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人是来参加文社的!”徐昌国阻止了刚要发话的袁世凯回答道。
“参加文社?”鲁兵一副不屑一顾的模样,“你是何方人氏?可有功名在身?”
“小人徐昌国,家住太康县刘家峪村,目下还是白丁一个!”
“你一个乡下来的土包子有什么资格参加文社,是想攀附于我们才是真的吧?”
王绣看到鲁兵这副衣帽取人,狗眼看人低的作态气愤不己“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你的学问不一定比我大哥强!”
“就他,比我强?”鲁兵一副无法忍受的模样。
“可以比试一下吗!”通过一个下午的交谈,王绣对徐昌国的学识佩服的五体投地,他相信在这陈洲府乃至整个大清没几个人能超过他。其实王绣不知道的是,在大清就没有一个人能望其项背。
“比什么?”鲁兵不屑的道。
“比什么都可以,题目由你出!”王绣说。
“比什么都可以,题目还由我来出?你不是有病吧?”
“不要紧,有病可以吃药,但你的病似乎无药可治了!”
徐昌国说话了。
“你放屁,比就比,谁输了趴下学狗叫。”
在场的人都自认为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对鲁兵的态度不屑一顾。
“好,你出题目吧,但无论比什么我们都口述,不做笔录。”徐昌国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不想留下不必要的痕迹,而且自己繁体字虽然没问题,但长篇大论写起来万一不小心写出简体字就不好解释了。
“白水成泉山山出,”这个对子是一位老教书先生出的,他思考好几年了,也找各种人讨论过,可要做到对仗工整太难了,白和水重叠是泉,山山重叠是出,他对不上就认为这是个绝对,今天在这里派上用场了。
徐昌国想笑,但又憋住了,背过身去怕被人看到他脸上的表情。鲁兵认为徐昌国被难住了,嚣张的道:“快点认输趴下学狗叫!”
徐昌国努力让脸上的表情恢复平静“这对子在现代是小孩子玩耍逗趣用的。”徐昌国想。
“因火成烟夕夕多。”徐昌国回应道。
场上瞬间静了下来,鲁兵呆立当场,因和火成为烟字,夕夕叠加是多,对应上联的白水成泉及山山出太工整了,简首绝了!场上突然爆发出“好!绝了!”的喝彩声。
这个上联还可以是“此木成柴山山出!”徐昌国继续说。
“这位仁兄,竟然能举一反三真是人中龙凤,鲁秀才,你输了,快学狗叫吧!”“对,对对”大家都一起起哄。
鲁兵憋的脸红脖子粗说道:“我还没输,应该三局两胜,他瞎猫碰上死耗子赢了一局,下一局由他出题我答,如果平局,再请一位在场的朋友出题我们两个回答,谁答对了算谁赢!”虽然有点耍赖的嫌疑,但也说的过去!
“好,我给你出个五岁童生的题!徐昌国说。”
“五岁童生的题?就是进士的题我也能答出来!”
“好,请听题,什么药在药店里买不到?”
“什么药在药店里买不到?”鲁兵喃喃自语道。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他也没想出答案“你说什么药在药店里买不到?”
“后悔药!”
鲁兵感到这个答案怪怪的,自己从来都没见过这种问题,但又说不出怪在什么地方。“这个不算,再出一个。”这次我变换一下思路就能答上来了。
“好,你听好了,猪的身上有多少毛?”徐昌国脸上带着坏笑问道。
又是正整一盏茶的工夫,鲁兵憋在那里吭哧吭哧答不出来,最后说道:“你知道?难道你数过?”
“傻瓜,一身毛!”
大家都哄堂大笑,鲁兵简首无地自容,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拂袖而去!
天生我材必有用,徐昌国后来把鲁兵调教成了可用之才,这是后话。
“这是我二哥徐昌国,这位是博士弟子员、优廪生王绣,他不善交往大家可能不认识他。”
“你就是徐昌国啊?你让我们过年吃上了西瓜,你是怎么做到的?寒冬腊月皇宫里也吃不上西瓜吧?”“王绣我们知道,学问很好的,十六岁就得到学使姚秋农器重,刚刚补博士弟子员。字黻文,号鸳浦,被誉为’陈洲善咏诗者,人称诗癖。”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我二哥是金陵人士,父亲因组建团练抗击太平军被杀,他逃难来到陈洲,因此错过了童试、县试、府试和院试,所以没有功名在身,但才学非同凡响,我正在运作让他参加我们河南的院试。”
“三弟不必费心,我现在己经攒够了回南京参加院试的盘缠,我还是回去考吧。”本来徐昌国是不愿意费时费事的考这个功名的,可袁世凯执意要让他参加院试,他想也罢,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现代,考个秀才将来帮助袁世凯成就一番事业也方便,而且徐母看到家里有银两做路费了,开始挂念着回老家,徐昌国想随了他这个心愿!
“何必费那事?你己经有了户籍何必舍近求远?”袁世凯说。
“在这里考可要占咱们陈洲名额,对你们不公平。”徐昌国想的是南京确实有徐昌国,就算他这个秀才在历史留名,也不会出现蝴蝶效应。
这让在场的书生秀才们很感动
他宁肯跋山涉水,长途奔袭,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南京考试也不占用河南读书人的名额,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交通就靠两条腿走路。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
接下来是选举盟主,大家一致认为袁世凯是发起人而且出钱出力,盟主非他莫属,这样丽泽山房和勿欺山房的盟主都由袁世凯担任,徐昌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文社成立了,袁世凯作为盟主起码得发表一下就职演说和文社成立贺词吧!可这个大头大脑的家伙肚子里的墨水有限,简单讲了几句就让王绣发表一下对当下时事的看法,这是他们三个商量好的。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朝痛定思痛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政策,开展了洋务运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张之洞大人建立了现代化的工厂,搞实业救国。李鸿章大人组建了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拒列强于国门之外。曾国藩和袁三甲二位大人相呼应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当下我朝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王绣说的慷慨激昂,众人叫好不断,来到这里后,有件事徐昌国很不习惯,就是无论自己的讲话多么激情澎湃,刘家峪村的人只是像看戏一样叫好,没有掌声,没有人带头喊:“坚决支持、绝对拥护……之类的口号。”认为这是乡下人的原因,可这些清末的社会精英,上流人物也是如此,他有点沮丧,但他不能改变这一切!
“现在由我二哥徐昌国发表一下他的高见,他对时事的许多看法是非常新颖的!”袁世凯说道,
徐昌国很欣赏王绣的才华,但由于年代的局限性他对世界缺乏了解,对时事的评论肯定是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但作为当时的历史条件能有这种政见己经很不错了,所以他不能推翻王绣的见解,他只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逐渐让这些知识分子形成先进的思想,尤其是袁世凯,如果能阻止他复辟当皇帝,他的目的就达到了,对国家的贡献就太大了。
试想,袁世凯不称帝就不会出现讨袁战争,也就不会出现军阀混战,同样也就没有了北伐战争,没有了这一系列的战争日本就不会趁机发动侵华战争,避免了十西年抗战,中国将少走多少弯路!
可是历史容许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