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的石磨盘摆在晒谷场东头,青灰色的磨盘上刻着细密的纹路,像一张布满皱纹的脸,磨盘沿儿被岁月磨得溜光,沾着几代人磨谷时洒下的米糠。村里人都说,这石磨比村口的老槐树岁数还大,王奶奶每次推磨时,磨盘总会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像是在哼一支古老的歌谣。
那年秋老虎格外厉害,立秋过了半个月,日头还毒得能晒裂瓦当。田里的稻子刚抽穗就蔫了头,叶尖卷成焦黄色,连村口那口老井也见了底,只余下中央一小汪浑水,村里人排队打水时,桶底总能刮起一层白花花的盐碱。王奶奶看着囤里渐渐少下去的谷米,眉头拧成了疙瘩,她那盘石磨也有好些日子没转动了,磨盘上落了薄薄一层灰,像盖了床细纱被。
这天傍晚,王奶奶拎着半袋瘪谷去井台,想看看能不能淘出点能吃的米粒。刚走到晒谷场边,就听见"咔嚓"一声轻响,像是什么东西踩断了干树枝。她眯起眼往玉米地望去,只见玉米秆间闪过一抹翠绿,像是谁家孩子掉的帕子,可再细看,那抹绿却动了起来,钻到了石磨盘后面。
"是谁家的娃娃?别躲着啦。"王奶奶放下谷袋,拄着拐杖慢慢走过去。石磨盘后面果然蹲着个小人儿,约莫巴掌高,穿一身绿莹莹的粗布褂子,头上戴着个用玉米叶编的小斗笠,脸蛋儿圆鼓鼓的,像颗刚灌浆的青谷粒,眼睛又大又亮,正好奇地打量着她。
王奶奶活了六十多岁,头回见这么小的小人儿,心里虽惊,嘴上却温和地问:"小不点儿,你是谁家的娃?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
小人儿眨了眨眼睛,声音像谷穗摩擦般沙沙响:"我是青谷,住在磨盘底下的。奶奶,您能帮我磨点东西吗?"
"磨东西?"王奶奶低头看看小人儿手里捧着的东西,那是颗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的谷粒,颜色却绿得发亮,像是用翡翠雕成的,"这么小一颗,怎么磨呀?"
青谷把谷粒举得高高的,小脸上满是认真:"能磨的,用您的石磨,要在月上东山时磨,磨三圈,不能多也不能少。"他指了指石磨盘旁边的石臼,"磨出来的浆水要接到这个里头。"
王奶奶往石臼里一看,吃了一惊,那石臼原本是空的,这会儿却盛着小半臼清水,水色碧绿,还飘着几片嫩黄色的谷壳,看着就透着股清凉。她虽觉得稀奇,可看着青谷期盼的眼神,还是点点头:"好,奶奶帮你磨。"
月上东山时,银辉洒在晒谷场上,把石磨盘照得青幽幽的。王奶奶按照青谷说的,把那颗绿谷粒放在磨盘中央的小窝里,握住磨棍轻轻一推。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往常推磨要费老大劲儿,今晚的磨盘却转得格外轻巧,"吱呀"声也变得清脆,像风吹过竹林。刚转完三圈,磨盘边缘就渗出了细细的绿浆,滴进石臼里,那绿浆一碰到水,就化作点点荧光,在水面上打起旋儿。
青谷拍着手笑起来,他跳进石臼里,小手掌在水面上轻轻一划,那些荧光便聚成了一条小小的绿鱼,摇头摆尾地游了起来。"奶奶,跟我来。"他话音刚落,石臼里的水忽然涨了起来,形成一个小小的水涡,托着青谷和石臼一起飘了起来,慢悠悠地往村外的山谷飞去。
王奶奶拄着拐杖,惊奇地跟在后面。月光下,山谷里的草木都蔫巴巴的,只有他们走过的地方,草叶上悄悄凝起了露珠。来到山谷深处的一块巨石前,青谷让石臼落在地上,那绿鱼"扑通"一声跳进石缝里,紧接着,巨石下传来"咕嘟咕嘟"的声响,像是烧开了水。
"奶奶,您看。"青谷指着石缝。
王奶奶凑近一看,只见石缝里渗出了清清的泉水,先是一线,接着越来越粗,最后竟汇成了一股潺潺的溪流,泉水碰在石头上,溅起的水花都是绿莹莹的,带着一股清新的谷香。更神奇的是,泉水流过的地方,枯萎的草儿挺首了腰,干涸的土地冒出了新芽,就连旁边一棵快枯死的老栗树,也抽出了几根嫩绿的枝芽。
青谷站在泉边,小手往空中一扬,石臼里的荧光全飞了出来,化作无数只小小的绿萤火虫,绕着泉眼飞舞,把整个山谷照得如同白昼。"这是青谷泉,"他回过头,对王奶奶笑得眉眼弯弯,"喝了这泉水,庄稼就会长得跟我手里的谷粒一样。"
王奶奶捧起泉水喝了一口,冰凉清甜,首透心脾,仿佛连骨头缝里的燥热都被冲走了。她想起村里干涸的田地,急忙问:"这泉水能流到村里去吗?"
青谷点点头,小手指向山谷外:"您看。"
王奶奶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青谷泉的水流到山谷口时,忽然分成了无数条细流,像一张绿色的水网,悄无声息地渗进了干涸的土地里。远处传来村民的惊呼声:"井里有水了!老井冒水了!"接着是"哗啦啦"的水声,像是无数条小溪在奔跑。
青谷看着王奶奶惊喜的样子,轻轻叹了口气,他的身子渐渐变得透明,像一片快要凋零的谷叶:"我是去年旱死的谷种化成的精,守着这眼泉等了一年,就等有人用老石磨磨开那粒谷种。奶奶,谢谢您。"他从头上摘下玉米叶斗笠,往泉水里一放,斗笠立刻变成了一片碧绿的荷叶,漂在水面上,"以后每年春耕,往泉眼里撒一把新谷种,泉水就不会干了。"
说完,青谷化作一道绿光,钻进了荷叶底下,泉眼里的水涌得更欢了,"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像是在哼唱那支古老的磨盘歌谣。
王奶奶捡起落在地上的玉米叶,那叶子还带着淡淡的谷香。她回头望去,只见晒谷场的方向,石磨盘在月光下闪着青辉,磨盘边的石臼里,不知何时又盛满了碧绿的泉水,水面上漂着几片嫩黄的谷壳。
从那以后,村子西边的山谷里多了一眼青谷泉,泉水西季长流,水清冽甘甜,喝了能强身健体,用它浇灌的庄稼长得格外旺盛,谷粒得能胀破谷壳。每年春耕时节,王奶奶都会带着村里的娃娃们去泉边撒谷种,看着嫩绿的谷芽从泉眼里冒出来,像一群探头探脑的小精灵。
如今,晒谷场东头的石磨盘 still 静静地立在那里,每当月上东山时,路过的人还能听见"吱呀吱呀"的声响,像是石磨在哼着歌,又像是青谷在泉眼里轻轻说话。村里的老人常对娃娃们说,那是石磨奶奶和青谷泉的约定,只要人们爱惜粮食,尊重土地,青谷的精灵就会永远守着这片田野。
而王奶奶的石臼里,总少不了一捧清清的泉水,水里漂着几片嫩黄的谷壳,在阳光下闪着淡淡的光,那是岁月磨出来的、土地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