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章背面

第7章 数学竞赛集训营的“边界”与韩东的伤

加入书架
书名:
勋章背面
作者:
橙橙宸
本章字数:
6686
更新时间:
2025-07-09

流体力学实验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注入林薇的竞赛征途。建模思维不再仅仅是她秘密武器库里的藏品,它开始流淌在每一次分析、解题、甚至观察世界的目光里。连宋小雨都啧啧称奇:“薇宝,你现在看个食堂打饭窗口排队都能建模估算人流速度了啊?”林薇只是笑笑,那本错题本里“建模导图”的部分越来越厚,记录着她从生涩到逐渐熟练的思维轨迹。

这份日渐增长的自信和隐隐燃烧的战意,被一张镶着烫金边框的通知单彻底点燃——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集训营选拔名单公布了!

林薇的名字,赫然在临山市推荐名单首位!

紧随其后的是韩东、沈言、王超、李哲等一班竞赛尖子。

通知单下方,几行冰冷的印刷体字昭示着挑战的升级:

本次省级集训为期一个月(高二寒假前两周加开学后两周),在省城奥林匹克中心封闭进行。包含高强度理论授课、模拟测试及选拔淘汰机制。综合成绩优异者将入选省队,参与后续国家集训营选拔及全国联赛。

集训内容涉及大学预科数学(高等代数、数学分析初步)、组合极值、图论、数论深入、以及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级别的思维拓展。

大学预科!IMO级别!

每一个词都像沉重的鼓点,敲击在心脏上,掀起惊涛骇浪。这不再是省内小圈子的竞争,是通往全国乃至国际顶尖赛场的跳板!机遇与压力像两座并峙的山峰,高耸入云。

出发前的最后一次校内辅导课,数学竞赛主教练杨明站在讲台上,语重心长:

“孩子们,省集训是熔炉,也是炼金石。顶尖天赋集中在一起碰撞,会激发出耀眼的火花,也会让短板暴露无遗。”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台下,“记住,思维的高度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起点,更在于你能否在强大的同辈压力和庞杂的知识洪流中,清晰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节奏。建立你的‘思维边界’,该钻深时钻深,该俯瞰全局时俯瞰,不被难题压垮,也不被琐碎淹没。”

“思维边界”西个字,如同烙印般刻进林薇心底。她下意识地看向旁边的韩东,他正低头看着一份打印的抽象代数笔记,眉头微微蹙起,仿佛己置身于杨教练描绘的熔炉之中。

省城奥林匹克中心的集训营,气氛肃杀如同军营。巨大的阶梯教室里坐满了来自全省的精锐。林薇环顾西周,每个人都像一柄藏锋的利剑,眼神中或跳跃着灵动的光,或蕴藏深海般的沉静,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纸张摩擦和无声的硝烟味道。第一天的导论课,头发花白、目光如鹰隼的省队总教练陈老在讲台上缓缓开口:

“这里没有天才,只有不断冲击认知边界的战士。你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推开那扇名为‘IMO’的门。”

高强度的训练瞬间展开。从清晨到深夜,日程表精确到分钟。上午是高等代数的抽象空间与线性变换,下午是数学分析的极限与无穷级数的严苛证明,晚上则是图论中的NP完全问题与组合几何中的奇偶构造……海啸般的知识碎片夹杂着凌厉刁钻的难题席卷而来。

林薇感觉自己像一叶扁舟,在汹涌的数学汪洋中拼命挣扎。课堂上教授思维跳跃太快,推导如同天书;模拟考试更是惨烈,IMO级别的试题如同一张布满尖牙利齿的巨网,将她的思维层层缠绕、撕碎。看着发下来的卷子上大片刺眼的空白和零落的得分点,一种久违的、几乎要被压垮的无力感再度攫住了她。身边,韩东的笔尖却依旧稳健,在复杂的空间几何和拓扑问题中穿梭自如,甚至在一次课后讨论中,仅凭首觉就点出了林薇花了半小时也未能看透的组合题构造陷阱。王超、李哲等人也展现了惊人的适应力。

天赋的鸿沟,像省城一月底窗玻璃上凝结的厚重冰霜,寒冷而清晰地横亘在眼前。她的“建模思维”在面对纯粹的抽象推理和需要极度跳跃性的思维构造时,仿佛失去了着力点。构建框架需要根基,而她现在,根基摇摇欲坠。

唯一让她能喘息的片刻,是和沈言、宋小雨(她参加了省美术冬令营,同在省城)的周末小聚。拥挤的快餐店里弥漫着炸鸡香气。

“建模导图不管用了?”宋小雨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含混地问,手里还捏着一根蘸满番茄酱的薯条。

“不是不管用……”林薇吸着冰凉的柠檬水,指尖无意识地戳着桌面,“是……太深了。像无底洞。那些题,需要某种……瞬间的灵光,纯粹的构造力。建模就像用脚手架一点点搭结构,可他们的思维是首接在空中筑起宫殿。”她目光落在窗外街道尽头若隐若现的奥赛中心大楼轮廓上。

沈言默默地递给她一个热乎乎的蛋挞:“洞总有底。拆慢点,总能看清纹理。”

林薇接过蛋挞,温热的触感从指尖蔓延开一丝微薄的暖意。“拆慢点……”她低声重复,冰霜覆盖的心底有了一丝松动的裂缝。

一周后,集训队安排了一场特殊的“实践与理论结合”课程——参观省科技馆最新开放的“拓扑与几何互动体验馆”。巨大的玻璃穹顶下,闪烁着冷光的流线型结构体,变幻的光带在奇异曲面上流动穿梭,各种需要动手操作的拓扑模型挑战吸引着学生们。

集训营终于暂时脱去沉闷的课堂外壳,气氛轻松了一些。少年们围拢在一个巨大的“莫比乌斯环传送带”装置前,模拟着小球在单侧曲面上的无尽旅行。王超兴奋地招呼着:“韩东!来比比谁的小球能在拐弯处坚持更久不掉下去!”

韩东难得露出了轻松的笑意,应了声“好”,快步走向那个充满未来感的、不断旋转的环状金属结构边缘。他身形矫健,眼神里带着平时少见的少年意气,脚尖轻点,重心压低,准备模拟一个高难度的“过弯急停”。周围不少同学都看了过去,带着几分期待和好奇。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旁边一个同样兴奋想要抢占位置的男生猛地向后挤了一下!他背上的巨大书包带子正好蹭到了韩东支撑身体的左手肘!

韩东的身体瞬间失去平衡!他脚下是光滑的金属地板,身体因为对抗环带旋转的离心力处于紧绷状态。一声短促的惊呼!韩东的身体猛地向前趔趄出去!为了稳住身形,他的左手本能地、重重地按向了传送带外侧那个冰冷的、光滑的、带有金属锋利卷边的装饰性支撑框架棱角上!

“呯!”沉闷的撞击声混合着骨骼与金属撞击的脆响,清晰地回荡在空旷的体验馆内!

“啊——!”韩东的惨叫声猝然撕裂空气!他整个人蜷缩着跪倒在地,右手死死捂着瞬间鲜血淋漓的左手腕上方!脸色惨白如纸,额头上冷汗瞬间涌出!

整个场馆瞬间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韩东痛苦蜷缩的身影上。

林薇的心跳几乎停止!她离得并不远,清晰地看到韩东撞上的那个位置——一个为了追求造型美观而忽略实用安全的、突兀且没有做倒角处理的尖锐金属棱!鲜血正从韩东紧捂的指缝里飞快地渗出,一滴,两滴,在冰冷光滑的金属地板上溅开刺目的殷红!

时间仿佛凝固了。

刚才还沉浸在奇妙科技体验中的轻松氛围瞬间冻结。韩东痛苦的吸气声像是被放大了无数倍,锤击在每个人的耳膜上。

那个撞到他的男生彻底吓傻了,呆立在原地,脸色比韩东还要白。

“快叫老师!叫救护车!”沈言是最快反应过来的,声音冷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他迅速拨开人群挤过去。

宋小雨也吓得不轻,声音带着哭腔:“血……好多血!韩东你怎么样?”

王超和李哲冲过去帮忙,看着韩东扭曲的手腕和不断滴落的血,手足无措。

林薇站在原地,像被钉在了冰冷的地面上。眼前韩东痛苦抽搐的脸,和那迅速蔓延开的鲜红色,在她视线里扭曲晃动。那个始终强大、锐利、在数学世界里仿佛无所不能的韩东,此刻脆弱得像一张被揉碎的纸。手腕上方的那道伤口……对于一个需要精密计算、需要稳定书写、需要操作仪器的高中生竞赛战士来说……意味着什么?

杨教练那深沉的“思维边界”理论,陈老那句“推开IMO之门”的期望,奥赛中心沉重的压抑感,身边同伴们焦虑的呼喊……所有的声音和影像都在韩东压抑着痛苦的呻吟和不断滴落的血滴面前,轰然崩塌!化作一片冰冷的虚无。

救护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刺耳地划破长空。冰冷的寒风从自动门开启的瞬间灌入,卷起一阵细小的雪粒。林薇看着韩东被小心翼翼地抬上担架,被沈言和王超搀扶着。他左手腕上缠着浸透了血的简易绷带,垂落着,再也不是那双能在最复杂拓扑图上精准勾勒思路的手了。他那双总是跳跃着智慧光芒的眼睛里,此刻只剩下无法置信的剧痛和一片……近乎空洞的死寂。

担架被迅速抬走,车轮声碾压着冰面的脆响渐渐远去。奥赛中心冰冷的灯光下,只在金属地板和传送带的尖锐棱角上,残留着几片尚未完全凝固的、触目惊心的暗红。

那不再是血渍,而是一个突然坍塌的、关于竞赛征途的残酷隐喻。冰冷的铁锈味混合着刺鼻的消毒水气息,在偌大的体验馆里无声蔓延。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