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逆旅:从秦始皇到新纪元

第9章 匈奴来犯始皇病危

加入书架
书名:
长河逆旅:从秦始皇到新纪元
作者:
玄幻的历史学家
本章字数:
4998
更新时间:
2025-07-06

“又来犯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殿外,是一统六合后看似安定的天下,殿内,却是他从未卸下的重担。河套之地,那些马背上的部族,像附骨之疽,时刻骚扰着大秦帝国新生的边界。

“陛下,”李斯躬身奏道,“匈奴蛮夷,恃骑射之利,侵扰边郡,烧杀抢掠,边民苦不堪言。需派良将,予以痛击,方能震慑。”

嬴政目光转向麾下一员虎将——蒙恬。此人身材魁梧,面容刚毅,一双鹰眼锐利如鹰,正是当年助他灭楚的得力干将。“蒙恬,”嬴政开口,声音沉稳,“朕命你为将,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记住,朕要的不是击退,是让他们知道,大秦的边界,不可逾越!”

“臣,领旨!”蒙恬声如洪钟,单膝跪地,铠甲在烛火下闪烁着冷光。他知道,这一战,关乎帝国的颜面,更关乎北疆的长治久安。

“此外,”嬴政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着虾仁为监军,随蒙恬一同北上。”

“虾仁?”殿中几不可闻地响起一丝窃窃私语。蒙恬心中虽有疑惑,但并未多言,只是沉声应道:“臣遵旨。”

很快,三十万秦军如潮水般涌出函谷关,旌旗蔽日,尘土飞扬。蒙恬治军严明,秦军虽众,却行进有序。虾仁作为监军,并未过多干涉军务,只是默默观察着这支虎狼之师,以及那位运筹帷幄的蒙将军。

塞外的寒风比想象中更凛冽,刮在脸上如同刀割。匈奴骑兵来去如风,擅长袭扰,起初给秦军带来了一些麻烦。但蒙恬久经战阵,很快便针对匈奴的特点调整了战术。他以步兵方阵配合弓弩手,层层推进,同时派出精锐骑兵迂回包抄。

在一个朔风怒号的清晨,双方在黄河之畔展开决战。蒙恬身先士卒,手持长戟,一马当先冲入匈奴阵中。秦军将士见主将奋勇,士气大振,喊杀声震天动地。虾仁站在高处的瞭望台上,看着下方铁血厮杀的场面,脸色凝重。他虽为监军,却也能感受到那股一往无前的杀气,而他能做的只是用自己的医术救治更多受伤的人。

与此同时,在咸阳,始皇帝也没有闲着。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抵御外侮,更是要将这个庞大的帝国牢牢掌控在手中。他下令征召民夫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让庞大的帝国如同血管一般,将帝国的各个角落连接起来,便于军队调动和政令传达。

又一道圣旨:命令开凿灵渠。这是一项更为艰巨的水利工程,旨在连接长江和珠江水系,打通南北交通的命脉。

扶苏听闻消息劝谏:“天下初定,今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他认为应体恤民情、缓和矛盾。

咸阳宫的灯,总是亮到深夜。嬴政坐在案前,面前堆满了竹简奏折。六国初定,百废待兴,每一份奏折都关乎帝国的安危。他逐字逐句地批阅,朱笔划过,留下一道道坚定的痕迹。

“陛下,夜深了,龙体要紧啊。”贴身太监赵高轻声劝道。他看着嬴政日渐消瘦的脸庞,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或者说,是别的什么。

嬴政抬起头,揉了揉疲惫的双眼,眼中布满了血丝。“天下初定,隐患尚存,朕岂能懈怠?”他的声音带着倦意,却依旧固执。他从一个秦王,到一个始皇帝,肩上的担子重了何止千钧。他要建立一个亘古未有的王朝,一个万世不朽的帝国,为此,他不惜燃烧自己的生命。

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处理政务,制定法律,统一文字、度量衡……每一项举措,都在重塑着这个国家的面貌。但他的身体,却在超负荷的运转中渐渐垮了下去。远在边关的虾仁还不知道嬴政病倒的消息,可在皇宫附近宫中宫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蠢蠢欲动。尤其是那些方士,他们向始皇帝上供所谓的仙丹和长生不老之药,始皇帝病情加重时,方士借机暗中弄权,伪造符命蛊惑君心。扶苏察觉其阴谋后,深知这群人借鬼神之说搅乱朝纲,恐危及社稷。他不动声色布下计策,趁方士进献“仙丹”时,当场揭穿其伪造天象、私通外戚的罪证,果断下令诛杀首恶,暂稳了咸阳乱局。

扶苏暗中设计,将那些非议朝政、欺君罔上的方士和一些附和他们的儒生抓了起来。在咸阳城外的一处山谷,数百人被坑杀。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坑儒”事件。

可扶苏做的这一切并未让始皇帝的身体好转,反而愈发严重。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而这个庞大的帝国,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完成。六国的残余势力,如同潜藏在暗处的毒蛇,时时等待着反扑的机会。他能感觉到,各地似乎都有暗流在涌动。

“自从扶苏把嬴政身边的那些方士处理掉后,近日民间议论纷纷,多有以古非今者,太子篡权。”李斯再次奏报,神情凝重。他手中拿着一份记录,上面记载着各地传来的消息,一些儒生和士人,常常聚集在一起,批评嬴政的政策和如今太子的做法。

嬴政躺在病榻上,听着李斯的汇报,眉头紧锁。他知道,思想的统一,比疆土的统一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如果任由这些不同的声音传播,很可能会动摇大秦帝国的根基。

嬴政听着李斯的汇报,咳嗽了几声,轻轻的闭上眼,脑海中闪过六国纷争的混乱场面,闪过那些口若悬河却于国无益的空谈。他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传朕旨意,除秦国史书外,六国史书全部焚毁!诸子百家之书,除了医药、占卜、农桑等实用之学外,其余全部收缴焚毁!敢有私藏、谈论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但敢有非议太子者,斩”

这道圣旨一下,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轩然大波。官吏们奉旨西处搜缴书籍,无数承载着先哲智慧和历史记忆的竹简、帛书被付之一炬。火光冲天,映红了咸阳的夜空,也仿佛灼烧着一些士人的心。

有人反抗,有人哀叹,但在始皇帝的铁腕之下,反抗显得那么无力。虾仁听闻始皇病重的消息急切将返回咸阳,他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他理解始皇帝统一思想的决心,却也为那些焚毁的典籍感到惋惜。他知道,始皇帝是在以一种激烈的方式,强行抹去旧时代的痕迹,为这个新生的帝国铺平道路。

虾仁回到咸阳城,焚书的烟雾尚未完全散去,焦急的进入咸阳宫看到始皇帝时,感觉始皇的身体却己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始皇帝卧榻之上气息微弱,面色青灰。俯身探脉,指下脉象如游丝般虚浮。虾仁深知始皇大限将至,取来银针,几针下去,始皇帝喉间轻颤,气息竟稍稍平稳。

然而,他也知道,自己太累了。那个曾经意气风发、扫灭六国的秦王,那个梦想着长生不老、万世一系的始皇帝,终究敌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他的身躯,在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在无数次批阅奏折的辛劳中,被一点点耗尽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