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大人,时代变了

第20章 爱民招贤树形象,煮酒(又)论道(歪)服乡绅

加入书架
书名:
丞相大人,时代变了
作者:
墨龙行
本章字数:
6132
更新时间:
2025-06-02

自从上次“坚壁清野”搞得兖州怨声载道(虽然李维本人的“女眷营”因此受益匪浅),李维(曹操)便深刻认识到,“人设”这东西的重要性。毕竟,一个“残暴不仁”的主公,是很难吸引到那些“知书达理、温婉贤淑”的优质主动投怀送抱的。

于是,他再次虚心向“首席形象顾问”郭嘉请教:“奉孝啊,如今我军在兖州己站稳脚跟,下一步该如何……嗯……‘深入民心,播撒仁德’呢?”

郭嘉摇着羽扇,微微一笑,似乎早己成竹在胸:“主公,欲得民心,无外乎两点:一曰‘富民’,二曰‘安民’。欲得士心,亦有两途:一曰‘尊贤’,二曰‘尚文’。”

“哦?此话怎讲?”李维洗耳恭听,他现在对郭嘉是越来越“信赖”了(主要是觉得郭嘉总能把他的“歪心思”包装得很高大上)。

郭嘉侃侃而谈:“所谓‘富民’,便是要让百姓有田可耕,有粮可食。主公可大力推行屯田之策,将那些无主荒地和收编的降卒、流民组织起来,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如此一来,既能解决军粮问题,又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感念主公恩德。”

李维听着,眼睛一亮:“屯田?好主意啊!把人都圈起来种地,既能产粮,又能防止他们到处乱跑,还能……顺便看看有没有哪个屯田户家里藏着漂亮闺女或者年轻媳妇,到时候本将再去‘慰问慰问’,岂不美哉?”

“至于‘安民’,”郭嘉继续说道,自动忽略了主公眼神中那抹熟悉的猥琐光芒,“便是要严明军纪,剿除盗匪,保障地方安宁。主公可设立‘巡检司’,招募精干吏士,巡查各地,惩治不法,让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

“巡检司?嗯,这个也好!”李维摸着下巴,“巡查各地的时候,要是发现哪个地方豪强欺男霸女,我就去‘主持公道’,把被霸占的女子‘解救’出来,纳入我的‘保护范围’,这也是‘安民’的一部分嘛!”

郭嘉嘴角抽了抽,继续道:“而‘尊贤’,便是要广开言路,招贤纳士。主公可效仿古之明君,设立‘招贤馆’,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无论是文臣武将,还是能工巧匠,乃至……呃……如主公之前所言的‘岐黄祝由’之士,皆可纳入彀中。如此,天下贤才必将闻风而至。”

“招贤馆好!招贤馆妙!”李维一拍大腿,“到时候,各路英雄好汉、才子佳人都来投奔我,说不定……就能遇到几个像杜夫人那样‘家属暂时失联’的优质,或者像张宁那样‘性格刚烈,需要调教’的美女头领!就算招不到美女,招到几个能帮我管理‘女眷营’的能干女官也不错啊!”

郭嘉深吸一口气,强行让自己保持冷静,接着说道:“最后是‘尚文’。主公可在兖州各地兴办学堂,教授儒家经典,弘扬礼乐教化。同时,主公亦可亲自‘垂范’,时常与名士宿儒‘煮酒论道’,展现主公的‘文采风流’与‘礼贤下士’之风。如此一来,兖州士林必将归心,主公‘仁德爱民,文武双全’的形象,亦能深入人心。”

李维听得是心花怒放!郭嘉这套组合拳,简首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人设升级包”啊!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提升名望,最重要的是……每一个环节,似乎都能为他“收集”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奉孝!你真是我的管仲乐毅,诸葛孔明啊!”李维激动地握着郭嘉的手,恨不得在他脸上亲一口(当然他不敢,怕郭嘉的“粉丝”荀彧和程昱削他)。

于是,在郭嘉的“精心策划”和李维“别有用心”的积极推动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兖州形象工程”拉开了序幕。

一时间,兖州各地:

屯田之风盛行: 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李维时不时会亲自下到田间地头,“与民同乐”,顺便用他那“锐利”的目光,在辛勤劳作的农妇中搜寻着“沧海遗珠”。(“嗯,这个皮肤虽然黑了点,但五官还挺周正,可以考虑纳入‘重点帮扶对象’……”)

巡检司雷厉风行: 典韦许褚等人轮流担任“巡检大使”,带着一帮如狼似虎的亲兵,在兖州各地“严打黑恶势力”。但凡遇到有民女被欺凌的案件,他们都会“秉公执法”,将被欺凌的女子“解救”出来,然后……客客气气地“请”到曹将军的“女眷营”接受“心理疏导”和“人道主义援助”。

招贤馆门庭若市: 虽然大部分投奔而来的都是些歪瓜裂枣,或者想混口饭吃的江湖骗子,但偶尔也能淘到几个真有本事的人才。李维对此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美其名曰“千金买马骨”。他最期待的,还是哪天能有个“携家眷投奔”的漂亮主动送上门来。

“煮酒论道”成为时尚: 李维隔三差五就会邀请兖州当地的名士宿儒,以及一些路过的“文化人”,到他的府上“煮酒论道”。

这日,东郡太守府(己被李维征用为临时行辕)内,又是一场“高朋满座”的“文化沙龙”。

应邀前来的,有兖州名士边让、陈宫(此时尚未与曹操反目),以及几位须发皆白的老儒生。

李维坐在主位,努力摆出一副“谦逊好学”的姿态,听着这些老先生们引经据典,高谈阔论。

“依老夫之见,当今之世,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皆因朝廷不尊儒术,不行王道……”一位老儒生痛心疾首地说道。

边让也抚须点头:“然也。董贼之乱,根源便在于纲常失坠,人伦尽丧。若要匡扶汉室,必先正人心,明教化。”

陈宫则相对务实一些:“空谈礼乐,无济于事。当务之急,乃是强兵富国,驱逐国贼。待天下安定,再言教化不迟。”

李维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心中却在琢磨:“这帮老家伙,说话一套一套的,听得我头都大了。不过,这陈宫倒是个明白人,知道先搞定肚子再谈别的。可惜啊可惜,历史上这家伙后来反了我,还死活不肯投降,真是个榆木疙瘩!不行,我得想办法……感化他!说不定……他家里也有什么漂亮的姐妹或者小妾呢?”

眼看气氛有些沉闷,李维清了清嗓子,决定也来“露一手”,展现一下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是从网上看来的段子和心灵鸡汤)。

“诸位先生所言,皆是金玉良言。”李维微微一笑,缓缓开口,“孟德以为,治国之道,犹如烹小鲜,亦如治大国。既要尊崇古训,弘扬礼乐,以为立国之本;亦要审时度势,变法图强,以为富国强兵之术。二者不可偏废,当……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众人闻言,皆是一脸错愕,不知曹操这古怪的说法从何而来。

李维也不解释,继续说道:“至于人心向背,孟德以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而所谓民心,无外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要让百姓吃饱穿暖,安居乐业,则人心自附,何愁天下不定?”

他这番话,虽然有些大白话,但也说到了点子上。尤其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更是让在场的儒生们眼前一亮,觉得此言颇合古圣先贤之意。

边让抚须赞道:“曹将军此言,深得民本之要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八字,当为万世治国之警言也!”

陈宫也目露奇光,重新审视起眼前这位“行为不羁”的曹将军。他发现,曹操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像个“土包子”或者“好色之徒”,但偶尔说出来的话,却又蕴含着令人深思的道理。

李维见状,心中暗喜:“嘿嘿,看来我这‘心灵鸡汤大法’还是管用的!以后多背几段《菜根谭》、《增广贤文》,忽悠这帮古人,简首是手到擒来!”

就这样,李维凭借着他那半瓶子醋的“现代知识”和信手拈来的“网络名言”,在兖州的名士圈里,也逐渐混出了点“文采斐然,见识不凡”的名声。

虽然偶尔也会因为说漏嘴,冒出一些“穿越”、“内卷”、“KPI”之类的古怪词汇,引得众人面面相觑,但在郭嘉等人的“巧妙”掩饰和“过度解读”下,这些“小瑕疵”反而更增添了他“特立独行,不拘一格”的“高人”风采。

兖州的“形象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我们的主角李维(曹操),也在“文治武功”(主要是“文抄公”和“武力收后宫”)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