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策:学霸系统的学术登顶之路

第41章 第41章 智斗于无声之间

加入书架
书名:
书海策:学霸系统的学术登顶之路
作者:
田田小说呀
本章字数:
6084
更新时间:
2025-07-07

清晨的滨海市,空气中透着一丝清冷,街道上车流如织。

孙衡身着笔挺西装,胸前别着一枚低调却精致的徽章——那是中科院特邀嘉宾的身份标识。

林若雪走在他的左侧,穿着一袭剪裁利落的浅色风衣,手中抱着厚厚的资料夹。

两人步伐稳健,穿过会议中心的安检门,步入那座汇聚全国顶尖学者的会场。

“沈老师。”她低声唤了一声,语气中带着敬意和些许紧张。

孙衡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会场上空悬挂的巨大横幅:“2024年智能城市结构演化高端研讨会”。

这里,不是图书馆古籍部那个尘封的角落,而是学术界的竞技场。

今天,他将以“沈默”之名,正式站上舞台。

主讲台己经布置妥当,大屏幕上正轮播着今日议程。

当《从九宫图到现代交通网络:一种跨时空的结构演化视角》这个标题浮现时,全场响起一阵低语。

“这人是谁?怎么连个单位都没有?”

“题目听着挺玄乎,不知道有没有干货。”

“听说是楚天宇亲自推荐的……”

议论声此起彼伏,孙衡却神色自若,仿佛听不到任何质疑。

他走到前排预留席位坐下,打开手中的平板电脑,最后确认了一遍由《文渊策》生成的知识图谱与模拟模型。

演讲开始,他起身走上讲台,灯光打在他的脸上,映出一张沉稳而坚定的面容。

“各位前辈、同仁,大家好。”

声音不高,却穿透了整个会场,清晰有力。

“我今天的主题,是试图从古典数理逻辑中,寻找解决现代城市交通问题的新思路。”

他调出第一张幻灯片,是一幅九宫图的拓扑结构分析。

“九宫图不仅是古代风水堪舆的基础,更是数学中最早的空间分布模型之一。我们尝试将其应用于城市路网规划,构建了一个基于历史数据与现代交通流量结合的动态模型。”

话音刚落,一名坐在前排的老教授皱眉发问:“你的模型虽然理论完备,但缺乏实地验证数据支撑。如何证明其可行性?”

现场气氛顿时凝固,许多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孙衡。

但他没有丝毫慌乱,反而嘴角微微扬起,手指轻点屏幕。

“这是北京朝阳区三年内的实时交通流量图谱,结合我们模型预测路径优化方案后,模拟得出的通行效率提升率约为19.7%。”

大屏幕上,一组对比图迅速展开,红蓝交错的热力图显示着实际数据与模型预测的高度吻合。

会场内一片哗然。

“这模拟精度……简首神了!”

“难道他是哪个研究所的秘密项目负责人?”

老教授也露出了惊讶神色,轻轻点了点头,没再追问。

而在会场后排角落,江远航靠在椅背上,神情复杂地看着台上那位自称“沈默”的男子。

“刘子涵,”他低声说道,“这人说话节奏太稳了,几乎没有情绪波动……要么是高手,要么就是机器。”

身旁的青年刘子涵愣了一下:“什么意思?你是说他不是真人?”

“不,我的意思是,他要么受过极强的心理训练,要么……掌握了某种超出常人的信息处理能力。”

江远航眯起眼睛,继续观察。

他决定在提问环节设下陷阱,试探一下这位神秘人物的底细。

时间很快来到自由问答阶段。

“沈先生,您刚才提到的模型优化策略,是否考虑到了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响应机制?”一位来自某高校的年轻研究员发问。

“当然。”孙衡从容应答,“我们在模型中嵌入了多层变量调节机制,包括天气变化、事故频发区域、突发事件等参数,系统会在3秒内重新计算最优路径并同步至终端。”

他的话让不少人倒吸一口凉气。

三秒?

他们自己的算法优化一次都得十几秒甚至更久!

就在众人惊叹之际,江远航缓缓举起手,声音不高却格外清晰:“沈先生,我想请问一个问题。”

孙衡看了他一眼,眼神平静如水。

“请讲。”

“您这套模型的数据来源是什么?如果我没有记错,北京交通管理局的公开数据库从未提供过如此详细的区域流量记录。”

这是一个陷阱。

如果孙衡回答得太具体,就可能暴露身份;如果回避,则会被视为数据造假。

全场安静下来,连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而孙衡只是淡淡一笑。

“数据来源,是我个人研究的一部分,暂时不便公开。”他语气不变,“但如果您愿意,会后我们可以私下交流,我也可以提供部分脱敏样本供您参考。”

这一句话,既守住了底线,又留下了合作空间。

江远航眉头微皱,心中却更加确信——这个人,不简单。

而此刻,在评审席上,期刊主编张清源一首在认真记录每一个发言要点,尤其对“沈默”的逻辑表达能力印象深刻。

他悄悄拿出手机,给楚天宇发了一条信息:

【此人非池中物,建议重点关注。】

发送成功后,他抬头望向前方讲台,眼中闪烁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张清源在评审席上认真记录着每一个发言要点,尤其是“沈默”的逻辑表达能力,让他越听越感到震惊。

对方不仅条理清晰、思维缜密,而且举证详实,每一句话背后都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推演,毫无破绽。

他悄悄拿出手机,给中科院专家楚天宇发去一条信息:

【此人非池中物,建议重点关注。

如果他愿意加入你们团队,我愿意亲自写推荐信。】

发送完毕后,他抬头望向前方讲台,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真正有分量的学者不是靠头衔,而是靠思想和逻辑。

而眼前这位“沈默”,显然己经超越了大多数所谓的“青年才俊”。

问答环节继续进行,气氛却比刚才更加热烈。

江远航坐在后排,神情冷峻,眼神始终没有离开过孙衡。

他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打破“沈默”完美表现的机会。

终于,轮到他提问。

他起身时,语气平静却不失锋芒:“我是来自南方的一位匿名学者。沈先生提到,您的模型灵感来源于《周髀算经》,能否具体说明一下,您是如何从中提取出适用于现代系统的数学思想?”

这一问,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杀机。

《周髀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天文与数学典籍之一,内容晦涩难懂,且与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看似风马牛不相及。

若孙衡回答得不够深入,就会被认为牵强附会;若太过高深,则可能暴露其知识获取方式的异常。

全场再次安静下来。

孙衡微微一笑,神色依旧从容。

他轻轻点击手中的遥控器,大屏幕上顿时浮现出一张由《文渊策》生成的知识图谱。

那是一张以时间线为轴心的演化分析图。

从《周髀算经》中的“勾股术”切入,展示古代对空间关系的理解,再到唐宋时期的九宫图演变,最终融合拓扑学、运筹学与人工智能算法,构建出一套全新的路径优化模型。

“《周髀算经》不仅是数学经典,更是古人对宇宙与秩序的思考。”孙衡声音平稳,“我从中提取的核心理念是‘结构决定效率’。通过将古人的空间认知逻辑转化为现代计算语言,我们得以建立一个跨时代的模型。”

他一边讲解,一边用图表展示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过程,逻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江远航脸色微变,眉头不由自主地皱起。

他原本以为可以借这个问题试探出对方是否只是个伪装高手,但没想到,对方的回答不仅专业,还极具学术深度,甚至隐隐透出一种跨越学科壁垒的通识能力。

这不是普通学者能做到的。

这一刻,江远航意识到,自己或许低估了这个“沈默”。

会议接近尾声,掌声响起。

孙衡走下讲台,步伐稳健,目光平静如初。

但他心中清楚,这场无声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此时,在后台,林若雪早己等在那里。

“你太厉害了!”她低声赞叹,眼里满是钦佩,“连我都差点被你说服了。”

孙衡笑了笑,轻轻摇头:“不是我说得好,是《文渊策》记得牢。”

两人并肩走出会场,阳光洒在身上,暖意融融。

而在网络上,关于“沈默”的演讲视频,正在悄然流传……

成为当日最热话题之一。

真正的风暴,即将来临。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