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九年·广州城郊
李鸿基走在官道上,脑后未剃的发辫引来不少侧目。
几个挑担的脚夫远远打量着他,低声议论:
“瞧那人,脑后还留着头发……”
“嘘——”
“小声点!让官差听见,连坐!”
李鸿基假装没听见,加快脚步。
他早该想到——清廷严令剃发易服,自己这头发,简首是在脑门上贴了“反贼”二字。
正想着,身后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站住!”
李鸿基心头一紧,缓缓转身。
三名绿营兵勒马停在他面前,为首的军官眯着眼,目光落在他未剃的额头上:“哪来的?为何不剃发?”
李鸿基深吸一口气,拱手作揖:“在下松下离合,东瀛长崎藩人士,来天朝游历求学。”
“倭人?”军官狐疑地打量他,“可有勘合?”
李鸿基暗骂自己疏忽——这个年代,外国人入境需要官方文书。
他急中生智,从怀里摸出那把陨铁剑,双手奉上:“此乃家传宝剑,剑鞘上有长崎藩印,请大人过目。”
军官接过剑,翻看剑鞘——上面确实有些古怪纹路,但根本不是什么藩印。
就在他皱眉的瞬间,剑柄晶簇突然微微一闪。
军官的眼神恍惚了一下,随即点头:“嗯……确有印信。”
他把剑丢还给李鸿基,挥了挥手:“既是外邦人士,且饶你这次。三日内必须到衙门登记,否则按奸细论处!”
说完,三人策马离去。
李鸿基松了口气,握紧剑柄——这把剑似乎能影响人的神志?
他正思索着,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轻笑。
“小友这‘东瀛人士’的幌子,骗得了官差,可骗不了明眼人。”
李鸿基猛地回头。
一个白发道人站在路旁的老槐树下,手持拂尘,仙风道骨。
道人须发皆白,但面色红润,一双眼睛清亮如少年,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道长何出此言?”李鸿基警惕地问。
道人走近几步,低声道:“你身上没有倭人的鱼腥味,倒有一股……药香。”
李鸿基心头一震——他确实随身带着实验室的药品。
道人微微一笑:“贫道玄真子,观小友骨骼清奇,又通医术,可愿随我修行?”
李鸿基皱眉:“道长是?”
玄真子拂尘一甩,指向远处的广州城:“白云观道士,专治疑难杂症。”
李鸿基心思电转——眼下自己身份敏感,若能借道士身份掩护,倒是个办法。
而且,这道人似乎不简单……
他拱手行礼:“弟子愿随道长修行。”
玄真子哈哈大笑,从袖中取出一根木簪:“既入我门,当束发为道。”
李鸿基会意,当即以簪束发,戴上道人递来的混元巾,顿时从一个“可疑的未剃发者”变成了游方道士。
玄真子满意地点点头:“走吧,带你去见见世面。”
申时·广州城西贫民窟
狭窄的巷子里弥漫着腐臭和药味。
玄真子带着李鸿基穿行其中,不时有面黄肌瘦的百姓跪地叩拜:“仙长救命!”
玄真子脚步不停,只淡淡吩咐:“徒儿,看看那人。”
李鸿基顺着他的指向,看到一个蜷缩在墙角的老汉,面色青紫,呼吸微弱。
他蹲下身检查,发现老汉手臂上有针眼,显然是鸦片瘾发作。
“师父,是烟瘾。”
玄真子点头:“治。”
李鸿基从怀里取出药粉——实验室带来的镇痛剂,虽不能根治,至少能缓解痛苦。
他兑水给老汉服下,片刻后,老汉的抽搐渐渐停止。
周围百姓见状,纷纷惊呼:“仙术!真是仙术!”
玄真子却把李鸿基拉到一旁,低声道:“你用的不是符水,是西洋药吧?”
李鸿基一惊:“师父看出来了?”
玄真子轻笑:“贫道年轻时曾游历南洋,见过红毛人的医术。”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你这药,比他们的更精纯。”
李鸿基沉默——这道人果然不简单。
正说着,巷口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一队衙役押着几个蓬头垢面的男女走来,为首的差役大喊:“林大人有令!吸食鸦片者,一律收监!”
百姓们西散奔逃,李鸿基却站在原地,冷眼看着。
差役注意到他,厉声喝道:“那道士!闪开!”
玄真子拂尘一甩,挡在李鸿基面前,笑呵呵地说:“差爷息怒,贫道这就走。”
差役哼了一声,正要离开,突然瞥见李鸿基腰间的陨铁剑,眼中闪过一丝贪婪:“慢着!那剑……拿来瞧瞧!”
李鸿基握紧剑柄,玄真子却按住他的手,从袖中摸出一块碎银塞给差役:“差爷辛苦,喝杯茶去。”
差役掂了掂银子,咧嘴一笑:“算你识相!”
待差役走远,玄真子叹道:“这世道,救人反要打点恶吏。”
李鸿基冷笑:“所以更要变。”
玄真子深深看了他一眼:“你想怎么变?”
李鸿基没有回答,只是望向远处的钦差行辕——那里,林则徐正在筹划一场改变国运的禁烟运动。
而他要做的,远比禁烟更彻底。
酉时·白云观偏殿
玄真子带着李鸿基走进一间简陋的丹房。房里堆满药材,墙角还摆着一台古怪的铜制器械——像是蒸馏装置,却又复杂得多。
“这是……”李鸿基惊讶地问。
“炼丹炉。”玄真子轻描淡写地说,“不过炼的不是金丹,是药。”
他点燃炉火,从药柜取出一包褐色粉末:“鸦片膏提纯后的渣滓,配上几味草药,可缓解烟瘾。”
李鸿基仔细查看那台装置——这分明是简陋的化学提取设备!他忍不住问:“师父,您到底是谁?”
玄真子笑了笑,从怀里取出一本手抄册子,封面上写着《格物穷理录》。
“三十年前,我在澳门跟红毛人学过医术。”他翻开册子,里面竟是密密麻麻的化学公式和解剖图,“可惜,这些东西在大清,是妖术。”
李鸿基心跳加速——这道人,居然是这个时代的科学先驱!
玄真子合上册子,首视李鸿基:“现在,该你告诉我——你那把能惑人心智的剑,还有那些西洋药,从何而来?”
李鸿基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两个字:
“未来。”
(清初,所有出家人,包括道士,都必须剃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规定逐渐放松。根据“十从十不从”政策,道士可以保留发式和传统服装,因此在清朝后期,汉族传统服饰成为道士的“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