身着兽皮的寨主鱼贯而入,为首的老者挂着藤杖,额间银月纹在火光中闪烁:"永昌郡三十六寨听凭霍太守调遣!"话音未落,西南方向忽然传来沉闷鼓声,像是巨兽的心跳震动着群山。

霍弋展开羊皮地图,朱砂标注的关隘在烛光下如血痕蜿蜒。他蘸着冷掉的茶汤在案几上画线:"牂牁江可运粮草,进可据朱提险隘,退可守滇池天堑。只是..."指尖停在水昌郡与交趾交界处,"需防东吴乘虚而入。"

孟获突然放声大笑,震得帐顶落叶簌簌而落。他抽出腰间骨笛吹出三声短促音调,片刻后,帐外传来此起彼伏的象鸣。月光下,三十头战象的轮廓如山岳移动,象背上的箭楼挂着诸葛连弩特有的青铜机括。

想当年,备受尊敬的丞相大人,不仅有着卓越的才智和谋略,还留下了一位技艺精湛的驯象师。这位驯象师经过多年的磨练和培养,如今己经能够熟练地指挥多达三百头的战象,成为南中地区一支强大的力量。

孟获手持长刀,刀鞘轻轻地点在地图上的交趾郡位置,眼中闪过一丝自信和决断。他深知这些战象的威力,它们不仅体型巨大、力量惊人,而且经过训练后,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就在昨天,士燮之孙送来了一封血誓书,表示愿意与南中一同进退。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意味着南中地区的各方势力正在逐渐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外部的威胁。

孟获看着地图上的交趾郡,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相信,在驯象师的指挥下,这三百战象必将成为南中军队的一支奇兵,为他们带来胜利的曙光。

当五更的梆子声敲响,清脆的声音在寂静的黎明中回荡,仿佛是大地的心跳。霍弋站在城头,目光凝视着东方,那里的天空渐渐泛起了鱼肚白,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轻轻揭开了夜幕的一角。

在这黎明前的黑暗中,味县城头悄然升起了一面玄色大旗。那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月光如水洒在大旗上,隐约可见那褪色的“漢”字改成“魏"字,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透露出以前那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但内心五味杂陈。

城下,新卒们正在紧张地操练着。他们的身影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如同鬼魅一般。这些新卒们正在演练丞相改良过的八阵图,这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阵法,据说能够变化无穷,威力惊人。

随着指挥官的口令,新卒们迅速变换着阵型,藤牌相撞之声此起彼伏,犹如雷霆万钧。这声音在寂静的清晨中显得格外响亮,惊起了林中的寒鸦,它们扑腾着翅膀,向着远方飞去,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喧嚣吓到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