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夜色如墨,朝鲜半岛的长津湖地区被一片死寂笼罩。1950年11月28日凌晨3时,志愿军五十八师的战士们在夜色中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了预定地域——下碣隅里以南的上坪里、富盛里一线。
他们从东、南、西三面悄然合围下碣隅里,只待一声令下,便要对米军发起雷霆一击。然而,此时柳潭里、新兴里方向的战斗早已打响,米军已察觉到志愿军主力的动向,五十八师的进攻突然性已然丧失。
在下碣隅里以南,六十师的战士们同样克服重重阻力,按时进入攻击位置。九兵团命令他们于27日按时在古土里以西展开,切断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公路,并以小部队向真兴里的米军进行战斗侦察。
夜色中,战士们悄无声息地潜伏在公路两侧,目光如炬地盯着前方,随时准备发起攻击。
28日白天,大战在即的下碣隅里却出奇地寂静。偶尔传来几声轻武器的零星射击,才让人意识到这里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寂静的战场,往往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
里奇和他的士兵们在恐惧中等待着战斗的打响。他们听北面撤下来的米军反复说起志愿军如何神勇,如何像神仙附体,根本不把生死当回事。从同伴大张的嘴巴和恐惧的眼神中,他们能感知到即将发生的战斗有多么可怕。
一七三团作战参谋朱文斌有个战友是侦察参谋,他们两个共同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在下碣隅里战斗打响前,组织一个侦察班,了解前方的情况。
当时情况太乱,敌我胶着在一起,哪个是友军,哪个是自已部队,连团首长也搞不清,就让朱文斌他们下去侦察。
朱文斌身背行囊,手持望远镜,率领着侦察班的战士们小心翼翼地从团部出发,向着那神秘而危险的深山老林挺进。马松、斯有才和张宗兵三人精神抖擞,紧跟其后,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出坚毅与果敢。
他们一路翻山越岭,穿越荆棘密布的丛林,足足走了数十里路程。就在众人疲惫不堪之时,突然间,一阵隐隐约约的话语声传入耳中。
这声音听起来竟是熟悉的中文!朱文斌心中一惊,顿感事情非同寻常,他连忙示意大家保持安静,然后自已蹑手蹑脚地向前摸索而去。
不多时,在一座距离下碣隅里不远的破旧小房子前面,朱文斌终于发现了说话之人。定睛一看,原来是两名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中国东北大汉。经过一番询问,才得知这两人乃是在下碣隅里种菜为生的普通菜农。
两位菜农见到朱文斌等人,犹如见到亲人一般激动不已。他们竹筒倒豆子般将所知道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给朱文斌:“同志啊,你们可千万别小瞧这下碣隅里,这里头可有大文章呢!里面不仅有飞机场,还有好多坦克,更有大量的美军驻守在此处呐!”
听闻此言,朱文斌心头一紧。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但为了获取更多情报,还是毅然决然地带领着手下的战士们悄悄地朝着飞机场靠近,准备展开近距离的侦察行动。
当他们逐渐接近飞机场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只见机场四周皆是高耸入云的山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前方则是一大片密密麻麻的障碍场,布满了各种尖锐的障碍物,令人望而生畏。
而在飞机场的边缘地带,还围着一圈高高的铁丝网。铁丝网上挂满了锈迹斑斑的罐头盒子和小巧玲珑的铃铛,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发出清脆的声响。不仅如此,这片区域内到处都埋设着地雷,仿佛一个个隐藏在暗处的恶魔,等待着猎物上钩。
然而,这些并没有吓退英勇无畏的侦察班战士们。他们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精湛的军事技能,继续小心翼翼地向内探索。
透过望远镜,朱文斌惊讶地发现,在飞机场内部,五六十辆坦克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能够固定防守,又能够灵活机动的强大“碉堡群”。
这些坦克炮口高昂,黑洞洞的炮管对准四面八方,可以轻而易举地织成一张密集的交叉火力网。朱文斌继续向前摸去,发现周围的山上都有志愿军的部队,但下碣隅里的制高点1071高地却在米军手里。
高地下方的小高岭在志愿军控制下,下方的公路也被我军卡死。
朱文斌赶回团部,向上级报告了敌情。军、师首长和一七三团心里有了谱,再次进行部署和动员。他们知道,这场战斗将异常艰难,但为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天黑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能见度非常低。这对于米军来说不是好消息,他们的对手精于使用轻武器,擅长夜战。
利用月光和雪地的反光,志愿军战士们就能将手中武器发挥出巨大的效能。这种利用天候、地形的能力是志愿军的法宝,也是米军与志愿军的最大差距。
夜色中,志愿军战士们悄无声息地向米军阵地靠近。他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在刺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打败米军,保卫祖国。
里奇紧紧握着手中的枪,眼睛警惕地盯着四周。他知道,志愿军随时可能发起攻击。他的心中充满了恐惧,但他也知道,他必须坚守阵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突然,一阵枪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志愿军战士们像猛虎下山一样,向米军阵地冲去。米军士兵们惊慌失措,纷纷开火还击。子弹在空中呼啸,爆炸声震耳欲聋。双方在雪地中展开了殊死搏斗。
朱文斌带领侦察班冲在最前面。他们利用地形和夜色的掩护,巧妙地避开了米军的火力。朱文斌一边射击,一边指挥着队员们前进。他们的目标是米军的指挥所,只有摧毁了指挥所,才能彻底打乱米军的阵脚。
朱文斌带领侦察班冲进了米军的指挥所。他们与米军士兵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最终,在朱文斌的带领下,侦察班成功摧毁了米军的指挥所,为志愿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当太阳升起时,下碣隅里的战场上已经是一片狼藉。米军士兵们死的死、伤的伤,而志愿军战士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胜利的旗帜还是在下碣隅里上空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