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劫失败后我种田暴富

第35章 联手反击市场竞争

加入书架
书名:
渡劫失败后我种田暴富
作者:
莲之梦
本章字数:
5038
更新时间:
2025-07-09

夜风吹过温室的玻璃,我望着那株依然微微发光的小麦苗,心里却己经盘算起另一件事。

萧浪森站在我身后,手里还拿着刚才记录的数据本。

“明天开始,得盯紧点市场动向。”我说,“总觉得最近风平浪静得有点不正常。”

他点头:“我也注意到了,几家原本对我们感兴趣的采购商突然变得冷淡。”

“看来是有人在背后搞事情。”我咬牙,“咱家的灵泉水还没普及出去,就己经有人急着踩一脚了。”

他轻笑一声:“你这话说得,像极了要开启商业大战的女总裁。”

“不是像,是马上就要成了。”我转身,眼神坚定,“我要让那些人知道,白家的农产品不是随便能压下去的。”

清晨,阳光刚洒进院子,我就接到了哥哥的电话。

“姐,有情况。”他声音压得很低,“昨天晚上我跟踪到一个可疑的人,他和一家叫‘绿源农科’的公司有联系,这家公司最近在联合几个合作社打压咱们。”

“绿源?”我皱眉,“听起来挺正经,但名字越正经,背后可能越不干净。”

“我己经让人继续查了,不过对方挺谨慎的。”白飞宇顿了顿,“而且……他们好像不是单打独斗,背后还有更大的势力。”

我挂掉电话,心里沉甸甸的。果然,树大招风,连空间农业都能引来竞争黑手。

萧浪森推门进来时,我正盯着地图上我们合作的几个区域发呆。

“怎么了?”他问。

我把刚刚得到的消息告诉他,他听完后没有立刻说话,而是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正在忙碌的工人们。

“他们想用舆论战。”他说,“先把我们的信誉打垮,再切断销售渠道。”

“那我们就反击。”我站起来,握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他转头看我,嘴角微扬:“你知道最有效的反击是什么吗?”

“不是降价,也不是对骂,而是——让消费者亲眼看到真相。”

说干就干。

我们先是召集了合作社的骨干成员开会,大家一听说有人想抹黑我们,一个个都火冒三丈。

“谁敢说咱家产品不好!”老张叔拍桌子,“我第一个不服!”

“就是,咱的产品,吃了都说好!”另一个村民附和。

萧浪森笑着让大家安静下来:“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好不好,而是别人不让我们好。”

他拿出几份资料,分析当前的情况,并提出应对策略。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打造一条高端产品线,用品质说话;第二,借助网络平台做一次正面曝光,把谣言一一击破;第三,建立客户反馈机制,让消费者成为我们的代言人。”

“听起来像是个大工程。”我说,“但我们能行。”

“当然能行。”他看向我,“因为你可是白飞飞。”

我翻了个白眼:“别煽情啊。”

但他没理我,反而转向众人:“接下来,我们需要分工协作。

顾天朋负责联系媒体和网红;白飞飞负责监督产品升级;而我,则会去接触一些关键人物。”

“等等。”我拦住他,“你说的关键人物……不会是你以前的熟人吧?”

他笑了笑:“有些关系,是时候用上了。”

行动迅速展开。

我在空间里筛选出一批品质最佳的作物,专门用于打造“白氏臻品”系列。

这批产品不仅口感更佳,营养价值也更高,甚至在检测报告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比普通农产品高出数倍。

与此同时,萧浪森请来了几位知名美食博主和农业科技专家,拍摄了一段实地探访视频。

镜头里,我带着他们参观农场,介绍种植过程,展示灵泉水的作用原理,虽然没提空间的事儿,但整个流程透明、科学,令人信服。

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引发热议。

评论区热火朝天:

【原来真的有这么用心的农产品团队!】

【看完这个视频,我决定以后只买这家的菜!】

但也有一些刺耳的声音:

【是不是又是一波营销?】

【数据太夸张了,怕不是假的。】

还有个ID叫“理性吃瓜群众”的账号,几乎每条动态下都有他的留言,问题尖锐,语气咄咄逼人。

“这人是谁?”我指着屏幕问萧浪森。

他看了眼评论,眉头微皱:“不知道,但他在引导舆论方向。”

“那就不能让他继续搅局。”我说,“必须把他揪出来。”

“不用着急。”他摇头,“先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

就在我们紧锣密鼓地进行反击时,市场那边传来了坏消息。

“姐,绿源那边己经开始大规模收购我们的客户资源。”白飞宇打电话过来,“他们给的价格比我们低很多,但承诺供货稳定。”

“这不是抢生意,这是砸场子!”我气得跳脚。

“他们玩的是价格战。”萧浪森冷静分析,“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什么?”

“质量。”他指了指桌上的检测报告,“他们的产品,根本没法跟我们的比。”

“可如果消费者一时被低价吸引呢?”

“那就让他们亲自尝尝区别。”我眼睛一亮。

于是,我们临时决定举办一场“农产品盲测挑战”,邀请消费者参与试吃,现场对比我们与竞争对手的产品。

活动当天,人山人海。

我们在展台前摆了几排试吃台,每人可以品尝五种蔬菜,其中三种是我们家的,两种是对手的。

结果出乎意料。

几乎所有参与者都在试吃完之后,选择了我们家的产品。

“这个西红柿味道不一样。”一位阿姨一边嚼一边感叹,“甜得自然,不像市面上那种齁甜。”

“这个青椒,水分多得像是刚摘下来的。”一位年轻人惊讶地说。

有人甚至当场扫码下单:“我决定了,以后就买你们家的!”

这场盲测挑战,彻底扭转了舆论风向。

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大量真实用户的反馈:

【原来贵有贵的道理!】

【试吃完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食物原味’。】

就连那位“理性吃瓜群众”也没再发表负面言论。

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消失,反而开始提问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比如:“你们如何保证长期稳定的产量?”、“有没有考虑过规模化生产中的技术瓶颈?”

我盯着这些评论,心里隐隐觉得不对劲。

“这个人……不太像单纯的黑粉。”我对萧浪森说。

他点点头:“更像是同行或者某个组织派来的探子。”

“那怎么办?”

“顺藤摸瓜。”他嘴角微扬,“既然他想了解,那就让他了解个够。”

几天后,我们收到了一份匿名邮件。

里面只有一个链接,点开后是一个加密聊天室。

对话框里只有两句话:

【你们的产品,确实不一样。】

【我们想谈一谈。】

我盯着屏幕,心跳加快。

“看来,我们惹来了更大的麻烦。”萧浪森低声说。

我深吸一口气,按下回车键,输入一句话:

【你想知道多少?】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