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复兴

第14章 寸土不让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楚复兴
作者:
闻羽湖
本章字数:
6438
更新时间:
2025-07-09

紫宸殿内气氛肃然,楚帝端坐龙椅,目光如炬。

齐国使团按礼制行礼,苏衍起身时,目光扫过两侧的楚国大臣,朗声道:“陛下,臣此次带来齐国君主的诚意——愿归还被俘的三百楚地旧部,并奉上黄金千两作为补偿。只是……”

他话锋一转,“近年两国边境摩擦不断,皆因定平关一带划界不清。

若陛下能应允重新勘定边界,将关南三里之地划归齐国,齐国愿与楚国永结同好,世代不相攻伐。”

这话一出,满朝哗然。明着是示好,实则想趁机索要土地!“荒唐!”

户部尚书出列怒斥,“定平关乃楚国固有领土,岂能说让就让?”

苏衍微微一笑,从容应对:“尚书大人息怒。当年两国交战,定平关本就几经易手,如今重新勘定,不过是为了一劳永逸。

况且齐国愿以双倍土地置换,何乐而不为?”

他舌灿莲花,引经据典,竟把强索土地说得冠冕堂皇,几位老臣轮番反驳,都被他轻描淡写地挡了回去。

顾昀在旁看得心焦,正要开口,

却听顾渊朗声道:“苏大人怕是忘了,定平关西侧的‘黑石滩’,早在二十年前便立有界碑,碑上刻着‘楚齐以此为界,永无争议’,那是两国君主共同盖印的盟约。莫非齐国要毁约?”

苏衍一怔,没想到他连这等陈年旧事都记得清楚,随即道:“界碑年久失修,怕是早己模糊……”“碑在人在。”

顾渊语气沉稳,“上月我刚让人修葺过界碑,如今字迹清晰如初。苏大人若不信,可派人去看。

至于置换土地之说——楚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百姓的血汗,岂是金银能换的?齐国若真有诚意,便该撤了定平关的驻军,而非在此巧言令色。”

一番话掷地有声,既点明了齐国毁约的意图,又守住了底线,连楚帝都微微颔首。苏衍被堵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青白。

顾昀见顾渊占了上风,忍不住出列道:“二弟这话未免太冲了些。苏大人远道而来,也是为了两国友好,何必咄咄逼人?依我看,边界之事不妨从长计议……”

“三弟此言差矣。”顾渊转头看他,“疆土之事,寸步不让,何来从长计议?若今日退让三里,明日便会有人索要百里,届时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楚帝重重一拍龙椅扶手,沉声道:“昀儿!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他目光如电,“边境安稳是国之根本,岂容你在此和稀泥?身为皇子,当以国家为重,而非只懂妇人之仁!”

顾昀吓得脸色惨白,连忙跪地:“儿臣知错!”楚帝冷哼一声,看向苏衍:“使团远道而来,先去歇息。归还旧部之事可从速办理,至于边界,休要再提。”

苏衍见讨不到便宜,还惹得楚帝动怒,只能躬身告退:“臣遵旨。”使团退去后,楚帝厉声道:“顾昀!你可知错?”

“儿臣不该在朝堂上妄议疆土之事,恳请父皇责罚!”顾昀伏在地上,声音发颤。“罚你禁足三月,闭门思过!”楚帝语气冰冷,“好好想想,何为家国大义!”

顾昀叩首应下,被侍卫带了下去。殿内一片寂静,楚帝望着阶下的顾渊,语气稍缓:“今应对得体,没给楚国丢脸。”

顾渊躬身:“儿臣分内之事。”楚帝摆摆手:“退下吧。”顾渊转身退出大殿。

交接俘虏的地点定在城外的十里亭。

第二日巳时,顾渊带着三保和几名礼部官员赶到时,齐国使团己在亭外等候。

三百名俘虏穿着统一的粗布衣裳,列队站在一旁,大多面带菜色,眼神却透着归乡的急切。苏衍见顾渊到来,拱手笑道:“殿下倒是准时。这些旧部己清点妥当,名册在此,殿下过目后便可带回。”

顾渊接过名册,指尖划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抬眼看向俘虏们。人群中,一个瘸腿的老卒忽然往前踉跄两步,望着顾渊哽咽道:“殿下……我们真的能回家了?”

顾渊点头,声音温和却坚定:“能。从今日起,你们都是自由人,朝廷会给你们分田宅,安度余生。”

老卒泣不成声,身后的俘虏们也纷纷抹泪,一时间亭外满是唏嘘。

苏衍在旁看着,忽然道:“殿下仁厚,只是这些人在齐国十年,早己习惯了那边的生活,怕是回了楚国,反倒难以适应。”

他意有所指,“若有人愿留在齐国,齐国也愿接纳。”这话明着是体恤,实则想挑拨离间,暗示楚国待民不如齐国。

顾渊淡淡瞥了他一眼:“苏大人多虑了。落叶总要归根,故土难离,是人之常情。”他转向俘虏们,朗声道,“谁若真愿留在齐国,可自行站出,本王绝不强求。”

三百人鸦雀无声,没有一人挪动脚步。那瘸腿老卒更是怒视着苏衍:“俺们生是楚国人,死是楚国鬼!谁要留在你们齐国?”

苏衍脸色微僵,顾渊己合上名册:“名册无误,人,我们带走了。”“殿下急什么?”苏衍忽然上前一步,压低声音,“定平关的三十万大军,还没撤呢。

殿下就不怕,这些人刚回家,边境又起战事?”

顾渊迎上他的目光,语气冰冷:“苏大人与其操心我国边境,不如回去劝劝你们君主——安分守己,方能相安无事。

若真要动兵,楚国虽不愿战,却也不惧战。”他顿了顿,指尖在名册上轻轻一叩:“这些俘虏,是你们欠楚国的。

至于其他的,楚国不惹事,也绝不怕事。”苏衍看着顾渊眼中的锋芒,忽然笑道:“殿下果然胆识过人。苏某佩服。”

他后退一步,做了个“请”的手势,“恭送殿下。”顾渊不再多言,命人将俘虏带回安置,自己则转身登上马车。车轮转动时,他掀起车帘回望,见苏衍正站在亭下望着这边,嘴角噙着一抹意味不明的笑。

马车驶远,三保在旁低声道:“殿下,苏衍刚才的话,怕是在试探我们的底线。”顾渊点头,放下车帘:“他越是试探,越说明齐国心虚。三十万大军屯在定平关,粮草消耗巨大,他们耗不起。”

夕阳西下时,十里亭外己空无一人。齐国使团的马车缓缓驶向相反的方向,苏衍坐在车内,望着窗外掠过的楚地风光,对身旁的随从道:“这位二皇子,比我们预想的更难对付。回去告诉君主,楚国……不好惹。”

而此时的二皇子府内,顾渊正对着俘虏名册,逐一核对家乡住址,准备尽快将他们送回故土。烛火摇曳中,他的侧脸沉静而坚定。

马车刚停稳,顾渊便扶着车辕下来,脚步微沉,眉宇间带着掩不住的疲惫。连日来应对齐国使团,夜里还要核对俘虏名册,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殿下回来了!”枣儿从门内跑出来,刚要像往常一样凑上前,却见他眼下泛着青黑,脸上的笑容顿时收了收,“殿下怎么看着这么累呀?”

顾渊摆摆手,声音有些沙哑:“没事,就是忙了些。”他刚走进院子,就闻到一阵甜香。

枣儿拉着他往花厅走,献宝似的掀开桌上的食盒:“你看!我让厨房做了好多好吃的——莲子羹里的莲子都去了芯,一点不苦;还有你爱吃的糯米糍,裹了桂花糖;这盘酱鸭舌,是殿下小时候最爱吃的。”

她一边说,一边往顾渊碗里夹菜,像只忙碌的小蜜蜂:“我听林伯说,你这两天都没好好吃饭。

今天必须多吃点,不然累坏了可怎么办?”顾渊看着碗里堆成小山的吃食,又看了看枣儿满是关切的脸,心头一暖,连日的疲惫似乎消散了不少。

他拿起筷子,尝了口糯米糍,甜糯的口感混着桂花香在舌尖化开:“手艺不错,”枣儿“哼”了一声,却忍不住笑了:“那是自然!我现在可是二皇子府的小管家,厨艺也得跟上才行。”

她忽然想起什么,转身跑出去,很快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回来,“这是我特意让厨房炖的乌鸡汤,补身子的,快喝。”

顾渊接过汤碗,暖意从指尖传到心底。

他看着枣儿亮晶晶的眼睛,里面满是纯粹的担忧,忽然觉得,这一路的奔波和算计,似乎都有了意义。

“谢谢。”他低声道,舀了一勺汤慢慢喝着。“谢什么呀,”枣儿在他对面坐下,托着腮看他,“你要是累了,就歇会儿,府里的事有我呢。

库房的账我算完了,下人的活也安排妥当了,你什么都不用操心。”

顾渊失笑,刚想说话,却见姜雪瑶和三保也走了进来。

姜雪瑶大大咧咧地坐下:“听说齐国使臣走了?那家伙没给你使绊子吧?”

三保则默默递过一杯热茶,眼神里带着关切。看着眼前这几张鲜活的脸,听着他们叽叽喳喳的话语,顾渊端着汤碗的手微微收紧。

或许,这便是他在外游历十年,最喜爱的人间烟火。“都坐下一起吃吧。”

他扬声道,嘴角扬起一抹真切的笑意。窗外的月光悄悄爬进花厅,映着满桌的吃食和欢声笑语,将那些朝堂上的刀光剑影,暂时隔绝在了门外。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