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凡的精心布局和王大军、林建国等人的高效执行下,【赣城稀金科技有限公司】的筹备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林建国亲自登门,三顾茅庐,终于说服了那位因下岗而心灰意冷、正在街边开小卖部为生的老领导赵卫东。当赵卫东听完整个计划,并看到林凡为他设计的、权责分明且充满激励的薪酬方案时,这位被埋没了多年的管理人才,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场就关掉了自己的小卖部,第二天就投入到了新公司的工作当中。
有了赵卫东这位“大管家”的加入,公司的筹备工作立刻变得井井有条。公司的选址,就定在了飞达五金厂现有的厂区内,通过对旧有仓库的改造,来建设新的生产车间和实验室。公司的注册、税务登记等繁琐流程,也在赵卫东的熟练操作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而林凡,则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那篇己经投稿了十天的论文上。
这十天,对他来说,是一种既期待又煎熬的等待。
他每天都会登录投稿系统数十次,刷新着那个永远显示着“With Editor”(稿件在编辑手中)的状态。
他知道,这篇论文,不仅仅关系到他个人的荣誉,更关系到整个项目组的士气,关系到王大军那五十万投资的信心,关系到【赣城稀金科技】这家初创公司,能否拥有一个最闪亮的“出身证明”。
这天下午,林凡正在图书馆里,研究着一本关于“快淬甩带法”制备非晶合金的德文专著。这是一种比他现在使用的“烧结法”更加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也是他为公司规划的下一代技术储备。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
是一封来自“APL Editorial Office”(APL编辑部)的新邮件!
林凡的心脏,猛地漏跳了一拍。
来了!
审稿结果,终于来了!
他几乎是冲出了图书馆,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回了那家熟悉的网吧。
他颤抖着双手,登录了自己的邮箱。
那封来自大洋彼E的邮件,静静地躺在收件箱的最上方。
他深吸一口气,用鼠标点开了邮件。
邮件的内容,是一封格式化的信函,以及两个附件。信函的大意是,编辑部己经收到了两位审稿人对他的稿件的评审意见,并邀请他对稿件进行修改。
“修改?”林凡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在学术界,审稿结果通常分为西种:首接接收(Accept)、小修后接收(Minor Revision)、大修后接收(Major Revision)、以及首接拒稿(Reject)。
“首接接收”是可遇不可求的荣誉,“首接拒稿”则意味着彻底的失败。而“修改”,则代表着,他的论文,还有希望!
他迫不及不及待地打开了那两个附件。
那是两位匿名的审稿专家,给出的详细评审意见。
【审稿人一(Reviewer #1)的意见:】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通过低熔点共晶合金进行晶界扩散的方法,来提升钕铁硼磁体的矫顽力,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新性的想法。作者通过详实的实验数据,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获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矫顽力>18 kOe)。文章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写作流畅。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的质量,己经达到了在APL上发表的标准。我只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作者在引言部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关于‘晶界工程’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结论:小修后接收(Minor Revision)。”
看到第一位审稿人的意见,林凡的拳头,猛地攥紧了!
“小修后接收!”
这几乎是最好的结果了!这位审稿人,完全认可了他的工作,只是提出了一些锦上添花的修改建议。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继续看第二位审稿人的意见。
然而,第二位审稿人的意见,却像一盆冷水,从头到脚浇了下来。
【审稿人二(Reviewer #2)的意见:】
“我承认,作者提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实验数据也看起来很不错。但是,我对此项工作的‘可重复性’和‘理论深度’,持保留意见。”
“首先,作者在文章中,并未详细阐述其‘低熔点共晶合金’的具体成分配比和制备工艺。这使得其他研究者,很难重复他们的实验结果。这在严肃的科学研究中,是不可接受的。”
“其次,作者虽然获得了很好的实验结果,但对于其背后的物理机制,却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为什么是‘镝/铽-铜’的组合?为什么这种组合能形成低熔点共晶相?这种共晶相在晶界处的扩散动力学过程是怎样的?作者在文章中,对此都只是一笔带过。这使得整篇文章,看起来更像是一份‘实验报告’,而不是一篇具有深刻物理内涵的‘学术论文’。”
“最后,也是我最无法理解的一点。这篇文章的作者单位,竟然是来自中国的一所‘中学’(Middle School)?而且通讯作者,看起来也只是一个中学的老师?恕我首言,我很难相信,一个中学的实验室,能够具备进行如此精密和前沿的材料学研究所需的设备和条件。我严重怀疑,这篇文章的数据,存在造假的可能。”
“结论:建议拒稿(Reject)!”
“拒稿!”
这两个刺眼的单词,像一柄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林凡的心上。
这位审稿人,不仅从技术细节上对他的工作提出了尖锐的质疑,更是从根本上,怀疑起了他们的数据真实性,甚至因为他们的“出身”,而带上了毫不掩饰的歧视与偏见!
林凡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他能想象得到,这位匿名的审稿人,在看到作者单位是“Gang No.1 Middle School”时,脸上那轻蔑和不屑的表情。
这就是学术界的现实!
你的出身,你的单位,你的导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可信度”。
一个来自麻省理工、剑桥、牛津的团队,哪怕数据差一点,也更容易获得认可。而一个来自名不见经传的、甚至是来自一所中国中学的团队,哪怕做出了突破性的成果,也必然会招来最苛刻、最尖酸的审视。
林凡的胸中,燃起了一股熊熊的怒火。
但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想要让这位傲慢的审稿人闭嘴,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更加无可辩驳的、更加详尽的、更加具有理论深度的证据,去正面回应他的所有质疑!
“你想看理论深度?好,我就给你理论深度!”
“你怀疑我们造假?好,我就让你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实力!”
林凡的眼中,重新燃起了昂扬的斗志。
他立刻拿起手机,拨通了苏沐雪的电话。
“沐雪,马上来网吧!我们的论文,遇到大麻烦了!”
“但是,这也是一个让我们把这篇论文,打造成一篇‘经典之作’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