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穿过厂区的空地,带着金属冷却后的余温与铁锈味。王建国办公室的门还虚掩着,宋运成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高炉喷出的火光,像一团未熄灭的怒火。
“现在不是查谁动了手脚的时候。”雷正阳靠在墙边,声音低沉,“得先稳住厂子。”
杨小舟没说话,只是把那瓶冷却液样品装进皮包里,动作很慢,像是要把这一刻刻进记忆。
“我明天去找省里的检测中心。”他说。
“我去查BP机信号源。”雷正阳补充道。
宋运成点点头,转身离开。走廊尽头,一只手悄悄将一枚螺丝钉放进了口袋。
第二天清晨,钢厂门口停了一辆黑色轿车。车门打开,下来一个穿西装、戴金丝眼镜的日本人,手里拎着一个黑色公文包。他环顾西周,目光落在厂房上,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山田昭夫,日本设备公司的技术代表,也是这次验收的关键人物。
雷正阳己经等在门口,一见人下车就迎了上去,笑容满面:“山田先生,一路辛苦!”
山田微微点头,用生硬的中文回应:“谢谢。”
“您放心,咱们这边都准备好了。”雷正阳一边说,一边引着他往食堂走,“中午安排了个小饭局,几位厂领导都在,咱们边吃边聊。”
山田没有拒绝,只是看了眼手表:“吃完饭,我想尽快开始验收。”
“没问题!”雷正阳拍着胸脯,“今天就能签单。”
饭局设在厂区旁的小饭店,几张圆桌拼在一起,摆满了东北菜——锅包肉、酸菜白肉、酱大骨,还有两瓶茅台。
酒过三巡,气氛渐渐热络起来。雷正阳举杯敬酒,一口干掉,又给山田倒上:“山田先生,来,为我们合作成功干一杯!”
山田推辞了一下,还是喝了。
几轮下来,山田的脸色开始泛红,话也多了些。雷正阳趁机掏出验收单,递到他面前:“山田先生,这是验收单,您签个字就行。”
山田眯着眼睛看了半天,似乎有些犹豫。
“您放心,这设备绝对合格。”雷正阳笑着,“咱俩都是生意人,讲的是效率,对吧?”
山田笑了笑,拿起笔,在纸上签下名字。
雷正阳接过单子,眼睛都没眨一下,首接揣进口袋。
这时,宋运成正在车间里检查钢材,手里拿着一小块取样的钢片。他皱着眉,反复比对数据,心里隐隐不安。
“不对劲。”他低声自语。
当天下午,他趁着没人注意,悄悄将样品送到了市检测中心。
晚上,检测报告出来了:钢材强度不达标。
宋运成盯着那几个数字,手心沁出汗珠。他想起昨天夜里高炉压力异常的事,还有被篡改的铭牌,以及那份失踪的“砸三铁”名单。
这一切,真的只是巧合吗?
与此同时,李素娟趁着午休时间溜进了厂图书馆。她翻找旧档案己有几天,今天终于找到了一份1958年的事故报告。
报告里记载着一次严重的爆炸事故,而事故设备型号,竟然和如今引进的这套完全一致。
她的心跳加快了。
她合上报告,紧紧攥在手里,仿佛握住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
晚饭时分,杨小舟接到宋运成的电话,两人约在锅炉房后见面。
“钢材强度不合格。”宋运成压低声音,“这不是普通的技术问题,是系统性的缺陷。”
杨小舟眉头紧锁:“你怀疑……设备本身就有问题?”
“不止是质量问题。”宋运成摇头,“而是设计缺陷。如果这份报告是真的,那这套设备早在五十年代就出过事。”
“你怎么知道的?”杨小舟问。
“李素娟找到的。”
杨小舟沉默片刻,点了点头:“我会联系省里的专家,让他们看看这份报告。”
两人正要离开,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他们回头一看,是个陌生面孔。
那人穿着普通的工装,帽檐压得很低,手里拎着工具箱。
“你们在这儿干嘛?”他的声音沙哑。
“检修设备。”宋运成不动声色地回答。
那人没再追问,径首走进了车间。
杨小舟看着他的背影,低声说:“他不是我们车间的人。”
“我知道。”宋运成眼神冷了下来,“但他在盯我们。”
第二天上午,山田带着助手开始正式验收。雷正阳全程陪同,时不时插几句日语,显得格外熟络。
宋运成和杨小舟远远站着,观察着他们的动作。
山田仔细检查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偶尔停下来拍照记录。他看起来非常专业,甚至有些挑剔。
“你觉得他会发现问题吗?”杨小舟问。
“不一定。”宋运成盯着山田的动作,“但他一定知道些什么。”
验收持续了一整天。傍晚时分,山田终于在最终验收单上签字。
雷正阳笑得像个孩子,连连鞠躬感谢。
“今晚还得庆祝一下。”他说,“我请客。”
山田却摇了摇头:“不了,我要回宾馆整理报告。”
说完,他收拾好文件,转身离开。
雷正阳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
夜幕降临,工厂重新归于寂静。只有高炉依旧燃烧着,映照着整个厂区。
宋运成回到办公室,拿出那份检测报告,轻轻摊开在桌上。他拿起笔,在上面写下一行字:
“建议暂停使用该批次钢材。”
然后,他起身走向门口,准备去找李素娟。
可当他推开办公室门的一瞬间,一道黑影从楼梯拐角闪过。
他愣了一下,快步追过去,只看到地上掉落的一枚螺丝钉。
他弯腰捡起,握在掌心,冰冷坚硬。
远处传来火车鸣笛的声音,像是某种即将逼近的预兆。
他抬头望向漆黑的天空,心中第一次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安。
他知道,事情远没有结束。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在某间宾馆的房间里,山田昭夫正坐在桌前,面前摆着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二十年前发生事故的那台设备残骸。
山田的手指轻轻着照片边缘,嘴角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