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课,王晓晴把前一天买的糖果各抓了一把,带到了学校。
她刚进教室,就被几个相熟的同学围了上来。
“王老师,你手里拿的啥呀?”一个同学好奇地问道。
王晓晴笑着扬了扬手中的糖果,“这是我昨儿去供销社买的糖果,今天表现好的,就奖励一颗。”
此话一出,大家纷纷坐回了自己的座位原本闹哄哄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大家都坐得端端正正,眼睛紧紧盯着王晓晴手中的糖果。
王晓晴满意地点点头,开始了当天的课程。课堂上,同学们格外认真,积极回答问题,就连平时调皮捣蛋的几个同学都变得安分守己。
很快就到了课间休息,王晓晴根据同学们课堂上的表现,开始分发糖果。拿到糖果的同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心翼翼地把糖果放进嘴里,甜蜜的滋味在口中散开。没拿到的同学则一脸失落,暗暗下定决心下节课一定要好好表现。
就在这时,教室门口突然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校长。
校长笑着走进来,说道:“王晓晴老师,你这奖励方式很新颖嘛,孩子们积极性都提高了不少。”
王晓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校长,我就是想着用点小奖励激励一下大家。”
校长点点头,“这个方法不错,值得推广。”
得到校长的认可,王晓晴心里乐开了花,也更有干劲了,准备接着去上后面的课。
正当王晓晴准备踏出教室时,校长却叫住了她,“晓晴啊,过几天教育局要来咱们学校视察,你准备一堂公开课,就按照你这奖励的方式来上,给其他老师也做个示范。”
王晓晴心里一紧,但更多的是兴奋,她连忙点头,“好的校长,我一定好好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王晓晴忙得不可开交,不仅要精心设计公开课的教案,不仅准备了糖果还有学习用品等,还有小额的现金作为奖励。
公开课当天,教室里坐满了其他学校的老师和教育局的领导。王晓晴有些紧张,但看到同学们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她很快镇定下来。
整堂课上,同学们积极踊跃,在糖果的激励下表现得十分出色。课后,教育局领导对这堂课赞不绝口,还表示要在全区推广这种奖励教学法
。王晓晴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这些奖品也将会继续在这小小的教室里,激励着孩子们不断进步。
等到下一次考试的时候,王晓晴所教的班级成绩大幅提升,在年级里名列前茅。
家长们纷纷跑到学校,感谢王晓晴的悉心教导。王晓晴笑着回应,把功劳都归到孩子们自身的努力上。
然而,随着奖励的不断增加,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孩子为了得到奖品,开始互相攀比,甚至在课堂上故意表现自己。
王晓晴意识到不能让奖励变了味,她开始调整奖励机制,不仅看课堂表现,还注重孩子们的品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她也会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奖品。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班级里的风气又回到了正轨,孩子们在良性的竞争中共同进步。
王晓晴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自己选择当老师这条路是对的,未来她会继续用爱和智慧,守护着这群可爱的孩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晓晴的教学成果愈发显著,她在教育界也小有名气。
这天,学校收到通知,市里要举办一场大型的教学经验交流会,邀请王晓晴作为代表去分享她的教学方法。
王晓晴既激动又紧张,她精心准备了发言稿,反复演练。
交流会当天,王晓晴在台上侃侃而谈,讲述着自己从奖励教学遇到问题到调整策略的全过程。
台下的老师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称赞。会后,许多老师围上来与她交流,还有不少学校邀请她去做指导。
这次经历让王晓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回到学校后,她把从交流会上学到的新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更多的知识。
然而,平静的教学生活被一封匿名举报信打破。信中指责王晓晴用现金奖励学生是变相行贿,违背教育原则。
学校领导找王晓晴谈话,她又惊又慌,努力解释自己的初衷是激励学生。可学校迫于压力,暂停了她的奖励教学法。
王晓晴心情低落,觉得自己的一番苦心被误解。就在她感到迷茫时,那些曾经在她奖励下成长的学生们站了出来。
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收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案例,联名写信给学校领导,阐述奖励教学法给他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家长们也纷纷支持王晓晴,在学校门口拉起横幅表示信任。
学校重新评估后,恢复了王晓晴的奖励教学法。经历这次风波,王晓晴更加明白教育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坚守初心,就一定能带着孩子们走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