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进屋子,贾德双从睡梦中缓缓醒来。她下意识地摸了摸枕边,那是女儿昨晚偷偷塞给她的一颗糖果,虽然己经有些融化,但甜蜜的气息仍在指尖萦绕。她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心中默默想着,今天是自己的生日,无论如何,都要给自己买一碗长寿面。
中午时分,贾德双独自走进一家街边面馆。她步伐有些迟缓,每一步都带着因小儿麻痹症留下的印记。店内热气腾腾,弥漫着面条的香气,食客们的谈笑声此起彼伏。她在角落的位置坐下,轻声向老板要了一碗长寿面。等待的过程中,她的目光不自觉地在店内游移,看着其他食客或阖家欢乐,或好友相聚,心中泛起一丝酸涩。
不一会儿,一碗盛满温情的长寿面端上了桌。面条根根分明,泛着的光泽,几颗鲜红的枸杞点缀其中,还有一个圆滚滚的荷包蛋卧在碗里。贾德双正要掏出皱巴巴的零钱,面馆的老板——一位身材魁梧的大哥,却摆了摆手,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妹子,今天这碗面不收钱,就当是大哥送你的生日祝福。”说着,还贴心地递来一瓶水。贾德双愣住了,眼眶瞬间,她张了张嘴,想要说些感谢的话,却一时哽咽得说不出完整的句子。许久,她才颤抖着声音说道:“大哥,谢谢您,愿您好人有好报。”在这座城市里,这样突如其来的善意,对她来说太过珍贵,她将这份温暖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在心底默默为大哥全家祈祷幸福平安。
就在贾德双沉浸在这份意外的感动中时,面馆的门被推开了。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牵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走了进来。那女孩眼神有些呆滞,走路时身体微微摇晃,显然存在智力障碍。阿姨小心翼翼地扶着女孩坐下,眼神中满是疼爱与疲惫。贾德双看着这对母女,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模样。当阿姨注意到贾德双独自吃着长寿面时,她的眼神瞬间变得复杂,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阿姨轻声开口询问:“孩子,你妈妈呢?”贾德双手中的筷子微微颤抖,她深吸一口气,强装镇定地回答:“我妈妈不要我了。”阿姨的表情满是心疼,又接着问:“那你爸爸呢?”“我爸爸早就不在了。”贾德双的声音愈发低沉,过往的伤痛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阿姨再也忍不住,起身将贾德双拥入怀中,声音哽咽:“孩子,你太坚强了。你比我闺女都坚强。你看看我闺女,我不管去哪都得带着她,可你不用妈妈带着,自己出来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你是最勇敢的,是最棒的孩子!”这一刻,贾德双在阿姨的怀抱里,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那些独自面对生活磨难时的委屈与坚强,在这一刻似乎都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分别时,阿姨的鼓励还萦绕在耳畔,贾德双吃完长寿面,带着满心的温暖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到家中,女儿欢快地跑过来,拉着她的手,帮她点花生,叽叽喳喳地分享着白天的趣事。贾德双看着女儿天真烂漫的笑容,心中满是欣慰,暂时忘却了生活的烦恼。
然而,这份温馨并没有持续太久。吃饭时,贾德双想着把买的鸡蛋递给婆婆,却因手脚不便,不小心碰倒了酒杯。清脆的碎裂声响起,空气瞬间凝固。丈夫林光华和婆婆立刻变了脸色,指责与谩骂如雨点般向她砸来。而此前说不回家吃饭的丈夫,当贾德双尝试让他回家团聚时,得到的却是更加刺耳的怒骂。贾德双愣在原地,满心的委屈与失望。她望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家人,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明明是自己的生日,本应是充满温情的日子,却以这样的方式收场。她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回来,或许在外面,还能保留着那份陌生人给予的温暖,而不是被现实的残酷再次刺痛。
夜己深,贾德双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风声,久久无法入眠。这一天的经历,从陌生人的善意到家人的冷漠,如同一场跌宕起伏的戏剧。但她知道,生活不会因为这些磨难而停下脚步,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她都要带着那份在困境中依然顽强生长的力量,继续走下去,为自己,也为女儿,寻找属于她们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