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的大明天下

第104章 盛世新途,风云再启

加入书架
书名:
异世界的大明天下
作者:
明火帝君
本章字数:
3186
更新时间:
2025-03-13

岁月悠悠,在诸位贤臣能吏的齐心耕耘下,大明的山河愈发壮丽,盛世的光辉普照西方。然而,繁华之下,新的挑战如潜藏的暗流悄然涌动。

海外贸易的昌盛,让沿海城市迅速崛起为富贾云集之地,可利益的汇聚也滋生了新的势力纷争。一些海商巨擘为求垄断商事,私下勾结海盗,妄图操控航线与物价。他们以重金贿赂港口官吏,让监管形同虚设,甚至有激进者,秘密购置火器,训练私人武装,对朝廷海防构成了潜在威胁。

赵峰的玄甲军虽威震内陆,可面对这海上的风云变幻,却有些力不从心。他深知,强军之路,永无止境。于是,赵峰向朝廷进言,恳请选派将士赴海外研习水师战术,引进先进战船制造技术,并重金招募擅长海战的将才,组建大明专属的远洋水师。永华帝目光如炬,当即准奏,一场轰轰烈烈的水师变革拉开序幕。

苏御在户部侍郎任上,察觉到商业繁荣背后,土地兼并之风渐起。一些豪强大族巧立名目,大量吞并农田,致使许多农民沦为流民。苏御心急如焚,他深知若不及时遏制,必将重蹈覆辙,引发社会动荡。于是,他联合吏部、刑部,制定严苛法规,清查田产,对违法兼并者严惩不贷。同时,他设立“流民安置司”,为无家可归者提供土地、种子与农具,鼓励他们重新务农。此举一出,虽触犯了部分权贵的利益,却赢得了广大百姓的衷心拥护。

林婉的医馆声名远播,引得他国医者慕名前来交流切磋。在交流中,林婉发现一些外邦医术虽理论迥异,却有独到之处,如西域的正骨技法、东瀛的针灸改良之法。她果断决定,选派优秀学徒出国深造,博采众长,融合各国医术精华,为大明医学注入新的活力。然而,此举遭到了一些保守医者的反对,他们坚守传统,认为外邦医术乃“蛮夷之技”,不可相融。林婉苦口婆心,多次举办学术研讨,以身试法,展示外邦医术的精妙,才逐渐说服众人。

孙文在钧县侯府,并未沉醉于封侯的荣耀。他看到随着社会发展,旧有的科举制度选拔出的人才,己难以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许多寒门学子虽熟读经史,却对农桑水利、天文地理等实用技艺知之甚少。于是,孙文上书朝廷,建议在科举基础上,增设“实用技艺科”,考察学子在工程、医术、农技等方面的才能,让人才培养更加多元化。此提议一出,朝堂上下议论纷纷,支持者认为这是顺应时代之举,能为大明培养复合型人才;反对者则忧心忡忡,生怕扰乱了传统的选材体系。永华帝权衡利弊后,决定先在钧县试点推行,视成效再做定夺。

就在大明内部改革风起云涌之际,北方草原部落却因连年干旱,草场退化,陷入了生存困境。为求活路,他们集结大军,频频南下侵扰边境。烽火连天,警报迭起,刚刚享受太平的百姓又陷入了恐慌之中。

赵峰临危受命,率玄甲军精锐奔赴北疆。但草原骑兵来去如风,玄甲军虽勇猛,却在初期的交锋中吃了些苦头。赵峰冷静观察,发现草原部落的弱点在于物资匮乏,后勤补给困难。于是,他一方面加固城防,采取坚守战术,消耗敌军锐气;另一方面,联合周边部落,对侵扰之敌形成合围之势,截断其补给线。

苏御在后方紧急筹措粮草物资,确保前线供应不断。他深知,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的较量,更是国力的比拼。于是,他号召百姓节衣缩食,支援前线,同时开辟新的贸易路线,从南方富庶之地转运物资,保障战争所需。

林婉带领医疗队随军出征,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她研制出特效止血药与防感染草药,大大降低了士兵的伤亡率。将士们看到军医们不顾生死地忙碌,士气大振,高呼着“为大明而战,为家人而战”,奋勇杀敌。

孙文则在钧县组织民众加强自卫训练,以防敌军迂回突袭。他还发动百姓为前线将士缝制棉衣、打造兵器,以实际行动支持战争。

历经数月苦战,在君臣民的齐心协力下,大明终于击退了草原部落的侵扰。这场战争,让大明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也促使改革的步伐愈发坚定。此后,大明在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继续深耕细作,向着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大步迈进,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史诗,首至岁月长河的尽头。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