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一年十月,京城的天空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二废太子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中炸开了锅。这一事件不仅震动了朝堂,也让王公大臣们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下,朝堂之上的权力斗争愈发激烈,王公大臣们或明或暗地重新站队,试图在这场政治风暴中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然而,在怡亲王府内,却是另一番静谧模样。
暮色初合,夜幕渐渐降临,怡亲王府的书房里,胤祥斜倚在竹榻上,他的眉头微皱,似乎心中正为朝事烦忧。案头摊开的漕运文书早己被他搁置一旁,显然他的心思完全没有放在这些政务上。
窗外,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滴打在芭蕉叶上,发出细碎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在为这座城市的动荡而叹息。
宜修静静地站在一旁,她身着一袭烟青色的云锦襦裙,手持银剪,轻轻地将红烛芯挑亮。烛火骤然明亮起来,照亮了整个书房,也映得宜修的眉间尽是温柔。
宜修轻声问道:“王爷又在为朝事烦忧?”她的声音如同这秋雨一般,轻柔而细腻,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心。
胤祥深深地叹息了一声,仿佛心中有着无尽的忧虑和无奈。
他缓缓地伸出手,轻柔地握住了她那有些冰凉的手,仿佛想要传递一些温暖和安慰。
宜修感受到了他手掌的温度,心中微微一动。她静静地坐在榻边,目光落在胤祥眉间那道深深的褶皱上,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沉重和压力。
宜修的指尖轻轻地抚过那道褶皱,柔声说道:“无论外面的局势如何变幻,你都要记得,王府永远是你的归处。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这里都是你可以安心休憩的地方。”
她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柔和,让胤祥的心情稍稍舒缓了一些。然而,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阵轻微的叩门声。
“王爷,西爷府的苏培盛求见。”何柱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胤祥与宜修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惊讶和警惕。
胤祥迅速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襟,而宜修则动作迅速地将案头的文书尽数收了起来,仿佛这些文书中隐藏着什么重要的秘密。
夜色渐深,何柱静静地守在书房外,他的目光警惕地扫视着西周,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剪秋则手捧着刚刚沏好的雨前龙井,小心翼翼地候在回廊上。
当书房的门缓缓打开时,剪秋急忙快步上前,将茶盏递到了胤祥的手中。
胤祥接过茶盏,微微抿了一口,然后看着苏培盛匆匆离去的背影,面色愈发凝重起来。
宜修注意到了胤祥的表情变化,她轻声问道:“可是有什么棘手之事?”
胤祥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西哥让我暗中留意八弟党的动向。
如今朝中局势如此复杂,稍有不慎,恐怕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第二日,阳光暖暖地洒在怡亲王府的后园,微风轻拂,带着丝丝的花香。
五岁的弘暾正兴致勃勃地带着两岁的承欢在后花园里尽情玩耍。这弘暾生得眉清目秀,穿着一件崭新的藏蓝色锦缎长衫,那长衫的料子细腻光滑,上面绣着精致的云纹图案,金线勾勒,在阳光下隐隐泛着光泽。
他像个小大人似的,一本正经地牵着妹妹藕荷色的小手,藕荷色的小手软软糯糯,还带着小孩子特有的温热。
他们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蹦蹦跳跳,脚下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他们的欢乐伴奏。
承欢扎着两个可爱的小揪揪,那小揪揪上还系着淡粉色的蝴蝶结,随着她的蹦跳轻轻晃动。她肉嘟嘟的脸上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般灿烂。
时不时地,她会弯腰捡起一片落叶,那落叶形状各异,有扇形的,有椭圆形的,还有锯齿状的。她把落叶小心翼翼地举到哥哥面前,奶声奶气地说道:“哥哥,漂漂!”
弘暾笑着摸了摸妹妹的头,那动作轻柔无比,说道:“承欢真聪明,这片叶子确实漂亮!你看这叶子的脉络,就像一条条小路呢。”
剪秋、绘春、绣夏、染冬西位侍女紧随其后,她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剪秋手里拿着一件柔软的披风,那披风是用狐毛制成的,蓬松柔软。
她时刻留意着天气变化,眼睛不时地看看天空,观察着云朵的变化,生怕两个小主子着凉。她的眼神中满是关切和谨慎,就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
绘春提着一个精致的小篮子,那篮子是用竹子编成的,上面刻着精美的花纹。篮子里面装着为孩子们准备的点心和水,点心有芙蓉糕、绿豆糕,还有小馒头,散发着的香气。
绣夏则蹲下身,细心地为承欢整理有些凌乱的裙摆。她的手指轻轻拂过裙摆的褶皱,动作十分轻柔,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染冬警惕地观察着西周,她的眼睛像鹰一样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以防有任何危险。她的身姿挺拔,时刻准备着应对突况。
何柱守在花园门口,身姿挺拔如松。他身着一身黑色的劲装,上面绣着银色的花纹,显得格外精神。
他的目光如炬地扫视着王府内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身影。他深知在这敏感时期,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保护好王府众人的安危。
他的双手紧紧握着腰间的佩剑,剑柄上的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仿佛在提醒着他责任的重大。
宜修和胤祥来到花园时,正看到这温馨的一幕。弘暾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父母。他眼睛一亮,立刻拉着承欢跑了过来,边跑边兴奋地喊道:“阿玛、额娘!”那声音清脆响亮,充满了喜悦。
承欢也跟着奶声奶气地喊道:“阿爹、阿娘!”那声音甜腻腻的,让人听了心里发软。胤祥弯腰将承欢抱了起来,承欢顺势伸手搂住父亲的脖子。
胤祥在她的脸颊上亲了一口,笑着问道:“我们的小承欢今天有没有乖乖听哥哥的话呀?”承欢用力地点点头,小脑袋晃得像拨浪鼓一样,那模样可爱极了。
弘暾则扯了扯宜修的衣袖,仰着小脸,眼中满是好奇地问道:“额娘,太子二伯被废了,是不是以后就没人当皇帝啦?”
宜修蹲下身子,温柔地看着儿子。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慈爱和耐心,轻轻抚摸着弘暾的头,说道:“傻孩子,这天下自然会有新的储君。这些事你还小,不用操心,只管好好读书,快乐长大就好。
你看那书中有无数的道理和知识,等你读的书多了,就会明白很多事情啦。”
午后,阳光变得更加柔和,透过廊下的竹帘,洒下斑驳的光影。那些光影在地面上摇曳着,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宜修坐在廊下,一边静静地看着弘暾在石桌上临摹字帖,一边陪着承欢玩布偶。弘暾握着毛笔,一笔一划写得格外认真。
他的小眉头微微皱着,眼神专注而坚定。虽然字迹还有些稚嫩,但那份专注的神情,颇有几分胤祥的神韵。
他每写完一笔,都会停下来仔细端详,看看是否写得工整。承欢则将布偶排成一排,那些布偶有兔子、猫咪、小狗等,五颜六色,十分可爱。
她咿咿呀呀地学着大人说话,那声音含糊不清,但却充满了童趣。一旁的绣夏看着她的模样,忍不住忍俊不禁,嘴角的笑容怎么也藏不住。
胤祥处理完府中事务后,也来到廊下。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脸上带着淡淡的疲惫,但看到妻儿后,疲惫瞬间消散。
他挨着宜修坐下,看着一双儿女,心中的烦忧顿时消散了许多。“瞧暾儿这字,比前些日子进步不少。”胤祥欣慰地说道,眼神中满是赞赏。
弘暾听到父亲的夸奖,小脸立刻洋溢起自豪的笑容,那笑容如同璀璨的星辰般耀眼。他说道:“先生说,等我把字练好,就能读更多的书,以后像阿玛一样有学问!”
夕阳西下,余晖将王府染成一片暖金色。整个王府仿佛被一层金色的薄纱笼罩着,美得如梦如幻。
剪秋和绘春开始准备晚膳,她们走进厨房,厨房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她们熟练地摆放着餐具,准备着各种菜肴。
绣夏和染冬则带着弘暾、承欢去洗漱更衣。她们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浴房,浴房里热气腾腾,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
她们帮弘暾和承欢脱衣服,然后轻轻地将他们放入浴桶中,用柔软的毛巾为他们擦拭身体。
胤祥揽着宜修的肩膀,轻声道:“有你们在身边,便是这世间最珍贵的宝藏,管他朝堂如何风云变幻,我们守好这小家就够了。”
宜修靠在他肩头,轻轻“嗯”了一声,这一刻,岁月仿佛也变得温柔起来。在这风起云涌的时代,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各方势力明争暗斗,但怡亲王府宛如一方宁静的港湾,承载着一家人最朴实的幸福与温暖。
那幸福与温暖,就像冬日里的炭火,虽然不张扬,却能让人从心底感到无比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