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开局一万特种兵

第47章:长治久安的开始

加入书架
书名:
明末开局一万特种兵
作者:
追逐梦的天影
本章字数:
3068
更新时间:
2025-07-09

日本征伐:皇长子朱慈燃率二十万大军渡海征日,采取"分而治之"策略,瓦解日本战国残余势力。两千万日本人被有计划地迁移至蒙古、青藏和西域,填补边疆劳动力空缺。

帝历1853年五月,长崎港外乌云密布。

朱慈燃站在"洪武大帝号"的舰桥上,用望远镜观察岸上混乱的景象。二十万明军分三路登陆九州,当地的岛津氏己经派人求和。

"殿下,岛津家使者又来了。"副将曹变蛟报告,"愿意献上黄金千两,美女百名,只求我军退兵。"

朱慈燃放下望远镜,冷笑一声:"告诉岛津,本帅不要他的金银美人,只要他配合执行《日本分治令》。"他展开一份诏书,"即日起,日本划分为九个管区,每区每年需向大明输送二十万壮丁,三十万妇女。反抗者,诛九族!"

当夜,长崎城内火光冲天。一些不甘臣服的武士发动自杀式袭击,却被明军新装备的连发火铳成片撂倒。朱慈燃冷眼看着这一切,对身旁书记官口授奏折:

"......日本民风彪悍,非雷霆手段不能治之。儿臣建议,首批迁移当以九州、西国等边远地区为主,分化瓦解,使其不能合力抵抗......"

三个月后,第一批十万日本青壮被押上运输船,驶向蒙古草原。他们将在那里开垦荒地,与蒙古人混居。朱慈燃的奏折中称此为"以夷制夷"之策——让两个桀骜不驯的民族互相牵制。

人口迁徙:内地西亿人口压力催生大规模移民潮。朝廷组织"闯关东"、"走西口"、"下西藏"运动,汉人如潮水般涌向新领土,与当地民族产生激烈碰撞与融合。

兰州城外,移民登记处排起长龙。

"姓名?籍贯?家有几口?"小吏头也不抬地询问。

"王老五,陕西延安人,家有三口。"满脸风霜的农民递上路引,"听说西域分地,一给就是五十亩?"

"不错。"小吏盖上公章,"凭此证到酒泉换正式地契,头三年免税。"他指了指旁边的告示,"若愿去西藏,再加十亩;去蒙古,给牛羊各五头。"

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州县上演。朝廷组织的移民潮如同洪水,冲刷着帝国每一个角落。河西走廊上,驼队络绎不绝;青藏线上,马帮川流不息;山海关外,闯关东的人流从未间断。

战略谋划:留在京城的朱慈灿和朱慈炯分别撰写《东南亚诸藩征服策》与《天竺经略方舆纪要》,为帝国下一步扩张提供战略蓝图,展现两位皇子截然不同的思维风格。

"......蒙古少年派系抵制汉化,儿臣建议设立'蒙汉联姻赏',娶汉女者赐牛羊,嫁汉男者免赋税......西藏喇嘛势力顽固,可扶持班禅系统制衡达赖......西域种族混杂,当以回汉通婚为先,渐次同化......"

与此同时,朱慈灿正在绘制一幅巨大的《东南亚诸藩征服策》地图,上面标注着各土邦的兵力、物产和弱点。他的笔尖重重地点在马来半岛:"此处锡矿丰富,当取之!"

兄弟谋国

文华殿东暖阁,两兄弟伏案疾书。

朱慈炯的《天竺经略方舆纪要》文风缜密:

"......印度诸邦林立,莫卧儿帝国名存实亡。英吉利人己在沿海设立商站,我朝当速取之......建议分三步:先取缅甸为跳板,再收孟加拉粮仓,最后南北夹击德里......"

朱慈灿的《东南亚诸藩征服策》则锋芒毕露:

"......安南反复无常,当灭其国,设交趾省;暹罗兵弱,可胁为属国;吕宋西班牙人不过两千,一旅可定......南洋诸岛香料矿产丰富,不容欧罗巴人染指!"

朱由校站在屏风后,静静听着两个儿子的讨论。

"二哥,你这份方略太过保守。"朱慈灿的大嗓门传来,"对付蛮夷,当如雷霆一击!"

"三弟差矣。"朱慈炯声音温和却坚定,"印度不同于日本,其文明悠久,强行征服恐适得其反。当以商路控制为先,军事为后......"

皇帝微微一笑,悄然离去。他知道,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儿子,将是大明未来扩展的双翼。而现在,他要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戏,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