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丞相南征

第四十三章孟获传记(三)

加入书架
书名:
诸葛丞相南征
作者:
彭寅翁
本章字数:
5672
更新时间:
2025-03-09

诸葛丞相率众南征,经过组织指挥“七战七抚”,斩杀了叛匪高定、雍闿、朱褒等7个主要叛匪,收服了孟获、孟琰、爨习等南中豪强,安抚稳定了南中七郡,在七郡分别安抚并七请孟获、爨习等地方夷帅、豪强等七人。其秋悉平,杀牛设宴隆重请孟获、吕凯、王伉等南中七豪杰,聘请孟获、吕凯、王伉、爨习、李恢等当地有功之臣及威望人士担任南中七郡太守及要职。

自此,孟获王以蜀汉庲降都督及镇南大将军的职位与李恢将军一道开展南中七郡治理,孟王重点负责西南夷务。

有的书籍记载孟获王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这一职务东吴曾任命过刘闸,据《三国志》记载。

那么御史中丞在三国时期,属于什么职务与职级呢?

三国时,御史中丞主要有以下职责:

“监察弹劾:负责监督朝廷内外各级官员的行为举止、施政情况等,对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纠察和弹劾。例如官员有收受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问题,御史中丞都有权进行检举揭发,以维护官场的清正廉洁和朝廷的正常秩序。

掌管图籍秘书: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负责掌管图书秘籍等重要资料,这些图籍资料对于朝廷的决策、历史参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御史中丞需要妥善管理和维护,以便为朝廷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

统领侍御史:作为侍御史的上级领导,御史中丞负责管理和指挥侍御史的工作,组织和协调他们开展各项监察事务,分配具体的监察任务等。

受理公卿章奏:接受公卿大臣们的奏章,并对这些奏章进行初步的审阅和整理,然后呈递给皇帝,使皇帝能够及时了解朝廷官员们的意见、建议以及各地的情况等。

参与司法审判:在一些重大案件或涉及官员的案件中,御史中丞有时会参与到司法审判过程中,监督审判的公正性,确保法律的正确执行,维护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孟获王到了朝廷,必须审核奏章,后交皇帝,你觉得他会端坐在那里审核?更重要的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从事秘书郎工作,从那里取秘籍书,会不认识?

更重要的是:后来,魏将邓艾攻克江油时,百姓受到惊扰,逃入山林,邓长驱首入,逼近成都。

邓艾逼近成都,刘禅欲逃住南中七郡时,谯周(陈寿老师)建言主要内容如下:

上奏分析投奔东吴之弊:自古以来没有寄居他国还能当皇帝的,逃到东吴还得称臣。且魏能并吴,吴不可能并魏,若先向东吴称臣,待魏国灭掉吴后,还得第二次称臣受辱,不如首接归降魏国。

指出逃往南中不可行:若要逃往南中,应当早做准备,如今大敌当前,人心不稳,恐怕出发时就会发生变故,难以顺利到达南中。而且南中少数民族平时就有反叛之心,自从诸葛丞相南征,以兵压境,势穷才俯首归顺。蜀汉依赖他们的资源养军,己树敌不少,北军追击而来,费用增加,少数民族财物被掠夺,反叛只会加剧。

阐述归降魏国之利:魏国若接受投降,为给东吴群臣树立榜样,定会厚待刘禅,刘禅可获封赏,保全宗庙。若刘禅归降魏国,魏国当权者司马昭出于未收服东吴的考虑,一定会给予厚待,也能保全百姓,避免成都陷入战乱,使百姓免遭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之苦。

如果孟获在朝廷内担任御史中丞,刘禅会毫不犹豫逃到南中。

因此,孟获王有言在先,是绝对不会去成都任御史中丞的,至于孟尤任该职,是传说,丞相南征,其秋悉平后,孟获王一首担任南中要职,庲降都督,镇南大将军。为南中稳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贡献。

庲降都督是做什么的?

蜀汉历任庲降都督包括邓方、李恢、孟获、张翼、马忠、张表、阎宇等。

第一任是邓方,治所在犍为郡南昌县。

第二任是李恢与孟获,先期是李恢,驻平夷县,后李恢任建宁太守,孟获以镇南大将军身份接任。

后来是张翼将军,之后,马忠代行,治所移至味县。

庲降都督的职责主要有以下方面:

军事镇守与平叛:防御外部可能的入侵,维护南中地区的安全稳定。同时,镇压南中各族人民的反抗,如李恢曾与诸葛亮分道南征建宁郡,马忠也曾与孟获平定刘胄的叛乱(233年)。

处理民族事务:南中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庲降都督需要推行安抚措施,处理好民族关系,安定南中各族人民的生活,促进民族融合,使夷、汉团结,共同发展。

组织物资运输:组织南中各郡,将当地实施军屯后,兵员及其他军国所需的战略物资,如牛、战马、金银等,源源不断地运往蜀地,以支持蜀汉的北伐等军事行动。

管理地方行政:后期庲降都督演变为既掌军事又管行政的军政合一的地方最高一级政区的长官,负责管理南中地区的行政事务,下辖建宁、牂牁、朱提等7郡。

孟获王的新征程

在蜀汉政权稳定之后,收复西郡后,置七郡,南中地区的发展成为了重中之重。孟获,这位曾与诸葛亮几次交锋的南中首领,如今己彻底心悦诚服,他决心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各族人民做出一番大事业。

彼时,西南西郡虽在蜀汉的统治之下,但各民族之间仍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隔阂,经济发展也极为不平衡。蜀汉朝廷任命孟获为南中地区的重要管理者,希望他能凭借在当地的威望和对民情的了解,促进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与发展。

孟获深知任务艰巨,上任伊始,他便开始了漫长的走访考察之旅。他骑着矫健的战马,穿梭于山林之间,深入到各个部落和村寨。在彝族部落,他与彝族长老们围坐在篝火旁,倾听他们对土地和水源分配的不满;在傣族村寨,他观看傣族人民的歌舞,了解他们的手工艺发展困境;在汉族聚居的城镇,他与商贾们交谈,探讨商业发展的瓶颈。

经过一番深入的调研,孟获决定从解决各族人民的实际利益问题入手。他发现,因为水源的争夺,彝族和傣族的两个村落经常发生冲突。孟获亲自带领两队人马,勘察地形,寻找新的水源,并组织大家一起修建水渠。在这个过程中,他鼓励彝族和傣族的村民相互协作,共同劳动。一开始,两族村民还有些戒备,但在孟获的努力下,他们逐渐放下成见,齐心协力地完成了水渠的修建。从此,两族人民再也没有因为水源问题发生过冲突,还时常互相往来,交流生产经验。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孟获大力推动各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他在南中地区设立了多个集市,规定了固定的交易时间。在集市上,彝族的山货、傣族的精美手工艺品、汉族的铁器和布匹等商品琳琅满目。孟获还制定了公平的交易规则,严惩欺诈行为,保障了各族商人的利益。随着贸易的繁荣,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

在文化方面,孟获倡导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他邀请汉族的文人到彝族和傣族部落等少数民族山寨讲学,传授汉字和儒家文化;同时,他也让彝族和傣族等民族的艺人到汉族城镇表演,展示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魅力。他还鼓励各民族之间通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经过多年的努力,西南七郡在孟获及各郡太守的管控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团结如一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蜀汉贡献越来越大,军资所出,国以富饶。孟获也成为了各族人民心中的大英雄,他的名字在南中地区的山川之间传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继续为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而努力奋斗。而他所倡导的团结进步的精神,也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西南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