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大学的国际交流中心,穹顶高阔,水晶灯折射着璀璨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不同语言的低语、咖啡香以及纸张油墨的气息。这里正在举办“亚太咖啡科学与产业融合峰会”,汇聚了全球顶尖的学者、庄园主和行业巨头。我和祁清澜穿着陈姐特意为我们赶制的、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我的领口别着星辰袖扣,她的胸前别着一枚小巧的铂金咖啡豆胸针),作为滨海大学“海雾星辰”项目的学生代表,坐在靠后的位置。
巨大的投影幕布上,正展示着复杂的数据模型。台上,一位来自北欧的教授用带着口音的英语阐述着咖啡因代谢的最新研究。祁清澜坐得笔首,侧脸线条在灯光下显得格外专注而锋利。她的膝盖上摊开一本厚重的笔记本,修长的手指握着昂贵的钢笔,以惊人的速度记录着要点,偶尔在边缘空白处写下精炼的批注或疑问,字迹凌厉如刀锋。
她仿佛自带光环,即便坐在角落,那种专注、自信和隐隐透出的掌控力,也吸引了不少周围人的目光。几个邻座的年轻女学者频频侧目,低声议论着这位气质出众的东方女孩。
中场茶歇,人群涌向休息区。精致的点心塔,琳琅满目的咖啡器具,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咖啡豆供人品尝。我和祁清澜也起身活动。
“俞辰,尝尝这个巴拿马瑰夏,处理法很有意思。”祁清澜自然地牵起我的手,把我带到一张长桌前。她端起一杯手冲,先自己闻了闻,然后极其自然地递到我唇边,“你闻闻这个湿香,是不是有很清晰的茉莉和佛手柑?”
周围都是衣冠楚楚的业内精英。她这个亲昵的“喂咖啡”动作,瞬间引来几道探究的目光。我的耳朵迅速升温,但还是就着她的手,小心地嗅闻了一下。
“嗯…很纯净的花香。”我小声说,想接过杯子。
她却避开了我的手,首接将杯子凑到我嘴边,眼神带着不容置疑的鼓励和一丝狡黠的期待:“尝尝,温度正好。你是我的‘风味雷达’,我需要你的第一手反馈。”
众目睽睽之下,我只能在她的“侍奉”下,就着她的手喝了一口。瑰夏清冽的酸质和花香在口中绽放,但更清晰的是她指尖传来的温度和周围聚焦的视线带来的灼烧感。
“如何?”她追问,眼神亮晶晶的,仿佛在完成一项重要的实验数据采集。
“很好…酸质明亮,body??滑…”我努力组织专业词汇。
“body稍弱,尾韵的甜感不够持久。”她精准地下了结论,仿佛刚才让我喝咖啡只是为了印证她的判断。她放下杯子,抽出一张纸巾,极其自然地抬手,用指腹擦掉我嘴角可能并不存在的一点咖啡渍。动作轻柔,眼神专注得像在擦拭一件珍贵的仪器。
“祁小姐,这位是?”一个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年轻女庄园主(来自澳洲知名庄园)端着酒杯走过来,目光在祁清澜和我之间逡巡,带着明显的兴趣,英语流利。
“我的合伙人,俞辰先生,”祁清澜瞬间切换成优雅而疏离的社交模式,流利的英语带着英伦腔,“也是‘海雾星辰’的核心研发者。”她介绍我时,放在我腰间的手微微收紧,宣示主权的意味不言而喻。
“哦?俞先生看起来很年轻。”女庄园主的目光带着审视落在我身上,伸出手,“幸会。我是艾米莉亚·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