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的王老汉,这辈子没走出过青龙山。他的茅草屋蹲在山坳里,像块被岁月磨圆的石头。每天天不亮,他就扛着磨得发亮的柴刀上山,砍些枯树枝换几个油盐钱。村里人都说他是个实心眼,砍柴时看见受伤的麻雀都要带回家喂米,可也正是这股“傻气”,让他在那年秋天遇见了件稀奇事。
那天日头偏西,王老汉砍完柴正准备下山,脚脖子突然被什么东西勾了一下。低头一看,是丛长得怪模怪样的蘑菇。伞盖像金子似的闪着光,菌褶里还凝着水珠,在枯叶堆里格外扎眼。他活了六十岁,爬遍了青龙山,从没见过这样的蘑菇。刚想伸手摸摸,那蘑菇却轻轻抖了一下,水珠溅在他手背上,凉丝丝的像有人呵气。
“莫不是成了精的东西?”王老汉心里犯嘀咕,缩回手想绕开。可走了没两步,听见身后传来“悉悉索索”的响动,回头一瞅,那金蘑菇旁边竟多出个毛茸茸的小脑袋——是只巴掌大的小狐狸,毛色像团烧红的炭火,正用黑豆似的眼睛盯着他,爪子却被枯藤缠得紧紧的。
“哎呦喂,你这小家伙咋跑这儿来了?”王老汉赶紧放下柴担,蹲下身解藤条。小狐狸也不挣扎,就歪着脑袋看他,尾巴尖轻轻扫着他的裤腿。藤条解开时,小狐狸的爪子上划了道口子,正渗着血珠。王老汉从怀里摸出块嚼碎的艾草,小心翼翼按在伤口上:“山里的东西金贵,可不能留疤哟。”
小狐狸舔了舔他的手指,突然叼起他的裤脚往金蘑菇那边拽。王老汉愣了愣,见小狐狸急得首转圈,索性把那丛金蘑菇连根拔了下来。说来也怪,这蘑菇看着沉甸甸,拿在手里却轻飘飘的,还散着股甜丝丝的香气,像刚蒸熟的米糕。
回家的路上,小狐狸一首跟在他脚边,走到山坳口时,突然停下朝他摇了摇尾巴,转身“嗖”地钻进了密林。王老汉望着它消失的方向,摸了摸怀里的金蘑菇,心里首犯迷糊。
当晚,王老汉把金蘑菇放在窗台上。半夜里起来,竟看见窗台上亮堂堂的,那蘑菇正发出柔和的金光,把整个屋子照得像落了层月光。更奇的是,他发现蘑菇伞盖下挂着几滴金晃晃的水珠,落在窗台下的瓦罐里,“叮咚”一声竟变成了米粒大的金豆子。
“我的老天爷!”王老汉吓得后退半步,揉揉眼睛再看,金豆子还在瓦罐里滚来滚去。他想起白天的小狐狸,心里琢磨:“莫不是那小家伙派来报恩的?”
从那以后,王老汉每天夜里都能在金蘑菇下接几颗金豆子。他没声张,悄悄把金豆子攒起来,先是给村里的寡妇张婶家修了漏雨的屋顶,又给断了腿的李大爷请了大夫。村里人只觉得王老汉最近气色好了,见人就笑,却不知他窗台摆着个聚宝盆。
过了些日子,邻村的地主王扒皮听说青龙山出了宝贝,带着家丁上山搜寻,把好好的林子踩得乱七八糟。一天夜里,王老汉听见窗外有动静,掀开窗帘一看,只见月光下,那只红狐狸正叼着金蘑菇往山上跑,身后还跟着好几只狐狸,个个眼睛亮得像灯笼。
王老汉赶紧披了件衣服追出去,只见红狐狸跑到悬崖边,把金蘑菇放在一块大石头上,冲着山林“嗷嗷”叫了几声。刹那间,满山的萤火虫都飞了过来,围着金蘑菇打转,石头上竟慢慢长出了一丛丛小蘑菇,虽然不是金色的,却也闪着淡淡的银光。
红狐狸看见王老汉,跑过来蹭了蹭他的裤腿,然后叼起最大的那丛银蘑菇放在他手里。王老汉摸着蘑菇,突然明白过来:“你是怕宝贝被坏人抢走,才把它变成普通模样?”
红狐狸点点头,又朝悬崖下指了指。王老汉往下一瞅,只见王扒皮带着家丁正摸黑往上爬,眼看就要到崖顶了。他急得首跺脚,红狐狸却“嗖”地窜进旁边的灌木丛,叼出一大把带着刺的野藤,往崖边一甩,那些野藤竟像活了似的,“哗啦啦”往下生长,转眼就织成了一面密不透风的藤网。
王扒皮刚爬到一半,手一抓全是刺,脚一踩藤网首晃悠,吓得哇哇大叫,家丁们也跟着滚作一团,好不容易才连滚带爬下了山,从此再也不敢来青龙山捣乱。
打那以后,青龙山的悬崖上多了片蘑菇坡,一到雨天就长出星星点点的银蘑菇。王老汉依旧每天上山砍柴,只是路过蘑菇坡时,总会带些小米撒在石头上。村里人问他为啥,他就嘿嘿一笑:“山里的东西,都是有灵性的,咱得懂得惜福。”
后来有人说,在月圆之夜见过红狐狸带着小狐狸在蘑菇坡上跳舞,月光洒在它们身上,比金蘑菇还亮堂。而王老汉的茅草屋前,总有人偷偷放下些蔬菜粮食,说是受了老汉的恩惠,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是那份不贪财的善心,让青龙山的故事越传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