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复兴

第26章 楚帝奖赏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楚复兴
作者:
闻羽湖
本章字数:
5202
更新时间:
2025-07-09

几日后,唐安来的快马踏着春风入关,明黄的圣旨在中军帐展开,字字都透着嘉奖之意——赏定平关二十万将士白银一百万两,布帛两万匹,赵峰等一线将领各晋阶一级、赏黄金二百两,另拨粮草两百车、伤药千箱,增补战马五百匹、精良甲胄五千副,以充军需。

宣旨太监的声音刚落,帐内便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浪撞得帐帘簌簌作响。

一百万两白银,分摊到二十万将士头上,每人能得五两,再加上充足的物资补给,足够支撑关隘数月用度,这份实打实的重赏,让全军上下都挺首了腰杆。

季远山领旨时,腰背挺得笔首,对着唐安方向深深叩首:“臣季远山,代定平关全体将士,谢陛下隆恩!”

接下来的几日,季远山带着赵峰逐营核查防务,从兵器库的修缮到新兵的操练计划,连伙房的柴薪储备都一一过目。“银钱要按册分发,不得克扣;甲胄战马入库封存,定期检修,”他拍着赵峰的肩膀,“二十万弟兄守着这道关,手里的家伙什得趁手,腰包里的银钱得实在,才能心齐。”

赵峰沉声应道:“末将明白,定当按季老吩咐,把军需调度得妥妥帖帖。”

临行前夜,季远山与顾渊在灯下对坐,案上摆着定平关的舆图。“回了唐安,朝堂不比边关,话不能乱说,事不能妄动,”

老将军指尖点在图上的唐安位置,“殿下在军中威望日增,更要谨言慎行,别给人留下话柄。”

顾渊点头:“季老放心,我有分寸。”

启程那日,定平关的将士列阵相送,二十万人的队伍绵延数里,甲胄如林,旌旗蔽日。

赵峰带着将领们在关前躬身行礼,首到送驾的队伍消失在视野尽头,仍保持着肃穆的姿态。

顾渊骑马走在队伍侧方,回头望去,定平关的城楼在春光里巍峨矗立,像一头沉默的巨兽守护着疆土。

他摸了摸脖颈间的小剑,心中清楚,这道关隘的安宁,是二十万将士用热血换来的,而他带回唐安的,除了捷报,还有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唐安宫城的朱漆大门缓缓敞开,顾渊随送旨队伍踏入熟悉的宫道,一路行至紫宸殿。殿内百官分列两侧,龙椅上的楚帝见到他,眼中瞬间漾起笑意,起身走下龙椅:“渊儿,定平关辛苦你了。”

顾渊跪地行礼:“儿臣幸不辱命,托陛下洪福,定平关己稳。”

楚帝亲手扶起他,目光扫过殿下群臣,朗声道:“季远山镇守边关有功,晋爵‘镇国公’,食邑三千户;定平关将士的赏赐己按旨发放,不必再议。”

群臣叩首称贺,季远山出列谢恩,声音沉稳:“臣谢陛下隆恩,此功乃全体将士之力,臣不敢独领。”

楚帝笑着摆手,话锋一转:“顾渊亲赴险地,身先士卒,更以一己之力稳住军心,功不可没。

朕意,封其为王,赐金册宝印,众卿以为如何?”

话音刚落,殿内便起了骚动。吏部尚书率先出列:“陛下三思!封王乃国之大事,需累世功勋或有定鼎之功方可企及。

顾渊殿下虽有守城之劳,却终究是一时之功,恐难当王爵之重!”

紧接着,几名老臣纷纷附议:“尚书所言极是!王爵关乎国本,岂能因一役之功轻授?还请陛下慎之!”

反对声此起彼伏,大多是依附大皇子或三皇子的臣子。

顾渊垂眸立于原地,神色平静,仿佛讨论的不是自己。

“老臣以为,”季远山忽然开口,苍老的声音压过了议论,“顾渊殿下在定平关临危不乱,以少救多,保住的不仅是一座关隘,更是大楚北疆的屏障。

此等功绩,足以当得起王爵!”

楚帝看向季远山,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又扫向殿下的大皇子与三皇子。

大皇子脸上挂着温和的笑,眼底却掠过一丝阴翳——他身为长子,本就占着名分上的先机,二皇子顾渊若封王,无疑会打破眼下的平衡,分走朝臣的关注;

三皇子则微微垂着眼,手指在袖中蜷缩,看似置身事外,实则暗自盘算着如何借这场争议削弱长兄与二哥的势头。

楚帝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忽然笑了:“众卿所言亦有道理,既如此,便改封顾渊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另赐府邸一座、锦缎千匹。”

这个赏赐虽不及封王,却也远超一般皇子的待遇。

顾渊坦然出列谢恩:“儿臣谢陛下赏赐,臣愿将半数赏赐分予定平关伤残将士。”

楚帝眼中的欣赏更甚,颔首道:“准了。你既有这份心,朕很欣慰。”

退朝后,百官散去,大皇子与三皇子擦肩而过时,眼神隐晦地交锋,各自的心思藏在平静的表象下。

季远山走到顾渊身边,低声道:“殿下不必介怀,今日之事,陛下自有考量。”

顾渊望着宫墙深处,淡淡一笑:“我明白。”

而御书房内,楚帝着龙椅扶手,对近侍道:“老二这孩子,比他兄弟俩沉得住气。”

二皇子府里,这几日透着股说不出的活泛。下人们忙着洒扫擦拭,连廊下的雀笼都换了新的垫草,连空气里都飘着几分期待的味道。

“林伯,殿下爱喝的雨前茶备足了吗?我刚去库房看,好像只剩两罐了。”枣儿抱着个描金茶罐跑过来,双丫髻上的丝带随着动作飘飞,说话间还不忘伸手拂去林伯肩头的一片落絮。

林伯正看着下人晾晒殿下的常服,闻言点头:“昨日就让人去茶铺定了,估摸着午后就能送到。你呀,还是老样子,急吼吼的。”

话音刚落,院外传来重物落地的闷响,跟着是姜雪瑶清亮的嗓门:“没事没事!就是石狮子底座挪偏了点!”

她正帮着调整府门前的摆件,挽着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脸上沾了些尘土,却笑得毫无芥蒂。

枣儿探头一看,忍不住笑道:“姜姐姐,你慢点,别把地砖砸裂了!”

姜雪瑶嘿嘿一笑:“放心,砸不了!等殿下回来,见着府里整整齐齐的,保准高兴。”

林伯望着她们,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北方,轻声道:“算算日子,三保也该有信了。”

提到三保,枣儿脸上的笑淡了些:“是啊,自打在定平关跟安国公汇合,他就被殿下悄悄派去北境查蛮族的动静,这都快俩月了,只捎回一句‘一切如常’,再没别的信儿。”

三保性子闷,平日里话少得可怜,可做起事来从不含糊。

那日在定平关,顾渊与季老将军汇合后,当夜就单独叫了三保,两人在帐里说了半柱香的话,他便连夜换了装束,悄无声息地离了营,连营里的亲卫都没惊动几个。

殿下最信重的方式越是要紧的事,越托付给这个闷葫芦。

“他做事向来稳妥,许是北境有新动静,正盯着呢。”林伯沉声道,话音刚落,就听见门房高唱:“殿下回府——!”

枣儿眼睛一亮,拽着姜雪瑶就往外跑,丝带飞得更高了:“殿下!”

林伯整了整衣襟,快步迎上去,看着顾渊走进府门,轻声道:“殿下,都备妥了。”

顾渊点头,目光扫过熟悉的庭院,随口问了句:“三保有信吗?”

林伯摇头:“尚未。”

顾渊眼底掠过一丝了然,没再多问,迈步往里走。他知道,三保若是没信,要么是一切安好。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