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零年代:农村逆袭

第60章 共绘新篇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六零年代:农村逆袭
作者:
水家古道的疯狂男孩
本章字数:
2248
更新时间:
2025-07-07

三年时间,“千村百企互联计划”覆盖了全省三分之一的乡村。张楠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来自各地的感谢信和合作意向书。有的村子靠种植有机蔬菜脱贫致富,有的乡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网红打卡地,这些成果让他倍感欣慰,但也深知前路依然漫长。

这一年,张楠推动成立了“城乡融合发展联盟”,将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和乡村代表汇聚一堂。在联盟大会上,他展示了系统生成的三维数据模型:城市的消费需求与农村的生产供给通过虚拟网络精准对接,农产品的流通路径、销售数据实时可视化。“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没有壁垒的城乡共同体。”他的发言赢得了热烈掌声。

青山村在这场变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小鸭牵头成立了“乡村女性创业联盟”,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她将自己的首播经验倾囊相授,还邀请专业团队为姐妹们设计产品包装、打造品牌。现在,联盟成员的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还通过跨境电商卖到了国外。

张楠也没忘记那些曾经面临困境的村庄。他带着团队深入西北干旱地区,利用系统的气候模拟功能,研发出耐旱农作物品种;在南方水乡,他们推广立体种养模式,让稻田里养鱼、养鸭,实现了“一田多收”。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走进田间地头,和农民们一起讨论种植方案,手把手教他们使用智能设备。

随着合作的深入,新的机遇也在涌现。一家科技公司提出“数字孪生乡村”概念,计划将每个合作村庄都建成虚拟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和管理。张楠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在青山村率先试点。现在,打开手机APP,就能看到村里每一块田地的实时情况,甚至能预测未来一周的最佳收割时间。

在推动产业合作的同时,张楠还注重文化的交融。他组织城市艺术家走进乡村采风,将农民的劳作场景、乡村的自然风光创作成艺术作品;又邀请乡村手工艺人到城市办展览,让城里人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农小鸭绣制的巨幅“青山新貌”刺绣,被挂在了省博物馆的展厅里,成为了乡村文化走向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年中秋,张楠和农小鸭回到青山村。村口的大槐树下,村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城乡团圆宴”。城里来的客人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地道的农家菜,欣赏着孩子们表演的节目。张小楠带着大学同学,为村里设计了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小念农则和科技公司的工程师讨论着无人机播种的优化方案。

月光洒在稻田上,泛着银色的光芒。张楠和农小鸭并肩走在田埂上,听着虫鸣蛙叫,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的岁月。“你看,”农小鸭指着远处的灯光,“现在的青山村,既有乡村的宁静,又有城市的活力。”张楠握住她的手,微笑道:“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还要让更多的乡村绽放光彩,让城乡真正成为一家人。”

晚风轻拂,带来阵阵稻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城乡合作的故事仍在继续,而张楠和农小鸭,将继续携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