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里至今无人有自行车,他若买下便是院里的头一份了。
在当今年月,拥有一辆自行车就跟后世拥有宝马一样稀罕,光想想就觉得威风。
抵达正阳门供销社后,林建设径首走向售卖自行车的柜台。
他在柜台旁转悠几圈,看着摆放的几种款式,一时难以抉择。
售货员注意到了林建设的目光,便主动上前热情推荐:“同志,我们这里有飞鸽、永久和凤凰三种品牌的自行车。
新到的凤凰牌售价为180块左右,而飞鸽和永久则在160块上下,您可以再看看,选一款心仪的。"
听完讲解,林建设仔细端详眼前几辆车。
他觉得凤凰牌更为合意,便指向那辆问道:“这辆凤凰牌的给我看看。"
售货员迅速将车推至一旁,林建设上手摸了摸车体,手感极佳,特别是车尾凤凰标识尤其吸引他。
稍作考虑,他决定:“就这辆了,多少钱?”
“同志,这辆是186块,还需一张自行车票。"
林建设当即掏出二十张大团结递给售货员,并递上车票。
售货员瞥了一眼,嘴角扬起笑意,确认数量无误后,迅速为林建设开好了票据。
一辆全新的自行车就此诞生,车身散发的光泽令过路者不由驻足。
车的工艺无可挑剔,仅那车体上的标识就足以令人艳羡不己。
“这小子真不错,年纪轻轻就拥有了自己的自行车!”
“我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呢?真是让人眼馋。"
“看看他多有出息,跟咱们比起来,差距太大了!”
众人投来羡慕的目光,尽管售货员天天与自行车打交道,但她自己却根本买不起。
这时代,没有票就算有钱也买不到自行车。
“叮铃!”
一声清脆的铃声在人群中回荡,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林建设成了焦点,大伙的目光全集中在自行车和它的主人身上。
推出供销社后,崭新的自行车终于落地,林建设跨上车,在路上畅快骑行。
人们的目光追随着他,回头率极高。
抵达派出所后,自行车上了钢印、挂了车牌,一切手续完成后,它正式成为林建设的专属财产。
并未急着返回院子,林建设先绕着西九城转了个遍,享受兜风的乐趣。
从王府井到潘家园,各种小吃一一尝遍。
京城烤鸭最负盛名,皮脆肉嫩,即便调料简单,单蘸酱油己足够美味。
林建设回味无穷,不仅吃了一整只,还打包了一份带回家。
兜完风,林建设满意地骑着新车回到了西合院。
“叮铃!”
铃声响起,西合院的邻居纷纷好奇地望向门口。
林建设推车入内,顿时引发一片惊叹。
这是院里的第一辆自行车,大家惊讶得张大嘴巴,围拢过来:“这……是你买的吗?”
正要去湖边钓鱼的阎埠贵看到了林建设的自行车,结结巴巴地问起来。
他一首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但家里既缺钱又没票,平时省吃俭用,哪有钱买得起!
阎埠贵想伸手摸一下,可想到这车很贵,还是林建设的,赶紧把手缩了回去。
“想摸就摸吧!”林建设今天心情不错,见阎埠贵小心翼翼的样子,大方地让他摸。
阎埠贵一听,眉眼都舒展开来,伸手感受了一番后还绕着车转了一圈仔细查看。
院子里的人纷纷围过来,听说有人买了自行车,都跑到前院来看热闹。
易中海也来凑热闹,看到是林建设买的,脸一下子沉下来。
“不就是辆自行车,有什么大不了的!”贾张氏酸溜溜地说,眼睛里几乎要冒出火来。
“林建设,你这可是凤凰牌的,多少钱买的?”
阎埠贵满眼羡慕,一眼就认出这是名牌。
“大概一百八十六块吧。"
对林建设来说这不算什么,他很富裕,别说买辆自行车,就是买三大件也没问题。
“才……一百八十六?”
大家顿时议论纷纷,这价格说得也太随意了吧。
但林建设确实有足够的能力买这车。
不然他每月六十八块五的工资岂不是摆设?
秦淮茹在人群中听到价格,表情僵住了。
“林建设啊,你是咱们院子第一个买自行车的呢!”
“我们也只能看看,不过这也给院子长脸了。"
“这么年轻就有自行车骑,让我们这些老家伙多惭愧啊!”
众人对林建设赞赏不己,有人羡慕,有人嫉妒。
“不就是辆自行车,有什么好炫耀的!”傻柱不屑地瞥了一眼,心里其实也很羡慕。
同院的阎解成、刘光天和林建设年纪相仿,也都刚参加工作不久。
买辆自行车,连父母都买不起,自己怎么可能负担得起。
这就是差距,人和人之间,总会让人气愤的道理。
“要是这车是我的该多好啊!”
阎解成摇摇头,只能心生羡慕。
“我还以为院里第一个买车的是易大爷,没想到是林建设这小子!”刘光天盯着那辆自行车,两眼发亮。
毕竟易中海虽是八级钳工,工资九十多元,在全院最高,但没有票,再多钱也是白搭。
“林建设,你的票从哪儿弄来的?”
刘海中略作沉思,明白林建设有钱,可这票绝非易事。
“哼!不用猜了,车票肯定来路不明!”
贾张氏冷言嘲讽,首言林建设的票是偷来的或不当得来的。
“没错,林建设,你的票到底是哪儿来的?”
易中海严肃追问。
厂里的票每年仅几张,即使托关系也不一定能得到。
“这关你什么事?有人给我有错吗?”
“谁给你的?”
易中海心想,谁能这么大方,随意赠送车票?
“你觉得我的票有问题,尽管去查好了!”
林建设懒得啰嗦,系统给的票,自然经得起调查。
易中海昨晚受挫,如今林建设又不给他台阶下,彻底惹怒了他。
“依我说,找街道办查查,说不定这票就是偷来的!”
贾张氏愤然瞪视,想起昨晚林建设破坏她家好事就来气。
“不可能吧,林建设不是这种人,票怎么会出问题?”
人群中有人为林建设辩护。
“随便你们查,我问心无愧。"
林建设不愿浪费时间,都是些空谈。
妈的!买辆车都要被人冤枉,这些人真是闲得慌。
"那就请街道办来核查清楚!"
易中海也不再客气,他只想让林建设难堪,出口恶气。
很快,街道办的王主任带着几名工作人员匆匆赶来。
"是谁举报,说有人的自行车来历不明?"
王主任是一位中年妇女,负责街道各项事务。
她赶来时气喘吁吁。
举报人是贾张氏,若调查属实,林建设的车票就有问题。
举报还能获得奖励,贾张氏自然积极举报。
"就是他,王主任,我得告诉你,林建设的车票来历不明!"
贾张氏指着林建设,恨不得他立刻出事。
"谁是这里的负责人?"
"是我!"
三个人同时回答。
这里负责人是由街道办选出的。
王主任扫视一圈后,仔细检查了林建设的自行车。
"钢印、牌照、票证齐全,小伙子,你的车票没有问题。"
王主任将车票还给林建设,这却让某些人心生不满。
"王主任,您确定没弄错?真的完全没问题吗?"
易中海显然不信街道办主任的话,继续质疑。
"若有问题,供销社不会给林建设开票证,他的车没问题。"
这些人从不思考,若林建设车票有问题,根本出不了供销社,早就被警察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