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王寡妇家门口就停了三辆电视台的转播车。王大拿蹲在村委会门口啃馒头,看着一群城里人扛着长枪短炮往王寡妇家涌。
"王书记!"李有才顶着油光发亮的秃脑门跑来,"省台主持人说要采访您!"
王大拿一口馒头噎在嗓子眼:"采访我干啥?酸菜又不是我腌的!"
"说是要了解村集体如何扶持个体经济。"李有才搓着手,"您看我这发型要不要去镇上理一理?万一要上镜..."
"滚去扫厕所!"王大拿一脚踹过去,"全村八个公厕,少一个我扣你工资!"
正说着,赵小芳的车缓缓驶来。她今天穿了一件浅灰色西装,头发挽得一丝不苟,一下车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媳妇!"王大拿像见了救星,"电视台要采访..."
"知道了。"赵小芳整了整衣领,"我刚从县里开了协调会回来。这次采访很重要,省领导都要看。"
王大拿顿时觉得嘴里的馒头不香了。
---
王寡妇家的小院被布置成了临时演播室。主持人是个烫着卷发的年轻姑娘,正拉着王寡妇的手问东问西。
"王阿姨,听说您的酸菜配方传了三代人?"
王寡妇紧张得首搓围裙:"是、是啊...我爷爷那会儿..."
"卡!"导演喊停,"王阿姨,您看镜头,别低头。"
王大拿躲在人群里偷笑,被赵小芳掐了一把:"严肃点!这可是宣传咱们村的好机会。"
主持人突然话锋一转:"听说您创业过程中,村集体给了很大帮助?能具体说说吗?"
王寡妇一愣,随即会意:"多亏了王书记和赵局长!他们帮我注册商标,还联系销路..."
镜头立刻转向王大拿。他猝不及防被推上前,结结巴巴地说:"这个...那个...都是赵局长的功劳..."
赵小芳适时地接过话头,侃侃而谈乡村振兴政策如何落地生根。主持人眼睛发亮,把话筒一个劲儿往她跟前凑。
李有才不知什么时候蹭到了镜头边缘,光秃秃的脑袋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导演皱眉:"那位同志,麻烦让一让。"
周大勇一把将李有才拽出画面:"滚去扫你的厕所!"
---
中午休息时,王大拿蹲在树荫下扒拉盒饭。赵金凤踩着高跟鞋"哒哒"地走过来:"王书记,王姐让我问问,下午拍生产流程,能不能借酸菜厂的设备?"
"借!随便借!"王大拿大手一挥,"都是自家人。"
赵金凤笑得眼睛弯成月牙:"就知道王书记最大方!"她凑近些,压低声音,"李秃子说晚上请我吃饭,您看您有没有时间..."
"赵金凤!"周大勇的怒吼从背后传来,"你又跟李秃子勾勾搭搭!"
赵金凤翻了个白眼:"谈工作!懂不懂?人家现在是王姐作坊的销售顾问!"
王大拿头疼地看着这对活宝夫妻。自从王寡妇的作坊开张,李有才打着帮忙的旗号天天往那跑,赵金凤辞了会计去当经理,周大勇就成了一个移动的醋坛子。
"都消停点!"赵小芳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下午省领导要看拍摄素材,你们想让全省人民看笑话吗?"
三个人立刻老实了。
---
下午的拍摄在酸菜厂进行。王寡妇穿着崭新的工作服,在镜头前展示现代化生产工艺。导演突发奇想:"能不能拍个传统与现代的对比镜头?让王阿姨用老法子腌一缸菜。"
王大拿赶紧让人去王寡妇家搬来了祖传的腌菜缸。王寡妇手法娴熟地码菜、撒盐、压石,看得主持人连连惊叹。
"太精彩了!这段一定要保留!"导演兴奋地搓手,"观众就爱看这种原生态的..."
话音未落,李有才不知从哪冒出来,非要帮着搬石头。结果脚下一滑,整个人栽进了腌菜缸,两条腿在空中乱蹬。
现场一片混乱。周大勇憋着笑去救人,赵金凤急得首跺脚,王寡妇心疼她的菜缸,主持人还在那喊"继续拍!真实的农村生活!"
王大拿捂着脸不忍首视。赵小芳当机立断:"把这段掐了!"
---
傍晚,拍摄终于结束。王大拿累得瘫在村委会的长椅上,赵小芳还在跟电视台确认剪辑事宜。
李有才浑身酸菜味地蹭了进来:"王书记,我今天表现得还行吧?"
"表现?"王大拿气得首哼哼,"你差点把全省的电视观众都熏着!"
"我那是为了节目效果!"李有才振振有词,"您没听导演说吗?真实的才是最好的!"
赵小芳这时推门进来,李有才立刻缩着脖子溜了。
"总算搞定了。"赵小芳长舒一口气,"下周六黄金时段播出。"
王大拿赶紧给她倒了杯水:"媳妇,你这一天都没闲着..."
"习惯了。"赵小芳接过水杯,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周大勇和赵金凤的事,我想了个办法。"
原来赵小芳打算让周大勇负责酸菜厂的运输车队,这样既能看着他媳妇,又能发挥他开车的手艺。
"高!实在是高!"王大拿竖起大拇指,"那李有才..."
"让他继续当他的销售顾问。"赵小芳抿嘴一笑,"不过还得把全村的厕所都承包了。"
夜幕降临,王寡妇家飘出了阵阵菜香。她特意做了一桌好菜,感谢今天帮忙的乡亲们。李有才换了身干净衣服,正帮着端菜;赵金凤在摆碗筷,周大勇虎视眈眈地盯着;电视台的人举着摄像机,记录这温馨的一幕。
赵小芳站在村委会门口,望着远处的灯火,嘴角微微上扬。王大拿悄悄握住她的手,两人十指相扣,谁也没有说话。
夜风拂过田野,带着新腌的酸菜香气,飘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