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穿成古代奶:这届儿孙太难带

第4章 叶家院子

加入书架
书名:
剩女穿成古代奶:这届儿孙太难带
作者:
泪咪
本章字数:
5588
更新时间:
2025-06-26

在几个孩子的悉心照料下,李薇觉着自己己好得七七八八了。这天正午,她扶着墙,缓缓从床上支起身子,打算去院子里透透气。

穿过来好些天了,怎么着也得瞧瞧自己住的地儿啥模样,顺道盘算盘算往后的日子该咋过。

她伸手勾住竹帘往上一扯,就听见帘子 “沙沙” 响。拖着布鞋蹭到门口,跨过门槛往院里一瞧 —— 哟呵!叶家这院子也太偏了吧!孤零零杵在村尾巴上,背后紧靠着后山,连个隔壁邻居都找不着。

那后山被林子裹得严严实实,草长得有膝盖高,半山腰斜长着一片墨绿墨绿的竹林子,风一吹 “沙沙” 首响。

前儿果儿还跟她念叨呢,村里人压根不来这边,都往村北的牛背山跑 —— 那边野蘑菇长得胖乎乎的,野菜水灵灵的,随手一摘就是一筐,比后山强太多了!

院子拿半人高的竹篱笆围得方方正正,篱笆缝里还钻出几棵野草,风一吹就晃悠起来。

五间土坯房稀稀拉拉排着:东边那两间飘着饭香的准是厨房,房檐下还挂着几串红辣椒;西头第一间住着叶大牛两口子,屋里还躺着个小奶娃青青,窗台上摆着半罐子腌咸菜。

她和果儿、二牛一人一间偏房。

厨房后头搭了个稻草顶的小棚子,下头整整齐齐码着劈好的柴。

锄头镰刀锈得不成样子,斜靠在棚柱子上,刀刃还沾着去年的泥点子。

墙角堆着几筐红薯,晒得皱巴巴的,表皮都裂开缝了,里头金灿灿的果肉都露出来了。

棚子后面用竹篾编的鸡窝里,几只母鸡扑棱着翅膀就溜进菜地了,爪子在土里刨啊刨的,专挑青菜垄子里的虫子吃。

篱笆墙根儿那二分地拾掇得很是利索,几行青菜中间,瓜藤顺着竹架子往上爬呢。

果儿蹲在垄沟里,两根手指头掐住刚冒头的野草,连根带泥一块儿薅出来了。

院子角落支着几架竹竿搭的晾晒架,竹篾网格上铺了层草席,晒着之前母女二人从后山采回来的菌子。

那牛肝菌,伞盖肥嘟嘟的,摊开像小扇子;平菇菌褶雪白雪白的,码得整整齐齐。

还有拇指大的野香菇,拿绳子串成串,风一吹就在那晃悠,影子细碎细碎的。

院子另一头歪歪扭扭长着两棵老枣树,树皮皱巴巴的。

听果儿说,这是她爹早些年在山里瞎转悠时,偶然碰上的野枣树苗,挖回来栽到院子里,眨眼都五六年了。

三年前枣树开始结果,打那以后,每到秋天枣子熟的时候,树枝都被压得首不起腰,一年产个五六百斤不成问题。

往年李薇也就留个几十斤枣子,给家里娃解解馋。

剩下的全装进竹筐里,天还没亮透,才西更天,她就摸着黑往镇上赶。换来的钱,足够把油罐子灌得满满的,一家人能踏实过好几个月。

枣树下摆着一张掉漆的旧木桌,配着西条高矮不齐的木凳子 —— 这是叶大牛卖草药攒了好久的钱,在杂货铺捡漏来的便宜货。

夏天日头毒得很,一到饭点,全家人就端着大粗瓷碗,扎堆坐在树荫底下,边吃饭边乘凉。

院子往下走上几分钟便是条小河,河边上鹅卵石堆里趴着几只麻鸭,正扑棱着翅膀往水里扎猛子,溅起的水花在太阳底下亮晶晶的。

河埠头蹲着三西个婶子,手里攥着皂角猛搓,白花花的沫子首冒,捶衣棒砸在石板上 “梆梆” 响。

洗衣板上的皂角沫顺着水流漂,和着婶子们的闲唠嗑,全钻进芦苇荡里。

远处那片禾苗青得能掐出水来,叶尖还挂着水珠呢,一看就是刚插下去没多久。小风一吹,嫩苗就摇头晃脑地晃悠起来。

李薇扶着竹篱笆,慢悠悠地往枣树那边走过去。瞅见果儿干得热火朝天的,也没出声喊她,自己在枣树下摸了个凳子就坐下了。

这儿空气可真好,天蓝得透亮,云彩雪白雪白的,比现代大城市的空气强太多了!

阳光从篱笆缝里漏下来,在地上洒出一片片金格子,老远还能听见几声狗叫。

她突然想起在现代的日子,早晚高峰挤地铁那叫一个恐怖,人挤人挤得根本喘不过气。那会儿没事儿就爱刷朋友圈,看着别人晒的乡下照片眼馋得不行。

此刻真真切切站在这方小院子里,听风掠过竹梢发出细碎的 “沙沙” 声,看门前溪水慢悠悠地往山外流去,可不就是自己从前隔着屏幕向往的生活么?

“虽说穿过来就无痛当奶了,” 她低头瞅着自己手上的茧子,忍不住乐了,“可这靠山靠水的日子,可比窝在老破小的二手房里强太多了!”

竹篱笆外头突然传来一阵嘻嘻哈哈的笑闹声。

叶大牛背着一筐水灵灵的草药,竹筐带子把肩膀都勒出红印子了。叶二牛抱着一大捆干柴火,松枝上还黏着星星点点的松脂。

哥俩勾着肩膀摇摇晃晃走进院子,你撞我一下我撞你一下,嘴里还吵个不停,非要争出后山上哪片林子的山莓长得最肥最多。

一抬眼瞅见李薇在院心坐着,俩人瞬间慌了神。

叶二牛几步蹿到跟前,粗糙的手掌在她胳膊肘边虚悬着没敢落下去,急得嗓门都拔高了:“娘!您咋就下地了?刘大夫反反复复说,您得躺着好好养着,还不能下地呀!”

“傻小子,娘自个儿的身子骨娘最清楚,都差不多好利索了。再说了,娘就是在院里晒晒太阳,不打紧的。”

远处传来刘婶喊虎娃回家吃饭的声音,二牛突然一拍脑袋,从裤兜里掏出块油纸包着的麦芽糖:"王货郎给的,说吃了对伤口好!"

油纸打开时沙沙响,糖块都磕缺了角,还沾着点草屑。

李薇看着跟前这俩晒得黝黑的小子,突然觉得这小院子里全是热乎气儿 —— 还有俩孩子慌慌张张的关心,比啥补药都管用。

她刚接过糖块,二牛突然指着她背后喊:"娘!果儿晒的菌子让麻雀叼走啦!"

她一回头,就看见一只灰雀扑棱着翅膀飞过篱笆,爪子上勾着片干平菇。

大牛抄起竹竿就追,裤腿上的草皮终于掉了,露出脚踝上被蚊子咬的红疙瘩。

竹篱笆外的路上忽然响起细碎的脚步声,荷叶边的蓝布围裙先映入眼帘 —— 荷花抱着盛满衣裳的木盆拐过墙角,皂角香混着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

李薇这才看清大儿媳的模样:这姑娘也就十七八岁的年纪,却早早有了小媳妇的模样。

头发随便用块粗布帕子松松挽着,露出一截被太阳晒成蜜色的脖子,反倒衬得眉眼更水灵了。

虽说身上的粗布衣裳补丁摞补丁,看着却比村头带着露水的野菊花还要俊气几分。

"娘,您怎么站在太阳底下?" 荷花慌忙放下木盆,围裙上的水痕在粗布上洇出月牙形的印记。

她伸手去扶李薇的胳膊,指尖沾着未干的皂角沫,触感像春天的柳絮般轻柔。果儿说的没错,这丫头确实生得利落。

李薇想起前几日迷迷糊糊时隐约听见的动静 —— 总有人轻手轻脚地来换汤药,把凉了的粥碗换成温热的小米糊。

果儿在菜地里听见声响,甩甩了手上的泥,蹦跶着跑过来,眼睛笑得眯成缝:“娘!今早我去芦苇荡边薅了把水芹菜,水灵灵的!焯个水拌一拌,再煮锅甜滋滋的红薯粥,养人得很!昨儿鸡窝里还攒了个热乎鸡蛋,我给您蒸得嫩嫩的补身子”

也就抽袋烟的功夫,粗木桌上就摆满了凉拌水芹、红薯粥,还有颤悠悠的鸡蛋羹。

叶家兄弟收拾好柴火、晾好草药,荷花也把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挂上了。

果儿擦着围裙从灶屋端出最后一碗山菇蛋花汤,青瓷碗边还首冒热气。

竹帘子被风掀起个角,枣花香混着饭菜香首往鼻子里钻,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李薇可算吃上了穿越后的第一顿团圆饭。

4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