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触到一块温润的硬物。杨芸猛地坐起身,从衣领里拽出一枚通体碧绿的玉佩。
这个玉佩是呈圆形的,宛如十五的圆月,边缘打磨的极为光滑,没有一丝瑕疵是她车祸时佩戴的那枚!玉佩在月光下泛着莹莹微光,上面的云纹和药草图案栩栩如生。
“真的跟我一起穿越了..."杨芸心跳加速。作为杨氏中医第28代传人,她从小听爷爷讲过不少关于空间法器的传说。再加上她平时没少看年代文小说,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脑海。
她咬破食指,将血珠滴在玉佩上。
血珠接触玉面的瞬间,异变陡生。玉佩爆发出刺目青光,杨芸只觉得天旋地转,下一刻,她己经站在一片陌生的天地中。
眼前是一片望不到边的田野,左侧是整齐的药田,种满了各种珍稀药材——叶片泛着金光的金线莲,通体赤红的血灵芝,甚至还有传说中的九死还魂草!右侧则是普通的农田,种着水稻、小麦和各种蔬菜,长势喜人。
远处,一栋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矗立在云雾中,楼前一汪清泉汩汩冒着白气。而更令杨芸震惊的是,小楼旁边竟然有一个现代风格的超市!
“这...这是..."杨芸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她快步走向那汪泉水,只见泉水清澈见底,散发着淡淡清香。她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捧水喝下,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向西肢百骸。穿越带来的不适感一扫而空,整个人精神焕发。
“灵泉!"杨芸惊叹着,转身奔向那座奇特的建筑群。
推开主楼大门,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一楼是间宽敞的炼丹房,中央摆着尊青铜丹炉,西周架子上满是药材和瓷瓶。杨芸走近细看,发现架子上整齐摆放着各类成品丹药:通体金黄的"养元丹",赤红如血的"活血丹",还有莹白如玉的"清心丹"。每个瓷瓶上都贴着标签,详细注明功效和用法。
并且墙上挂着经络图,其中一幅"九转回魂丹"的配方让杨芸瞪大眼睛——这在她家传古籍中只提到过名字!旁边还挂着各种针灸图谱,标注之详细远超现代医学教材。
二楼被分隔成几个区域。首先是书房,竹简与线装书摆满书架。
杨芸抽出一本《青囊秘录》,看到《青囊秘录》的时候,神奇的是,她眼前突然浮现出无数药方和针灸技法,仿佛与生俱来般熟悉。并且竟是华佗真迹!
另一侧的《太素脉诀》《灵枢针法》等医典更是无价之宝。
最令她惊喜的是武学区。这里收藏的不是普通武侠小说中的武功秘籍,而是真正医武结合的修炼法门:
《五禽戏》——不同于流传于世的普通五禽戏,这套功法共有九层境界,练至高层可“筋骨如铁,气血如汞",极大增强体质和反应能力。旁边配有详细的动作图解和呼吸法门。
《灵枢剑法》——以针灸理论为基础的剑法,讲究“以剑代针,刺穴断脉",共有三十六式,每一式都对应人体特定穴位。剑谱旁还放着一把通体碧玉的短剑,剑身上细密地刻着经络图案。
《金针渡穴》——记载着以气运针的至高法门,练成后可用金针隔空点穴,但秘籍开篇就写明:“此气乃医者自身精气,非天地灵气,终有尽时"。
杨芸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翻开《五禽戏》。第一页上写道:
“五禽戏者,仿虎鹿熊猿鸟之形,练筋骨气血之实。医者习之,可强自身以救万人。然此乃强身健体之术,非修仙问道之法,习者当明辨之..."
她按照图示摆出“虎举"姿势,配合特定的呼吸节奏。刚开始肌肉酸痛难忍,但坚持几个呼吸后,竟然感到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流向西肢百骸。
“太神奇了!"杨芸惊叹道,继续尝试“鹿奔"、“熊晃"等动作。一套做完,她浑身大汗,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畅。
就在这时杨芸突然看到书桌上放着一封信,信封上写着"致第28代传人"。
杨芸双手微颤地打开信:
"有缘人:
若见此信,必是我杨氏血脉第28代传人。此玉佩乃先祖所传,内含医道乾坤。左侧为灵药园,后院有灵泉,灵泉水可洗髓伐经,右侧为灵田,灵田三日一熟,还有另,老朽游历未来百年,带回些许奇物,存于'异宝阁'中,望善用之。
切记,医者仁心,然怀璧其罪,慎之慎之。
杨守真 绝笔"
杨芸心头狂跳,转身跑向那座现代建筑。推开门,她差点惊叫出声——这分明就是一家现代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种食品、日用品,甚至还有药品和医疗器械。冰柜里放着新鲜的肉蛋奶,旁边的架子上堆着大米、面粉和各种调料。
“居然还有电?"杨芸按下墙上的开关,顶灯立刻亮了起来。她跑到后面的仓库,发现里面堆满了化肥、种子和农具,甚至还有几台小型发电机。
最重要的是这个玉佩空间可以存活物,而且东西放进去什么样子拿出来还是什么样子。
杨芸郑重点头,将信收好。正当她准备继续探索时,忽然感到一阵拉扯感。眼前的景象开始模糊,下一刻,她己经回到了杨家炕上。
窗外,公鸡开始打鸣,天快亮了。
杨芸握紧玉佩,心跳如鼓。有了这个空间,她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就有了生存的资本。但先祖的警告也回响在耳边——“怀璧其罪",她必须小心谨慎。
她尝试着按照记忆中的五禽戏动作练习,发现身体比在空间中笨重许多,但依然能感受到气血流动的变化。看来空间外的练习效果会打折扣,但依然有效。
“芸丫头,起来了吗?”杨母的声音传了进来。
“起来了娘”杨芸立马起床穿衣服出来,
映入眼帘的是她家的院子,土地夯的特别结实,打扫得非常干净,
院子的东侧是两间房间,是哥哥跟弟弟房间,正屋三间房,中间是堂屋,爷爷奶奶住一间,爹娘住一间,西侧是她的房间,厨房在他房间旁边。
她走到进厨房,在饭桌旁坐下来,桌子上放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上面还窝着一个鸡蛋。
她看着这一碗面条,顿时感觉心里有点难受,在这个全靠票的年代,能吃上一碗面条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可见她家对杨芸是多好。
“娘,你拿个碗过来,我吃不完,我给你分一点。”杨芸冲周母道。
“娘不吃,你赶紧吃吧,你还生着病呢,要多吃点,补充营养。”周母道。
杨芸听周母说完,没管她,就自顾自的去厨房拿了一个碗出来,挑出来一半,放到桌子上。
“那等小弟起来吃吧,我真吃不完”
周母看杨芸如此动作也就没说啥了。
不一会儿,爹他们就进来吃饭了,这时候冬天,在外面吃饭太冷,就都在厨房里吃饭。
“姐姐,你好了吗?你昨天那样吓死人了?”她小弟杨卫民问。
“姐姐好了,卫民你要不要吃面条呀,姐姐给你留了面条。”
“要吃要吃”
看着小弟这活泼可爱的样子真是太好玩了。
,她刚刚吃了一碗面条,现在不饿,就去厨房帮周母端饭菜过来。
一盆熬白菜配玉米面窝窝头,一碟咸菜,还有每人一碗红薯稀饭。
看着这个伙食,她心里特别不舒服,刚才吃的面条肯定是家里人省出来让她吃的。
她心里暗暗道,得抽空看有机会把空间的粮食拿出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