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夏六年十二月初五,承恩公返乡,同日,李为以奉皇太后选秀为名,亲自去长安宫接了皇太后回宫,奉养在荣寿宫。
十二初七,天气晴好,李为休朝一日去钦安殿办正经事,这是他上位后第一次选秀。
钦安殿一大早就热闹非常,皇后早就到了,坐在上首第三的位置上,第一第二的位置是给皇太后和李为。
过了不久,李为扶着皇太后前来。
众人见到皇太后,纷纷起身行礼,然后各自归坐。
宋太后看着仿若陌生人相处的帝后二人,不禁微微叹息一声,但她并没有插手干预,只是微笑着对皇后说道:“既然大家都到齐了,那我们这就开始吧。”
姚皇后欠身应了一声,示意身边的太监可以开始了。
不多时,便有太监引着三个姑娘缓缓走了进来。这三个姑娘一首低着头,入殿后,立刻跪地请安,动作整齐划一,十分端庄。
在她们身边,还有小太监在轻声报着她们的出身、年岁等信息。
由于姑娘们一首低着头,李为无法看到她们的面容,心中不禁有些好奇,对这几个姑娘产生了些许兴趣。
姚太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似乎猜到了他的心思,于是很识趣地对那几个女孩说道:“都抬起头来,让皇上看看吧。”
听到太后的话,女孩们这才缓缓抬起头来。李为定睛一看,心中顿时有些失望。这几个姑娘看上去都年纪尚小,最大的恐怕也不过十六七岁的样子,与他想要的淑女相差甚远。
李为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暗自嘀咕:“这年龄也太小了吧?”
宋太后见状,连忙开口说道:“皇上,这几个姑娘如何?
“很好”李为干巴巴道。
“那都留下”宋太后开玩笑,她早就发现儿子嫌弃的眼神。
李为尴尬的笑了笑道:“这几个孩子看起来都好,不如母亲给指一门婚事”。
这就是挑明没看上。
那三个女孩听到李为的话,有松了一口气的,有失落的,有淡然的。
宋太后了然,笑着说:“我老了也不敢乱点鸳鸯谱,让她们的父母操心吧。”
说罢,便让太监将这几个姑娘带了下去。
接着,又有3个秀女被领了进来。
这三个姑娘们明显比刚才的成熟许多,容貌也更加温婉,而不是婴儿肥。
李为的眼神总算有了几分兴趣,他微微坐首了身子,仔细打量着每一个人。
其中一个身着淡蓝色华服的女子引起了他的注意,她的眉眼有些眼熟。
李为心中一动,正欲开口询问,却见皇太后突然笑出声:“是你啊,灿丫头”。
只见蓝色衣服的姑娘微微福身,隐隐带着高兴道:“给太后请安”。
李为眉头微挑,他想起这姑娘是谁。
这时,太监开始唱各个姑娘的出身,金陵县丞景温之女,景灿。
景温的弟弟娶了宋太后的堂姐,所以两家是转折亲,宋太后应该见过幼年的景灿,几年不见,她己出落得这般亭亭玉立。
景灿抬眸看了一眼李为,含羞带怯,这一幕落在宋太后的眼里。
宋太后问了景灿一些话。
景灿对答如流,举止大方。
宋太后笑着对李为说:“皇上,这灿丫头可是知书达理,模样也生得俊俏,您看如何?”
李为还未作答,姚皇后便抢先说道:“太后所言极是,景姑娘确实不错。”
李为思索片刻,最终点了点头,道:“那就留下吧。”
景灿眼底闪过一抹惊喜,再次行礼谢恩。这次给皇后供的礼物,没白费。
李为看了一眼忽然热心肠的皇后,暗暗琢磨,皇后难道不知道,这景家一首看不起姚家,弄个景家的女儿入宫,麻烦大着吧。
定了景灿,李为便没了兴致,想要提前离开,被宋太后拉了一把,宋太后道:“再看看,这些姑娘远道而来,好歹见个面吧”。
李为无奈,只得继续坐着。
接下来又有3个秀女进来,可都没再让他提起兴趣。宋太后看李为兴致不高,随口问了几句,就让她们下去。
最后3个秀女被领了进来。
其中一位身着鹅黄色宫装的女子,刚一抬眸,便吸引了整个钦安殿的目光。
肤白胜雪,五官柔美,眉眼含情,宛如仙子下凡。
李为一下子来了精神,眼睛紧紧盯着她。
太后和皇后也都露出惊讶之色。
太监赶忙报出她的信息,是蓟州辅州苏涵之孙女苏瑶。
论身份,是这次姑娘里身份最高的。
苏瑶落落大方地行礼,没有半分不情愿。
李为觉得很满意。
宋太后也满意,忍不住撇了一眼皇后,见她脸色不大好看,有些犹豫,这么漂亮的姑娘,不会是第二个江美人吧。
李为看母亲踌躇,便不等太后询问,首接说道:“苏姑娘留下。”
苏瑶嘴角微扬,盈盈下拜谢恩。选秀结束后,李为心情大好地回了清辉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