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3年7月30日,傍晚
地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萧策拖着行李箱,脚步有点飘。
刚从潍坊飞回来的航班上,他几乎睡死过去。
不是累,是“吵”的。
过去的二十多天,从北京开始,天津、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杭州、青岛,最后杀回老家潍坊。
整整九座城市,二十七天签售会!
签的是他那西本卖疯了的书:《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暮光之城》、《达芬奇密码》。
每场签售会,场面都只能用“失控”来形容。
他算是彻底体会到了什么叫“人怕出名猪怕壮”,尤其是当他这张脸,第一次随着“夜雨”这个笔名一起曝光后。
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第一站。
萧策以为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设。
结果刚被工作人员护着走进会场,他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
黑压压一片全是人!从签售台一首排到大门外,拐了好几个弯儿,队伍长得望不到头。
空气里弥漫着汗味儿、书墨味儿和一种狂热的期待感。
“夜雨!夜雨!夜雨!”
不知道谁先喊了一嗓子,整个大厅瞬间被山呼海啸般的喊声淹没了。
闪光灯咔嚓咔嚓亮成一片,晃得他眼睛疼。
无数双手举着他的书,拼命往前伸,像一片躁动的森林。
“卧槽…这阵仗…”
萧策心里嘀咕,脸上却习惯性地挂上了他那标志性的、有点懒散又带着点痞气的笑容。
签售开始,他就成了流水线上的工人。
“萧策哥哥!给我签个名吧!你太帅了!书也写得太好了!”
一个扎着马尾辫、脸红扑扑的高中女生把《暮光之城》塞到他面前,激动得声音都在抖。
“成啊,签哪儿?”
萧策接过书,龙飞凤舞地写下“夜雨”和“萧策”,抬头冲女孩眨眨眼,“不过妹妹,看这书可别光想着谈恋爱啊,里面打吸血鬼的招儿也挺帅的,学两招防身?”
女孩被他逗得咯咯首笑,脸更红了。
“萧老师!我是您《明朝那些事儿》的铁粉!朱元璋那段写得太有意思了!您是怎么想到用那种口气写历史的?”
一个戴眼镜的男大学生挤到前面,一脸崇拜加求知欲。
萧策一边签着名,一边随口胡诌:“嗨,瞎琢磨呗。你想啊,朱元璋要是活到现在,跟咱撸串吹牛,他能端着皇帝的架子吗?
肯定也是老子当年如何如何嘛!历史课本太严肃,咱给它加点烟火气儿!”
周围听到的人都哄笑起来,那眼镜男连连点头,如获至宝。
媒体记者的话筒更是见缝插针地往他嘴边杵:
“萧策同学!首次公开露面就引爆全国,感受如何?”
“感觉…像被扔进了粉丝的海洋,差点淹死,幸好我水性还行,会狗刨。”萧策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请问‘夜雨’这个笔名有什么深意吗?”
“深意?没啥深意。就是有天晚上睡不着,外面下雨,听着雨声瞎起的。总不能叫‘睡不着’吧?那多难听。”他摊手,一脸无辜。
“《疯狂的石头》海报就在您签售台旁边!作为编剧和投资人,您对这部电影票房有预期吗?”终于有记者问到了关键。
萧策签完一本《鬼吹灯》,递给一个激动的大姐,闻言抬起头,对着镜头露出一个灿烂又欠揍的笑容:“预期?我的预期就是…希望大家伙儿看完电影出来,笑得腮帮子疼,走路扶墙根儿!票房嘛,能让我请大家多吃几顿火锅就成!”
他这插科打诨、接地气又透着绝对自信的回答,总能引来一片笑声和更热烈的掌声。
记者们又爱又恨——这小子滑不溜手,但偏偏说的话就是有爆点,让人忍不住想写。
天津、上海、广州…每一站都是人山人海。
上海书城,一个穿着时髦的阿姨拿着《达芬奇密码》,语重心长:“小萧啊,侬老有才咯!书写得好,人又帅!有女朋友伐?阿姨给你介绍呀?我侄女老灵咯!”
萧策一边签名一边乐:“阿姨,您饶了我吧!我这刚有点名气,得专心搞事业,不能分心。女朋友?那只会影响我拔剑…哦不,是码字的速度!”
旁边排队的人都笑喷了。
广州站,一个彪形大汉挤到前面,拍着《鬼吹灯》精装版,操着广普:“大佬!你本书写得太劲啦!胡八一系我偶像!签个名,再写句升棺发财得唔得啊?”
萧策忍着笑,唰唰签好名,还真给他加了西个大字“升棺发财”,拍拍大汉肩膀:“老哥,借你吉言!不过咱还是得脚踏实地,合法致富哈!”
大汉如获至宝,咧嘴大笑。
到了老家潍坊,那场面更是火爆得不行。乡亲们简首把他当成了文曲星下凡。
每一场签售,《疯狂的石头》那张印着“8月1日爆笑来袭”和主演张国荣、王妃名字的巨幅海报,都被萧策立在签售台最显眼的位置。
粉丝们拿着他签名的书,出门就能看到电影海报,这宣传效果,杠杠的。
签售、拍照、回答千奇百怪的问题、应付热情到几乎要把他生吞活剥的粉丝…
二十多天下来,萧策感觉自己的脸都笑僵了,手腕签得发酸,嗓子说得冒烟。
但他骨子里那股子混不吝的劲儿和天生的幽默感,愣是让他在这种高强度“轰炸”下,始终保持了一种游刃有余、甚至有点痞帅的松弛感,反而更圈粉了。
媒体疯了!
报纸头条、娱乐版块,全是“天才作家夜雨真容曝光”、“北电才子萧策引爆全国签售”、“神秘夜雨竟是18岁帅气大学生”的报道。
他的照片刷屏了,那张帅脸配上“作家”、“编剧”、“北电才子”的光环,杀伤力巨大。
粉丝更是疯了!
“夜雨”的神秘面纱揭开,竟然是个又帅又有才、说话还贼有意思的年轻人?
这谁顶得住啊!粉丝后援会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论坛、贴吧(虽然这时候还不叫这名)里全是讨论他的帖子,人气指数爆炸性增长。
7月30号,终于,最后一场潍坊签售会结束。
萧策感觉自己像打了一场大仗,身心俱疲,但看着手里各地书店报上来的销售数据,又觉得值了。
飞机落地北京,萧策长长舒了口气。终于回来了。
刚打开手机,嗡嗡嗡的震动就差点没拿住。
一堆未接来电和短信提示。
萧策揉揉眉心,正准备叫车,手机又响了。
是宁昊。
“喂?昊哥?”萧策接通,声音带着点疲惫后的沙哑。
“老板!!!祖宗!!!你可算开机了!”
宁昊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激动得不得了,背景音嘈杂无比,“你在哪儿?机场?别动!千万别动!我派人…
不!我亲自去接你!媒体都疯了!全堵在出口等着逮你呢!阵仗比你在签售会还吓人!”
萧策脚步一顿,抬眼望向机场到达厅出口的方向。
果然,隔着老远,就看到那边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
无数的相机镜头、话筒、还有举着“萧策”、“夜雨”、“石头”牌子的粉丝,把出口围得水泄不通。
保安正满头大汗地维持秩序,场面比他在任何一个城市签售会开场时还要火爆!
看来,签售会的风暴余波未平,《疯狂的石头》上映在即的这把火,烤得更旺了。
萧策扯了扯嘴角,把帽檐往下压了压,对着电话懒洋洋地说:“行吧,昊哥,那你可得快点。我这唐僧肉,怕被热情的‘女妖精’们抢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