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第43章 巷口的烤红薯摊

加入书架
书名:
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作者:
爱吃三明治的若尘
本章字数:
2766
更新时间:
2025-07-06

老城区的梧桐叶开始泛黄时,巷子口总会准时支起那辆铁皮烤炉。铁炉被岁月熏得黢黑,车把上挂着褪色的蓝布围裙,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像极了王阿婆哼了大半辈子的小调。

王阿婆今年六十五,守着这个烤红薯摊己有二十年。每天清晨五点,她都会踩着露水去菜市场挑红薯,专挑那些表皮光滑、大小匀称的红心蜜薯。回家洗净晾干后,挨个塞进铁皮炉里的炭火间,等晨雾散尽,甜香便顺着巷口飘出来,勾得上学的孩子、买菜的阿姨都忍不住驻足。

"阿婆,来个烤得流糖的!"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踮着脚,鼻尖被冷风冻得通红。王阿婆笑着掀开炉盖,火苗"噌"地窜起来,映得她眼角的皱纹都镀上金边。她用铁钳夹出个鼓胀的红薯,在牛皮纸上垫了两层,才小心递给孩子:"慢些吃,烫嘴哩。"

这天傍晚,收摊前突然下起雨。王阿婆正手忙脚乱地收拾,余光瞥见墙角蹲着个穿校服的男孩。少年抱着书包缩成一团,头发和裤脚全被打湿,却目不转睛盯着烤炉。

"孩子,没带伞?"王阿婆掀开保温箱,递过去个温热的红薯,"拿着暖暖手。"男孩慌忙摆手,喉结动了动:"阿婆,我......我没钱。"

"傻孩子,这算阿婆请你吃的。"王阿婆把红薯塞进他手里,"这么晚不回家,父母该担心了。"少年咬了口红薯,糖汁顺着嘴角流下,突然红了眼眶:"我爸妈在外地打工,奶奶生病住院了......"

原来男孩叫小宇,是附近中学的初三学生。最近奶奶查出重病,父母连夜赶回老家,留他独自在城里上学。每天放学后,他都要去医院送饭,今天出门匆忙忘了带伞,只能在巷口躲雨。

从那以后,王阿婆的烤炉旁多了个帮手。小宇放学后就来帮忙,帮着添炭、递红薯,手脚麻利得很。作为报酬,王阿婆每天都给他留两个最大的烤红薯,还悄悄在他书包里塞些鸡蛋和牛奶。

"阿婆,等我考上大学,一定好好报答您。"小宇擦着额头的汗,眼睛亮晶晶的。王阿婆笑着用围裙给他擦脸:"傻孩子,只要你好好读书,比啥报答都强。"

寒冬腊月,城管突然来整顿市容。王阿婆的烤红薯摊属于无证经营,按规定要被取缔。小宇急得眼眶通红,拉着城管队员求情:"叔叔,阿婆靠这个养活自己,奶奶住院的钱还是阿婆借的......"

城管队员叹了口气:"我们也是按规定办事。不过最近社区在搞便民服务点,你们可以去那里申请个正规摊位。"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王阿婆的烤红薯摊搬进了新建成的便民市场。小宇发动同学们在网上宣传,还制作了精美的手绘海报。开张那天,摊位前排起长队,不少老主顾特意绕路来捧场。

"阿婆,这是我用奖学金买的新烤炉,带温控的,烤出来的红薯肯定更香!"小宇推着崭新的不锈钢烤炉,兴奋地说。王阿婆摸着烤炉光滑的表面,眼角又泛起泪花。

春去秋来,小宇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临走那天,他在摊位前站了很久,看着王阿婆熟练地翻动红薯,就像过去无数个日子那样。"阿婆,等我放假就回来帮您。"小宇声音哽咽。王阿婆塞给他一兜烤好的红薯:"路上吃,别饿着。"

如今,巷口的烤红薯摊成了老城区的一道风景。铁皮炉换成了更先进的设备,但那股香甜的气息从未改变。每当有人问起,王阿婆就会笑着说:"这炉子啊,烤的不只是红薯,还有咱老百姓的日子。"

暮色中,烤炉的火苗轻轻跳跃,映照着摊位前温馨的笑脸。或许生活就像这炭火上的红薯,总要经历烘烤才能释放出最甜美的滋味,而那些不经意间的温暖与善意,终将汇聚成照亮前路的光。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