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1980

第251章 解锁“微电子技术”技能树!

加入书架
书名:
工业霸主1980
作者:
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本章字数:
8860
更新时间:
2025-07-07

那场决定远风集团未来十年命运的会议,在高远与李大柱等人斩钉截铁的表态中结束。然而,当会议室的门被关上,那股由秦奋点燃的豪情壮志沉淀下来之后,一种更为深沉的、混杂着敬畏与惶恐的压力,才真正笼罩在每一个与会者的心头。

搞芯片。

这三个字,举重若轻,却又重如泰山。

当晚,高远、钱伟这些从华尔街回来的金融精英,破天荒地没有再去讨论什么融资模型或者市盈率,而是在一堆专业的投资分析报告里,翻找着所有能找到的关于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资料。他们越看,心越沉。那一个个天文数字般的投资额,一个个巨头林立的名字,一条条深不见底的技术鸿沟,都让他们深刻地理解了秦奋口中的“九死一生”究竟意味着什么。

“董事长这是在用整个远风的现在,去豪赌一个看不见的未来。”钱伟合上资料,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声音里满是感慨。

高远凝视着窗外外滩璀璨的灯火,许久才开口:“不,你看错了。董事长不是在赌,他是在为我们这艘已经启航的巨轮,建造一个绝对不会沉没的‘压舱石’。虽然……这块石头,可能是用黄金和钻石铸造的。”

而在另一间房间里,王奎山、李大柱、孙国华和张巧玲聚在一起,这位老书记亲自泡了一壶从凤栖带来的浓茶,却谁也顾不上喝。

“大柱,国华,你们俩是搞技术的,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事……到底有多难?”王奎山眉头紧锁。

孙国华端起茶杯,又放下,咂了咂嘴,似乎想找到一个合适的比喻:“王副总,这么说吧。我们之前自己造双螺杆挤出机,那感觉像是在平地上盖三层小楼,虽然难,但努努力,有图纸有老师傅,总能盖起来。可董事长说的这个芯片,那不叫盖楼,那他娘的叫在针尖上用灰尘去雕刻一座紫禁城!我连它是怎么干出来的都想象不出来!”

李大柱则显得更为焦虑,他不像孙国华那样完全是未知领域,他多少接触过一些电路板和进口控制模块。他拿过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小黑块:“我们现在家电上用的,就是这么个玩意儿。里面密密麻麻全是线路,比头发丝还细几千几万倍。日本人研究这东西几十年了,我们……我们连造这玩意儿的机器和沙子(硅)都得进口。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

“那董事长的意思……”王奎山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

“董事长的意思我懂!”李大柱猛地一拍大腿,眼中却爆发出一种被逼到绝境后的狠劲,“他就是要我们从认识‘尘土’和‘针尖’开始!就算暂时雕不出来,也得先把匠人找来,把工具备好,把地基给打下!这是一场输不起的仗,一旦输了,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切,二十亿也好,两百亿也好,都只是给人家做嫁衣!”

张巧玲一直安静地听着,此刻轻声补充道:“我理解董事长的远虑。我们现在出口产品,利润很高,这让我们有了一种我们很强大的错觉。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卖‘躯体’,而‘灵魂’依然在别人手上。董事长要做的,是给远风,也给未来的中国制造,注入一个我们自己的灵魂。”

一番话,让压抑的气氛变得庄重起来。这些从凤栖泥土地里走出来的实干家们,用他们最朴素的语言,触及到了这项伟大工程最核心的本质。

夜深人静。

秦奋独自一人站在上海总部的办公室里。他没有开灯,巨大的落地窗将整个外滩的流光溢彩尽收眼底,也映照出他挺拔而孤单的身影。

白天的会议上,他以不容置疑的决心压下了所有的异议。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前路有多么的荆棘丛生。他脑中的知识储备,如同一个庞大的军火库,但要将这些图纸和理论变成现实,需要海量的人才、天量的资金和无法估量的漫长时间。

他走到巨大的白板前,拿起笔,在上面写下了几个大字:

远风半导体战略——“普罗米修斯计划”。

他需要盗火。不仅是盗取未来的技术之火,更是要点燃这个时代人才心中的希望之火。

他开始在白板上疯狂地书写。

第一步:人才。

这是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没有顶尖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谈。去哪里找?九十年代初的中国,最顶尖的微电子人才,要么在科研院所里从事着与市场脱节的理论研究,要么早已远渡重洋,在硅谷的各大公司里发光发热。还有一批……则可能蛰伏在某个角落,等待着时代的召唤。

第二步:技术路线。

不能好高骛远。他规划出一条清晰的路线图:

MCU(微控制单元)->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 SoC(系统级芯片)。

制程上,从1.2微米、0.8微米起步,以Fabless(无工厂芯片设计)模式为主,先专注于IC Design(集成电路设计)。

第三步:资金。

高远那边必须准备出至少两亿美元的专项秘密资金,只用于“普罗米修斯计划”的启动,包括人才招募、海外研发中心设立、EDA软件采购和第一次的流片费用。

他写得飞快,脑中的思路如同奔涌的江河,将未来几十年芯片产业的发展脉络一一梳理。

就在他全神贯注,试图回忆起九十年代初期全球最主流的0.8微米CMOS工艺的具体参数时,一阵突如其来的、如同被高压电流击中的剧痛,猛地从他脑海深处炸开!

“唔!”

秦奋闷哼一声,手中的马克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他只觉得眼前一黑,无数纷乱、庞杂、却又无比清晰的信息,如同决堤的洪水,疯狂地涌入他的大脑!

那不是普通的记忆,而是一幅幅立体的、动态的、闪烁着幽蓝色光芒的技术图谱!

有密如蛛网的逻辑门电路设计图!

有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光刻机光学系统结构图!

有一行行滚动的、他不曾接触过的硬件描述语言代码!

更有从提纯、拉晶、切片开始,到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沉积、化学机械抛光……足足四百多道工序的0.8微米标准CMOS工艺全流程动态演示!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参数,每一个化学反应式,都像钢印一样,被强制性地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这种感觉,比之前任何一次获取图谱信息都要猛烈百倍!如果说之前的技术灌顶是小溪流水,那这一次,就是尼亚加拉大瀑布直接从天灵盖浇灌而下!

秦奋死死地咬着牙,额头上青筋暴起,冷汗瞬间湿透了的衬衫。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大脑仿佛一颗被超频到极限的CPU,在疯狂地处理着这股庞杂到恐怖的信息流。

【科技制高点——微电子技术】

【技能树解锁!】

【一级分支:IC设计(已解锁)】

【二级分支:EDA工具与算法(已解锁)】

【二级分支:半导体设备(已解锁)】

【二级分支:半导体材料(已解锁)】

【一级分支:半导体制造工艺(已解锁)】

【二级分支:0.8微米CMOS工艺全解(已解锁)】

【二级分支:高纯度硅材料提纯技术(已解锁)】

【……】

一道道无声的信息流在他意识的海洋中划过,仿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无比浩瀚的世界。

不知过了多久,那股撕裂般的剧痛终于缓缓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强大。

秦奋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扶着白板才勉强站稳。他闭上眼睛,脑海中关于半导体的一切,都变得如同掌上观纹般清晰无比。他现在不仅仅是知道“该怎么做”,而是连“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还可以怎么做”都融会贯贯通!

他睁开眼,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原来如此……”他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苦笑,随即又化为无比的坚定,“这是把整个牌桌的底牌,都翻给我看了啊!”

拥有了这份堪称逆天的知识宝库,如果还不能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属于华夏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那他这个重生者,就真的是个彻头彻尾的废物了!

“人才!”

秦奋的脑中,这两个字变得无比迫切。

技术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找到能将这些技术付诸实施的人!他需要一个团队,一个能够理解他、信任他、并且能够陪他一起疯狂的顶尖团队!

他立刻回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拨给了董事长办公室主任杨明。

“杨明,帮我办两件事,立刻,马上!”

电话那头的杨明被秦奋语气中的急切和不容置疑所感染,立刻应道:“董事长您说!”

“第一,动用我们所有在京城的关系,帮我查一个地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我要知道那里所有大小公司的背景,尤其是那些从事电子元器件倒买倒卖,并且有技术人员背景的‘倒爷’!资料越详细越好!”

九十年代初的中关村,鱼龙混杂,是投机者的天堂,却也隐藏着共和国未来IT产业最早的一批“火种”。无数未来的大佬,此刻可能正在某个不起眼的小柜台里,倒卖着从香港走私进来的电子元件。

“第二,给我订最快一班去京城的机票。另外,通知高远和钱伟,让他们立刻筹备一个离岸账户,准备好一笔五千万美元的资金。这个账户的代号,就叫‘普罗米修斯’。记住,这件事,列为集团最高等级的商业机密!”

“是,董事长!”杨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行动起来。

放下电话,秦奋重新走到白板前,看着上面“普罗米修斯计划”几个大字,目光深邃如海。

芯片之路,这条充满了荆棘与荣光的道路,从这一刻起,才算真正地,踏上了征程。

两天后,京城,深秋。

干燥的北风卷着落叶,给这座古老的都城带来了一丝萧瑟。

秦奋谢绝了高远派专车和秘书陪同的建议,只身一人,穿着一身普通的夹克衫,背着一个简单的公文包,出现在了中关村的街头。

眼前的景象,与后世那个高楼林立、充满现代感的“中国硅谷”截然不同。

所谓的“电子一条街”,不过是几十个由临时建筑、小平房改造而成的铺面,路边到处都支着简陋的柜台。大大小小的招牌五花八门——“XX科技”、“XX电脑”、“XX电子”,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焊锡、塑料和尘土混合的味道。

一个个穿着时髦或土气,眼神却无一例外都透露着精明和机警的“倒爷”们,在各个柜台间穿梭、询价、砍价。

“哥们儿,386的主板有货吗?从南边刚过来的?”

“这批电容是正经日立的还是拆机货?便宜点,我全要了!”

“内存条怎么卖?金士顿的有没有?”

这里充满了草莽英雄的气息,混乱、原始,却又蕴含着一股野蛮生长的蓬勃生命力。

秦奋没有急着去寻找目标,而是在这条街上来回走了两遍,像一个普通的顾客一样,默默地观察着。他知道,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柜台背后,可能就坐着某个未来的亿万富翁,或者某个怀才不遇的技术大牛。

历史的车轮,将无数传奇人物,都汇聚在了这个小小的舞台上。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

那是一个只有一张破桌子、两把椅子的小摊位,摊位上零零散散地摆着一些电阻、电容和几块看起来很旧的电路板。摊主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戴着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头发乱糟糟的,正埋头用一个万用表专注地测试着一块电路板,对周围的喧嚣充耳不闻。

他的摊位前,冷冷清清,与旁边那些高声叫卖的柜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秦奋的嘴角,微微上扬。

他缓步走了过去,在那张破旧的桌子前站定,目光落在那块被测试的电路板上,平静地开口:

“老板,你这块板子,是美国DEC公司PDP-11小型机的CPU板吧?看这布线,应该是70年代末的版本,上面这几颗核心芯片,用的还是仙童半导体的F-11系列。可惜了,左上角这颗负责时钟发生器的芯片,内部的逻辑门电路应该已经烧穿了,修不好的。”

正埋头工作的男人猛地抬起头,镜片后的双眼,闪过一道极度震惊的光芒,死死地盯住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