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信祖是傍晚回来的。
牵着一头黄牛。
牛铃叮铃铃的响着,他脸上挂满笑容。
“爷,奶,我回来了!”
杨信祖好似一个凯旋的大将军,将带回来的黄牛展示给大家伙看。
杨大伯急忙跑过来。
顾不得给儿子一巴掌,而是先看起了黄牛。
杨大伯围着黄牛仔仔细细看了一圈,不缺胳膊少腿,腿也不瘸。
除了有点消瘦外,挑不出其他问题。
杨大伯掰开黄牛的嘴,又看了看牙口,乳牙刚换完,差不多五岁。
正值壮年。
杨大伯心中松了口气,说道:
“这牛看不出大毛病。”
全家人听到这话,全都露出了笑容。
牛属于大牲口,稀罕的很,谁家能养一头,那就高人一等了!
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杨爷爷上前摸了摸黄牛,笑道:
“真是头好牛,以后再犁地的时候,咱们也算是有个大帮手了。”
“地犁好了,庄稼肯定比别人家长得好!”
杨二伯也稀罕的不行。
庄户人家通常是养不起牛的,怎么犁地?就只能把壮劳力来当牛使唤!
之前老杨家犁地,就是杨大伯兄弟西个轮番来前面引犁,杨爷爷在后面扶犁,一晌下来累的半死。
“是啊,有头牛咱们就能省不少力气。”
杨信祖见到众人都在打他牛的主意,急忙道:
“哎哎哎~~都干嘛呢!抢牛呢!”
“这牛可是用来拉牛车的!”
杨大伯总算是回过神来,扭头看向杨信祖,不由分说便是一巴掌拍上去,打的杨信祖“哎呦”一声,捂着脑袋龇牙咧嘴。
“你翅膀硬了啊!买牛这么大的事情!你说都不说就干了!”
“你就不怕被骗了!”
杨信祖喊冤道:
“爹,我这不也是没招了嘛!我要是再不出手,人家就要把牛卖给别人了!幸亏我一个朋友知会了我一声,要不然就便宜别人了!”
“您就说这么好的一头牛,就卖八两银子!这种好事从哪里找?”
听到这话,杨大伯的脸上才好了些,不过还是冷哼道:
“瞎猫碰上死耗子一回,就觉得自个翅膀硬了!”
“你记住!”
杨信祖连连点头,说道:
“行行行,我记住了,您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还多。”
杨大伯竖起眉毛,觉得杨信祖太轻浮了,扬起巴掌就想再教训一番。
杨爷爷劝阻道:
“你老是动手打孩子干啥!闹坏事打打就算了,孩子办了件好事,你还打啥啊?”
杨三伯也附和道:
“就是,大哥,你今个还得奖励奖励信祖。”
“奖励个屁!”
杨大伯放下巴掌。
所谓棍棒下面出孝子,他小时候可是没少被杨爷爷揍,揍的厉害的时候,首接被杨爷爷吊在房梁上面抽!
说来也是杨大伯的脾气倔!
有时就和杨爷爷顶着干,被揍的也就多了。
但也不得不说,杨大伯是和杨爷爷最像的。
杨信祖回来,全家人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杨大娘开始张罗着做饭。
杨二哥拿出从县城带回来的油炸酥饼,分给大伙。
之所以叫做油炸酥饼。
显然荤油是少不了!
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香!
大人爱吃,孩子也爱吃!
吃完连指头上的油星子都要嗦干净!
这油炸酥饼也实在,个头足足有两个巴掌大,一个够壮劳力填一半的肚子了。
不过油炸酥饼也贵,三文钱一个!
杨奶奶心疼铜板,忍不住说道:
“想吃饼子自家都能做,浪费这钱干啥?”
杨大娘笑道:
“娘,瞧你说的话,这是仁祖惦记咱们,是他的孝心,咱们高兴才对啊!”
“仁祖长大了,知道惦记人,咱们可不能因为这数落孩子。”
杨三伯嘴都咧到了耳朵根。
他最喜欢吃的就是油炸酥饼!一个饼子下肚,那小滋味别提了!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把仁祖夸得都不好意思了。
杨奶奶想明白道理,也笑了,摸了摸仁祖的脑袋,欣慰道:
“是,不该说孩子。”
一大家子高高兴兴吃完饭,女人们收拾完碗筷,对视一眼,纷纷笑了,然后一块走进正屋里面去了。
男人们就蹲在院门口,喷着天,脸上也挂着笑。
因为要分钱了!
这是卖完鱼获后,全家人最期待的时候!
十一两二钱一分五厘银子,抹去五厘的零头,然后再分成十份,每份是一两二分一厘银子。
其中三份归杨小白家。
杨大伯,杨二伯,杨三伯每人分得两份。
还有一份交给杨爷爷。
其实杨爷爷杨奶奶也没啥花钱的地方,只等以后哪家遇到难事了,他们就贴补一些。
拢共卖了西次鱼获。
杨老娘攒了十两九钱多银子,杨大伯他们几家也到手七两多银子!
银子在手,心里就有底气!
杨三娘是个实在人,看着面前的银子和铜钱,喉咙动了动,声音越来越小道:
“小白娘,要不你多拿点银子吧,我都没出啥力。”
杨大娘和杨二娘对视一眼,也跟着点点头。
杨老娘说不想多拿银子,那是虚伪。
但是杨老娘也绝对不傻,能拎得清,想要在村子里面立足,就得一大家子团结起来,把力量往一处使!
这是村子里的庄户,千百年间领悟的宝贵经验!
以至于到了现代社会,宗族势力照样不容小觑!
想到这里,杨老娘摆摆手,笑道:
“一家子人,说什么两家子话!”
“收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