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第24章 绣在嫁衣上的云

加入书架
书名:
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作者:
爱吃三明治的若尘
本章字数:
2624
更新时间:
2025-07-01

桐花镇的绣楼巷尽头,有座爬满紫藤的老院子。每年春天,院角那株百年紫藤开花时,总有人看见窗棂后闪过一抹绯色——那是独居的绣娘阿云在绣嫁衣,可谁也没见过她要嫁的人。

故事要从十五年前的暴雨夜说起。那时阿云刚满十六,跟着母亲学刺绣。镇上突然来了个衣衫褴褛的少年,背着个鼓鼓囊囊的包袱,在绣楼巷口栽倒。阿云正巧出门倒泔水,见少年额头发烫,便和母亲把人抬进柴房。少年昏迷三天三夜,嘴里总念叨着"不能丢",死死抱着包袱不松手。

等少年醒来,才知道他叫阿山,是隔壁州府的学徒,带着东家委托绣制的贡品赶路,却遇上山贼。为了保护包袱里的绣样,他摔下悬崖,在暴雨中爬了十几里路。阿云母亲打开包袱,发现里面的绫罗绸缎虽被泥水浸透,却用油纸裹着几幅精美的绣样,上面金线绣着流云纹,在烛光下泛着神秘的光晕。

阿山无处可去,便留在绣楼帮忙。他虽不会刺绣,却擅长染布配色,总能调出最惊艳的色彩。阿云教他辨认针法,他教阿云调制靛蓝。日子久了,两人常在紫藤架下说笑,阿山说等攒够钱,就带阿云去看真正的云海;阿云则悄悄在绢帕上绣下两人牵手游山的模样。

那年冬月,州府突然派人来催贡品。阿山慌了神,那些绣样被雨水泡得发皱,根本无法交差。阿云咬咬牙,把自己攒的嫁妆钱全拿出来,又发动镇上绣娘连夜赶工。阿山日夜守在染缸旁,为了调出和原绣样一模一样的天青色,竟将双手泡得红肿溃烂。

贡品如期送达,州府管家却冷着脸说:"这针法虽好,却不是原来的流云纹。"原来被雨水泡过的绣样,金线绣的流云竟会变换图案,每幅都是独一无二的。阿山这才知道,那是失传己久的"天机绣",能随日月流转改变纹样,价值连城。

州府以欺君之罪要抓阿山。那晚,阿云将祖传的绣楼钥匙塞进他手心:"带着染缸从后门走,翻过南山就是官道。"阿山红着眼眶,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这是我照着流云纹画的样,你若愿意......"话音未落,官兵己踹开大门。阿云把样稿塞进嘴里吞下,将阿山推出后门,自己却被官兵带走。

阿山在深山里躲了半月,等再回到桐花镇,绣楼己被查封,阿云不知所踪。他跪在紫藤架下发誓,一定要找到阿云。此后十年,他走遍大江南北,一边当染布匠,一边打听阿云下落。每到一处,就收集当地最特别的染料,想着总有一天能为阿云染出最美的嫁衣。

而在绣楼巷的老院子里,阿云始终守着那株紫藤。当年她被关入大牢,却因精湛的刺绣手艺被赦免,条件是终身为皇室绣制龙袍。阿云提出唯一的要求:回到桐花镇,用余生绣一件嫁衣。

如今,阿云的绣房里挂满未完成的嫁衣,每一件都绣着不同形态的流云。有朝霞般灿烂的绯色云,有暮色里深沉的黛色云,还有月光下泛着银光的云。镇上老人说,每年七月初七,总能看见阿山背着染缸站在院墙外,而阿云绣针起落间,嫁衣上的流云仿佛在轻轻飘动。

去年秋天,有人看见老院子的紫藤架下,终于有了两张并排的藤椅。阿山带来的染缸在院里排成一排,阿云的绣绷上,正绣着一对牵手漫步云端的小人。镇上的姑娘们常来讨教刺绣,阿云会笑着展示嫁衣上的针法:"这流云纹啊,要一针一线带着盼头,绣出来才会活。"

而每当夕阳西下,染缸里的颜料映着晚霞,嫁衣上的流云便会泛起奇异的光彩,仿佛将整个桐花镇都裹进了温柔的云端。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