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开局一万特种兵

第38章:辽东乱局*十老凋零*

加入书架
书名:
明末开局一万特种兵
作者:
追逐梦的天影
本章字数:
2658
更新时间:
2025-07-08

天启22年,辽东己成为容纳2000万各类流放者的巨型熔炉,各族群、党派势力在此角力,李定国率二十万大军勉强维持秩序。

叶向高等十位前朝重臣在软禁中相继离世,皇帝给予厚葬和追谥,象征旧时代的终结。每位重臣的临终时刻都折射出对新政的不同态度。

辽东熔炉

天启二十二年的辽东,积雪尚未消融。

李定国站在辽阳城头,呼出的白气在须眉上结了一层薄霜。他望着城外绵延数十里的棚户区,那里升起的炊烟在铅灰色天空下显得格外污浊。两千万人——这个数字让他握紧了腰刀。两千万被新政抛出来的"渣滓",全都塞进了辽东这个巨大的熔炉里。

"大帅,广宁卫又发生械斗。"副将曹变蛟踏着积雪匆匆走来,铁甲上沾着新鲜的血迹,"浙党余孽和原辽东将门李家的人打起来了,死了十七个。"

李定国眉头都没动一下:"老规矩,挑头的十个当场枭首,其余的罚去黑龙江挖矿。"

"这次......"曹变蛟压低声音,"有前南京兵部尚书李邦华的侄子在列。"

"李邦华?"李定国冷笑一声,"就是那个在诏狱里绝食七日不死,最后被发配来的东林魁首?"他转身望向南方,"传令,把李邦华押到械斗现场,让他亲眼看着侄子受刑。告诉他,若再管不住族人,下次就送他们全家去库页岛与野人为伴。"

曹变蛟领命而去。李定国继续凝视着这片混乱的土地。后金的战俘营在西,蒙古的降部在东,中间夹杂着被剥夺特权的士绅、裁撤的卫所军官、各地剿来的山匪海盗......就像一锅沸腾的杂烩,全靠他麾下二十万大军的刀锋压着锅盖。

亲兵突然飞奔上城:"大帅!八百里加急!叶阁老......殁了!"

李定国接过信函,看着上面加盖的皇帝印玺,长叹一声。这己是天启十八年以来第十位离世的前朝重臣。十年新政,旧时代的擎天柱们,终究一根接一根地倒下了。

十老凋零

北京城的冬雪比辽东温柔得多。

朱由校站在文华殿的暖阁里,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司礼监掌印刘若愚捧着十道追谥诏书,静候在侧。

"叶向高,谥'文忠';韩爌,谥'文端';孙承宗,谥'文正';袁可立,谥'文襄';毕自严,谥'文肃'......"朱由校轻声念着这些曾经权倾朝野的名字,"方从哲,谥'文恪';周永春,谥'文简';官应震,谥'文敏'......"

刘若愚小心翼翼地问:"陛下,叶阁老临终前求见......"

"朕知道他要说什么。"朱由校打断道,"无非是为东林党人求情,为士绅特权鸣冤。"他转身走向御案,"但这十人,终究为大明耗尽了心血。传旨,十老皆按上谥,配享太庙,其子孙中有才学者,可酌情录用。"

暖阁外,雪花无声地覆盖着紫禁城的金瓦。十口金丝楠木棺材整齐排列在皇极门前,每口棺椁上都覆盖着明黄龙纹锦缎。这十位老人,曾经撑起了大明的半边天,在新政风暴中被"荣养"在京城,如今相继离世,带走了一个时代。

叶向高临终前的一幕尤为令人唏嘘。这位三朝元老躺在病榻上,浑浊的双眼望着宫城方向,对守候在侧的孙子低语:"记住......我叶氏子孙......再不可......议新政......"话音未落便咽了气,眼角还挂着一滴未落的泪。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孙承宗。这位帝师在弥留之际,竟挣扎着写下"新政当行"西个大字,还嘱咐儿子将皇帝赐的新式燧发手枪随葬,以示对变革的支持。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