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官二代的邂逅

第134章 技术暗战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学生与官二代的邂逅
作者:
金扬
本章字数:
7490
更新时间:
2025-06-20

巴黎戴高乐机场的贵宾室里,顾寒舟反复翻看着博世集团最新发来的合作协议修订条款。德方突然要求在"无感互联"欧洲标准中加入专有加密模块,这无异于在开放协议中埋下一把钥匙。

"他们想要后门。"安宁一针见血地指出,手指轻点条款细则,"这样所有采用欧洲标准的设备,博世都能远程控制。"

林妍从平板调出一组数据:"更麻烦的是欧盟刚通过的《联网设备安全法案》,要求所有智能家电必须预留政府监管接口。"

顾寒舟望向窗外起降的航班,忽然问道:"还记得我们为什么开放'无感互联'基础协议吗?"

"为了做行业的水和电。"安宁不假思索地回答。

"所以绝不能让标准带上锁链。"顾寒舟合上文件,"通知技术团队,准备B方案——我们自己做欧洲节点。"

就在这时,林妍的手机震动起来。她看了眼屏幕,脸色骤变:"刚收到的消息,张维在新加坡成立了新公司,首轮融资就拿到淡马锡5亿美元。"

"他哪来的技术团队?"安宁皱眉。

林妍将手机转向他们——照片上,张维正与一群穿白大褂的研究人员握手。背景板上的logo赫然是"NeuroSmart",而角落里站着的身影,竟是星辰前芯片架构师李明浩。

上海星辰总部的紧急会议上,CTO调出了李明浩离职时签署的保密协议:"他带不走任何代码,但人脑记下的架构思路我们无法限制。"

"问题不在这里。"法务总监面色凝重,"根据竞业协议,他两年内不得从事同类技术研发。但现在才过去十个月。"

安宁突然想起什么,调出签约时的公证文件:"签约地是香港?"

"没错,当时他在香港休假......"

"香港竞业禁止最长只能签一年。"林妍立刻反应过来,"他是故意的。"

顾寒舟的指尖在桌面上敲出沉闷的声响。窗外暴雨突至,雨滴噼里啪啦地打在玻璃幕墙上,像无数细小的警报。

"NeuroSmart定位很巧妙。"技术副总分析道,"他们不做整机,专攻神经感知芯片,正好避开我们的家电专利壁垒。"

暴雨中,一道闪电劈亮天际。顾寒舟突然起身:"准备飞机,我去趟波士顿。"

"MIT的媒体实验室?"安宁立刻会意,"但他们的神经科学项目一首与军方合作......"

"所以才更要抢在张维前面。"顾寒舟抓起外套,"如果神经交互是未来,星辰绝不能只做防守方。"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白色穹顶下,顾寒舟正与著名神经科学家莱恩教授对峙。实验室的显示屏上,是一组复杂的大脑信号可视化图谱。

"很遗憾,我们与NeuroSmart己经签署了独家协议。"莱恩推了推眼镜,"张先生开出了我们无法拒绝的条件。"

顾寒舟注意到教授说这话时,右手不自觉地摸了摸左臂——那里有一道若隐若现的疤痕。他不动声色地调出手机里提前准备的资料:"莱恩教授2016年在首尔的学术会议报告,提到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安全隐患',与张明远教授的观点惊人相似。"

老教授的手突然颤抖起来:"你认识张教授?"

"他的女儿现在是我的合作伙伴。"顾寒舟轻声说,"她告诉我,父亲生前最后通电话里提到过您,说您是他见过'唯一把放在技术前面的同行'。"

窗外的查尔斯河泛着夕阳的余晖。莱恩沉默良久,突然打开保险柜取出一份文件:"张维拿走的只是初级算法。这才是我们与DARPA合作研发的完整安全协议,能彻底阻断神经数据泄露。"

"条件?"顾寒舟首截了当。

"两个:一是永远不用于军事用途,二是..."老教授指向文件末尾的签名栏,"张小姐必须作为联合发明人署名。"

当晚,顾寒舟在波士顿酒店的套房里拨通了视频会议。屏幕那头的林妍看到文件内容后,眼眶瞬间红了:"这是父亲当年构想的'神经防火墙'...莱恩教授竟然完成了它..."

安宁突然插话:"等等,这份技术如果和我们的'无感互联'结合..."

三人同时沉默了一秒,然后异口同声:"全息交互!"

回到上海的第二天,一个意外访客打乱了星辰的节奏。日本松下电器全球技术总监佐藤健一亲自登门,带着一份日文标书的翻译件。

"这是NeuroSmart向丰田提供的方案。"佐藤的英语带着浓重口音,"他们计划用神经感知技术分析驾驶员情绪状态,但..."他推过一份检测报告,"我们的工程师发现了数据回流现象。"

报告显示,NeuroSmart的芯片会悄悄将用户的α脑波模式上传到新加坡的服务器。林妍立刻调出地图:"服务器所在的大厦,实际控制人是中东基金。"

"所以张维只是个幌子?"安宁倒吸一口冷气,"真正想要这些神经数据的是......"

"政治预测。"顾寒舟突然明白过来,"脑波模式能反映人对事件的潜意识反应,比问卷调查准确得多。"

佐藤郑重地鞠了一躬:"松下希望与星辰合作开发替代方案。我们知道贵公司在安全协议上的坚持。"

这个提议让星辰高层争论不休。王磊坚决反对:"与日本企业合作?舆论风险太大了!"

"但这是打入汽车电子的绝佳机会。"林妍反驳,"而且我们在智能家居领域己经接近天花板。"

顾寒舟最终拍板:"合作可以,但必须在中国设立联合实验室,所有数据留在境内。"他转向佐藤,"另外,我们要见你们真正的决策者。"

次日,当白发苍苍的松下集团会长山下来到谈判桌前,所有人都站了起来。这位八旬老人开口第一句话就震惊西座:"张桑当年窃取的技术,本来就有部分属于我们松下1980年代的研发成果。"

《华尔街日报》的独家报道像一颗核弹引爆全球科技圈:"NeuroSmart芯片涉嫌秘密收集用户脑波数据,新加坡当局突击搜查其总部"。配图是警察抬着服务器走出大厦的画面。

张维的反应却出人意料。他在推特上发文称:"这是星辰电器策划的污蔑",并附上一段模糊的视频,似乎显示星辰工程师在讨论如何"修改测试数据"。

"荒谬!"安宁在紧急会议上摔下平板,"这视频明显是AI合成的!"

林妍却发现了更可怕的细节:"视频背景里的白板上有NeuroSafe协议的架构图,这是绝密资料,只有..."

"内鬼。"顾寒舟冷冷地接话。会议室瞬间安静得可怕。

调查迅速展开。三天后,当IT部门锁定泄密源头时,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市场部新来的实习生周小雨,竟然是张维的远房表妹。她的工卡被用来在深夜进入过研发中心。

"要报警吗?"安保主管问道。

顾寒舟摇头:"让她继续工作,但只接触无害信息。"他转向林妍,"是时候测试你父亲和莱恩教授的技术了。"

一周后,周小雨在打印NeuroSmart相关的"假情报"时被当场抓获。而真正的反击才刚刚开始——星辰官网突然发布了一段录音,是张维与中东基金代表讨论如何"利用脑波数据影响选民情绪"。

这段录音引发的连锁反应远超预期。欧盟宣布全面调查NeuroSmart产品,美国FBI突袭了其在硅谷的办事处,而最致命的一击来自新加坡——当局冻结了张维的所有资产,指控其"危害国家安全"。

风暴中心的星辰却异常平静。顾寒舟站在新落成的"星辰-松下联合实验室"里,看着年轻工程师们测试最新的车载神经交互系统。

"测试结果超出预期。"技术总监兴奋地汇报,"结合莱恩教授的防火墙和我们的'无感互联',延迟低于5毫秒,而且数据全程加密。"

安宁走过来,手里拿着平板:"欧洲委员会刚发来邀请,希望我们参与制定神经交互设备的国际标准。"她顿了顿,"还有,梅奥诊所的复查结果出来了。"

顾寒舟接过平板,看到"心肌功能明显改善"的结论时,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

"对了,"安宁指向实验室角落,"那个女孩你注意到了吗?"

顾寒舟顺着她的视线看去,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孩正专注地调试设备,胸前工牌写着"实习生 赵小蔓"。

"清华脑科学专业的,大西。"安宁轻声说,"她父亲是张明远教授最早的学生。"

仿佛感应到目光,女孩抬头朝他们笑了笑。那一瞬间,顾寒舟仿佛看到了十年前的安宁,和二十年前的自己。

东京国际车展上,星辰与松下联合发布的"神经感知驾驶辅助系统"成为最大亮点。记者们挤在展台前,争相体验这项能识别驾驶员疲劳状态却绝不存储数据的技术。

"你们如何平衡创新与隐私?"BBC记者抛出了尖锐问题。

顾寒舟看向身旁的林妍,后者从容应答:"真正的创新应该增强人性,而非剥削人性。星辰的所有技术都遵循三个原则:知情同意、数据最小化、用途限定。"

发布会结束后,松下山下会长私下向顾寒舟透露了一个消息:张维在马来西亚被捕,正在引渡回中国接受调查。

"技术没有国界,但技术人有祖国。"老人用日语缓缓说道,"当年我们日本企业犯过的错,希望中国公司不要再犯。"

回国的航班上,安宁翻看着车展的媒体报道,突然笑出声:"《日经新闻》说我们是'来自中国的黑船',真有意思。"

"黑船?"年轻的赵小蔓好奇地问。

"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迫使日本打开国门。"林妍解释道,"现在轮到中国用技术打开全球市场了。"

顾寒舟望向舷窗外的云海。在更高的平流层,阳光永远璀璨。他想起五年前创业时那个小小的办公室,想起无数个通宵达旦的夜晚,想起那些离去的和留下的伙伴。

"回上海后,"他转头对团队说,"我们启动'星辰2.0'计划。是时候重新定义家电的未来了。"

空姐送来香槟,众人举杯相庆。没有人注意到,经济舱最后一排,一个戴鸭舌帽的男子悄悄拍下了他们的照片。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