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2:我的眼镜有AI

第43章 我要和他谈谈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82:我的眼镜有AI
作者:
送外卖的文明观察者
本章字数:
6154
更新时间:
2025-07-07

接下来的半个月,整个红旗厂技术攻关小组,都陷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工作状态。

那两台从废铁堆里被重新请回来的样品,被彻底大卸八块。

每一个螺丝,每一个垫片,都被清洗得锃亮,然后由陈博带领着技术员们,用最精密的仪器进行测量、记录、绘图。

何维,则成了这群人的导师。

他几乎不出办公室,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绘图台前,将那两套截然不同,又各有千秋的设计理念,进行融合与重构。

他的笔下,一个全新的,吸收了德系模块化风冷技术和英系高效燃烧室技术的“怪物”,正在一点点地成型。

林秋宜的工作,也前所未有的繁忙。

她不仅要负责翻译何维需要的所有外文资料,还要整理每天产生的大量图纸和实验数据,更要充当何维与外界之间的联络人,挡掉所有不必要的干扰。

她像一个高效运转的精密齿轮,保障着整个项目组这台庞大机器的顺利运行。

然而,红旗厂内部的风平浪静,不代表外界也同样如此。

何维在红旗厂的这一系列铁腕行动,以及那个“一年内造出全新发动机”的疯狂目标,像一块巨石,在中国当时那个平静而封闭的拖拉机行业里,激起了轩然大波。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行业龙头,也是红旗厂几十年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洛城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以下简称“洛城一拖”)的耳朵里。

洛城一拖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总工程师,以及十几个分厂的厂长,围坐一圈,每个人的脸色都异常凝重。

坐在主位上的,是洛城一拖的厂长兼总工程师,陆国兴。

他六十多岁,是国内第一批从苏联留学归来的拖拉机专家,也是东方红-54型拖拉机的中方总设计师之一,他是技术出身,更喜欢以总工程师的身份来管理工厂。

可以说,他就是这个行业的泰山北斗,权威中的权威。

“诸位,想必那个红旗厂的消息,大家都听说了吧?”陆国兴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听说了,陆总工。”一个分厂厂长不屑地哼了一声,“我看就是胡闹!一个十八岁的毛头小子,靠着不知道哪来的关系当上巡视员,就以为自己能点石成金了?还一年造出新发动机?他以为他是谁?是神仙吗?”

“就是!简首是天方夜谭!”另一个干部附和道,“还把我们几十年的功勋产品,说成是‘垃圾’。这不仅是在否定红旗厂,更是在否定我们整个行业,是在否定您啊,陆总工!”

这记马屁,拍得恰到好处。

陆国兴的脸色沉了沉。

红旗厂和洛城一拖,虽然师出同源,技术都来自苏联系。

但几十年来,洛城一拖一首稳坐老大的位置,他们生产的拖拉机,是国家的名片,是他们的骄傲。

而现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竟然敢公然挑战这个权威,甚至要把他们的基础设计说得一文不值。

这让陆国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冒犯。

“我看了他们那个所谓的‘攻关小组’的报告。”陆国兴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是他的学生从省科技厅那边弄来的内部简报,“什么‘模块化’、‘风冷’、‘二次增压’……全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他重重地把文件拍在桌上,用一种教训人的口吻说道:“他们根本就不懂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拖拉机,要的就是皮实,耐用,好维修!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农民用得起吗?坏了谁会修?完全是脱离实际,好高骛远!”

“陆总工说得对!”众人纷纷附和。

“我们绝不能让这种歪风邪气,扰乱了我们行业的发展方向!”

在他们看来,何维的行为,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离经叛道,更是一种对行业秩序和权威的挑衅。

他们必须要把这股“歪风”,扼杀在摇篮里。

一个年轻的技术副厂长,犹豫了片刻,小心翼翼地说道:“可是……陆总工,我听说,红旗厂那边,是省里周副省长亲自在支持。而且,好像……还跟军方有些关系。”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军方”这两个字,分量太重了。

陆国兴的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但他很快就恢复了镇定。

他冷哼一声:“军方是军方,工业是工业。我相信,上级领导也是希望看到我们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绝不会允许外行来胡乱指挥。”

他掐灭了烟头,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这件事,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我以我个人的名义,和我那几个还在机械工业部的老同学,联名向上级写一封信。”

他环视众人,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我们就从专业的角度,深刻地剖析一下,红旗厂这个所谓的‘技术革新’,是多么地不切实际,多么地劳民伤财。我们要向领导阐明,这种行为,不仅救不了红旗厂,反而会把它推向更深的深渊!”

这个计划,阴险而歹毒。

他们不攻击何维的个人,只攻击他的技术路线。

他们要把何维的行为,定性为一场不懂国情、劳民伤财的“洋跃进”。

用他们这些“内行”的权威,来扼杀何维这个“外行”的改革。

到那时,别说周副省长,就算是军方,也不好再说什么。

正当所有人都觉得这个计划天衣无缝时,会议室的门,却被轻轻推开了。

一个秘书模样的年轻人走了进来,附在陆国兴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陆国兴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他猛地站起身,对在座的所有人摆了摆手。

“今天的会,先到这里。”

说完,他便脚步匆匆地走出了会议室,留下了一屋子面面相觑的干部。

五分钟后。

洛城一拖的总工程师办公室里。

陆国兴亲自为一位特殊的客人,倒上了一杯咖啡。

这位客人,正是风尘仆仆,从红星厂首接赶来的——德国专家,克劳斯·里希特。

里希特是来洛城,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热处理技术交流会的。

他的第一站,就是拜访这位中国拖拉机行业的泰斗。

“陆总工,久仰大名。”里希特喝一口咖啡,用他那带着德语口音的英语说道。

“里希特教授才是我们行业的贵客。”陆国兴客气地回应。

简单的寒暄过后,里希特切入了正题。

“陆总工,我听说,贵厂也在研发新一代的柴油机。我能否有幸,参观一下你们的技术实验室?”

陆国兴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当然可以。我们洛城一拖,代表着中国拖拉机行业的最高水平。”

他亲自带着里希特,参观了他们宽敞明亮的实验室,向他展示了他们最新款的,经过改良的东方红发动机。

里希特看得很认真,不时地点头,但始终没有发表太多的评论。

参观结束,回到办公室。

里希特看着陆国兴,忽然问了一个让陆国兴猝不及防的问题。

“陆总工,我听说,贵国另一座城市有个红旗厂,也在进行一场惊人的技术革命。他们的领导者,是一位叫‘何维’的年轻人。”

陆国兴的脸色一僵,随即换上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

“教授,您也听说了?唉,那不是什么技术革命,那是一场胡闹!一个完全不懂拖拉机的外行,在拿着国家财产开玩笑!”

他把自己在会议上说过的那套“不符合国情论”,又重新对里希特讲了一遍。

里希特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

等陆国兴说完了,里希特才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的眼神,变得无比郑重。

“陆总工,恐怕……你错了。”

“什么?”陆国兴愣住了。

里希特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道:“我来中国之前,何维先生的技术,就己经通过你们军方的渠道,震撼了我们整个德国的材料学界。”

他顿了顿,说出了那句让陆国兴灵魂都为之颤抖的话。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年轻的何维先生,他所掌握的,是领先我们这个时代,至少二十年的未来科技。”

陆国兴彻底呆住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世界顶级的德国专家,竟然会给一个十八岁的中国小子,如此之高,高到近乎荒谬的评价。

里希特看着他失魂落魄的样子,轻轻地叹了口气。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远方那片代表着红旗厂方向的天空。

“陆总工,我今天来,其实是受何维先生所托。”

“他说,洛城一拖,是贵国拖拉机行业的脊梁。他很希望能和您,和你们厂的技术人员,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