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策:学霸系统的学术登顶之路

第28章 决赛台上的古数惊雷

加入书架
书名:
书海策:学霸系统的学术登顶之路
作者:
田田小说呀
本章字数:
5426
更新时间:
2025-07-07

决赛当天的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人流如织。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决赛现场座无虚席,连过道都挤满了人。

灯光聚焦在舞台中央,林若雪一身简洁的职业装,神情坚定地站在投影幕布前。

“我们的模型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九宫算术。”她声音清亮,带着自信,“通过将九宫格结构与现代拓扑网络结合,我们构建了一个能够动态适应城市交通变化的预测系统。”

屏幕上的三维图示缓缓展开,复杂的道路网络被抽象为一个个相互连接的节点,而这些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则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对称美——正是孙衡亲自设计的“九宫拓扑算法”。

评委席上,几位知名教授频频点头,有人低声交谈:“这个思路很新颖,有古典智慧的影子。”

但也有评委皱起眉头:“这个‘九宫’结构……是你们原创的吗?”

此话一出,全场微微一静。

林若雪刚要开口,后排传来一道冷静的声音:

“这分明是‘沈默’在那篇国外论文里提到的拓扑网络变形版,他们根本没能力独立完成。”

江远航坐在特邀观察员的位置,语气冷淡,眼神却锐利如刀。

他一边说话,一边悄悄用手机拍下屏幕内容,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你以为换了名字就能瞒天过海?”他低声自语,“等着吧,我一定会揭开你的真面目。”

回到答辩环节,清华的一位教授向林若雪提问:“你们如何确保该模型在复杂多变的城市环境中仍具备稳定性?比如极端天气、突发事件带来的流量骤变?”

林若雪张了张嘴,准备回答,却被一只手轻轻拉住。

“让我来补充。”孙衡起身,平静地说。

全场目光顿时集中在他身上。

没有人知道这位“沈默”研究员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是林若雪团队的幕后顾问,也是这场答辩中最后的底牌。

他缓步走上讲台,手中只有一张手绘图纸,笔迹工整,线条清晰。

他没有使用任何PPT或辅助工具,只是将图纸放在桌上,然后抬头环视全场。

“关于模型的稳定性问题,我们可以从九宫结构的动态演化机制入手。”他语调平稳,却自带一种让人不自觉专注的力量,“传统的拓扑网络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而九宫结构的核心在于其可变性与层级嵌套性。”

他说着,在图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九宫格,随后将其拆解、重构,逐步演化成一个多层联动的网络结构。

“每一个小九宫格内部形成一个小系统,当外部环境变化时,系统内部可以迅速调整,而不会影响到整体架构。”他边说边用指尖轻点图纸,“这种自我调节的特性,使得模型在面对突况时,依然能保持稳定输出。”

紧接着,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文渊策》自动生成的知识图谱。

一张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逻辑链图在他脑海中浮现,每个节点都闪烁着微光,仿佛星辰般排列有序。

他将其中一段关键推导提取出来,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以北京为例,如果某条主干道因事故封闭,九宫系统会立即触发区域重分配机制,将原本依赖该道路的车流引导至周边网格,并根据实时数据动态调整路径权重。”

他睁开眼,语气一转,沉稳有力:“这种机制并非凭空设想,而是基于中国古代九宫阵法中的‘五行相生’理念,结合现代控制理论推演而来。”

整个会场一片寂静。

片刻后,掌声雷动。

评委们互相交换眼神,有惊讶,有震撼,更有难以掩饰的欣赏。

一位年长的评委忍不住问:“你是哪个高校的研究员?”

“我只是个业余爱好者。”孙衡微笑答道,语气谦逊却不卑不亢。

就在这时,评审席上,市大学数学系主任周子昂忽然坐首了身子。

他看着台上那个年轻人,

他猛地想起一篇曾让他彻夜难眠的论文,那篇发表在国外顶级期刊上的匿名论文,署名正是“沈默”!

而且,那篇论文的核心思想,正是眼前这套九宫拓扑算法的雏形!

他越看越激动,几乎忍不住要举手发言:“这位‘沈默’先生,我看过你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的论文……”

但他最终还是忍住了。

而在观众席角落,江远航的目光死死盯着孙衡,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沈默……原来是你!”

他攥紧拳头,指甲几乎掐入掌心。

这一局,似乎才刚刚开始。

周子昂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抬手举起了话筒。

“这位‘沈默’先生,”他的声音在会场中回荡,带着几分压抑不住的兴奋,“我曾在《应用数学进展》上读到过一篇极具前瞻性的论文,署名正是‘沈默’。那篇关于非线性拓扑结构与城市网络模型结合的研究……当时我还以为是国外某个顶尖团队的作品。”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盯着孙衡:“没想到,作者竟就在我们眼前。”

现场顿时一阵骚动。

评委席上的几位教授纷纷侧目,有人低声交谈:“原来是他?难怪这个模型如此精妙。”

林若雪轻轻一笑,没有说话,只是悄悄看了眼身旁的孙衡。

后者依旧神色淡然,仿佛这一切与他无关。

“感谢您的认可。”孙衡微微颔首,语气温和,“但目前我还有其他研究计划,暂时不打算进入高校体系。”

这番话一出,连台下几所重点大学的带队老师都露出了惋惜之色。

周子昂却更加笃定了自己的判断。

他甚至己经打定主意,等散场后一定要找林若雪好好聊聊这位神秘的“沈默”,争取将他引入市大,哪怕只是一个访问学者也好!

而江远航坐在角落,脸色愈发阴沉。

他清楚地记得那篇论文——不仅理论前沿,推导严谨,而且引用文献极为冷门,几乎都是古籍中的数学典籍。

那种知识深度和学术风格,绝不是普通大学生能具备的。

更让他震惊的是,这篇论文的发表时间,正好是他们团队提交本次竞赛方案前两周。

这真的是巧合吗?

散场后,人群缓缓散去,会场灯光渐暗。

江远航拦住了林若雪,语气不善:“‘沈默’到底是谁?你们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种级别的建模?”

林若雪神色平静,从包里抽出一本厚厚的研究日志副本,递给他:“这是我们几个月来的工作记录,你可以查证。”

江远航接过,翻开几页,眉头越皱越紧。

里面详细记录了从课题立项、数据采集、模型构建到算法优化的全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清晰的逻辑链条和阶段性成果,甚至还附有几份原始数据表和部分代码截图。

看起来,毫无破绽。

可他越是细看,越觉得不对劲。

这些推导过程,怎么像是一气呵成,几乎没有试错和调整的过程?

就像是……早就己经成型,只是被临时“包装”成了一个学生项目。

他抬起头,眼神锐利:“这份日志可以伪造。”

林若雪嘴角轻扬:“你愿意怀疑,当然可以。但结果不会说谎。”

说完,她转身离开,步伐坚定。

江远航站在原地,手中握着那本日志,指节泛白。

而不远处,孙衡正默默收起藏在口袋里的《文渊策》,青铜封皮微凉,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无声的风暴。

他低声自语:“接下来,得小心点了。”

夜色渐深,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

而在图书馆的方向,一场悄然潜入,即将开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