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怨

第11章 她的名字不是她的

加入书架
书名:
无声怨
作者:
聪布川酷查
本章字数:
2680
更新时间:
2025-07-02

那幅画,是林珂早年作品之一,名为《镜中她》。

画中是一位神情肃然的年轻女子,身穿淡紫色旗袍,手握一只褪色镜子,站在一片水雾蒙蒙的街巷尽头。

这幅画在某次美术馆翻修时被临时取下,

背板下方有一道裂痕,修复人员小心揭开夹层,却意外发现了一行手写笔迹:

> “她不是柳芝。

她叫韩若。

她画里站了五年,

可她活着那几年,连名字都没留下。”

落款处,有一枚印章残痕:“H·Y”

林珂接到电话时,整个人一震。

《镜中她》创作时,是以一张早年旧照片为参考,

那照片出自一本抗战题材的民俗相册,标注人物为:“柳芝 · 女地下交通员(1915–1940)”。

林珂曾花大量精力查阅资料、拓展故事,才完成这幅画。

可眼下这一行笔迹,却悄悄在说:

> “你画错了名字。”

她立刻调出相册,重新追查“柳芝”的来历。

越查,越发觉可疑:

这位“柳芝”的形象出现在诸多文献与展板中,

但所有照片几乎如出一辙,

无更多生活细节、无家族记录,

像是——被拼凑出来的存在。

而“韩若”这个名字,却在旧档案中偶然露出影子:

1939年,某地临时邮政站报告曾接收一名“韩若”女子运送情报,

但后续所有资料,全部中断。

林珂找到了那张原始照片。

照片背面,隐约有被涂改过的字迹。

她用高倍扫描放大,识别出原始笔迹:

> “若儿,眉头蹙一点,看起来才不被认出。”

落笔人署名:“祁·舟”

这一刻,她明白了。

那张被全社会铭记的“柳芝”照片,

其实是韩若的肖像。

而韩若,从未被写进史书。

林珂踏访韩若当年所处的旧居。

当地一位九旬老者悄声告诉她:

> “韩若是我们见过最沉静的人,

她不爱说话,但做事从不出错。

那年火车站炸了,大家只知道柳芝死了,

却没人知道……柳芝那天发烧没来,是韩若替她上的岗。”

> “她用了柳芝的证件、柳芝的口令、柳芝的路线,

然后——她被炸得连骨头都找不到。”

> “可战后,大家只记得:‘那天是柳芝殉职’。”

> “柳芝活下来了,嫁了人,

后来写回忆录时,把那天写成‘自己差点死’。”

林珂听后,久久站在旧楼前不动。

她的画,不是画错了脸,

是——错用了一个被写进史册的名字,

忘了那个真正死去的人。

她重新作画。

这一次,不再画紫旗袍、不再画明亮街巷,

而是画:

一位女子站在小站月台,

身穿别人口袋里的证件服,

火车光线斜照在她侧脸上,

她低头,像在看脚边,

却眼神澄澈,仿佛正看着“将来”——

哪怕她不会在将来里活着。

画作命名:

> 《她用了别人的名字去死》

副题写道:

> “那名字原本不属于她,

但她死的时候,世界却只记得那两个字。”

> “真正该被铭记的她,

就此——无名。”

这幅画发布当日,引发巨大回响。

无数评论者开始回溯“被错写、被替换的女性”。

“我奶奶的姓名,在族谱上是她弟媳的。”

“我们家老宅的抗战匾上写的是男主人的名字,其实是我外婆守了一年。”

林珂最后一次重绘韩若时,

在画布底部,用极淡墨写下一句:

> “对不起,让你用了别人的名字死去。

从现在起,你是韩若。你终于回来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