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全家陷紧张
苏秀兰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夜幕己经完全笼罩了整个村庄。村子里一片寂静,只有赵家的院子里还透出一丝昏黄的灯光,在这漆黑的夜里显得格外孤寂。
一进家门,赵二虎和赵三龙就像两只受惊的小鹿,立刻从屋里冲了出来。赵二虎的眼神中充满了焦虑与期待,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苏秀兰面前,急切地问道:“娘,怎么样了?您打听到啥消息了?上头到底怎么说?咱们有办法解决吗?”
苏秀兰看着儿子那满是担忧的脸庞,心中一阵心疼。她强打起精神,说道:“二虎,你先别急,娘坐下慢慢跟你们说。”
三人走进屋内,围坐在那张有些破旧的饭桌前。桌上的油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光影在墙壁上摇曳不定,仿佛也在为这个家庭的命运而担忧。
苏秀兰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我今天找了村里的老人,又去镇上问了熟人,还在图书馆查了些政策文件。上头对走资查得确实严,但只要咱们能证明你只是为了改善家庭生计,没有违规意图,还是有希望的。”
赵二虎眉头紧皱,脸上的愁容并未消散:“娘,可这证明咋开啊?人家上头能信咱们吗?”
苏秀兰拍了拍赵二虎的手,安慰道:“二虎,你不是一首有记茶水摊收支的账本吗?这就是个关键证据。咱们把账本整理整理,让上头看到咱们就是小本经营,赚的钱都是辛苦钱,都用在补贴家用上了。”
赵三龙在一旁插嘴道:“对呀,二哥,账本要是能说清楚收支,肯定能证明你的清白。还有,娘不是说找村里乡亲出个证明,证明咱家困难,做这买卖是没办法的事儿吗?这应该不难吧?”
赵二虎苦笑着摇摇头:“三龙,话是这么说,可村里这么多人,万一有人不愿意帮忙,或者有人落井下石,那可咋办?”
苏秀兰严肃地说道:“二虎,咱在村里这么多年,平日里与人为善,多数乡亲还是通情达理的。三龙明天去跟乡亲们好好说说,大家肯定能理解咱们的难处。”
赵三龙拍着胸脯保证道:“娘,您放心,我明天就去找乡亲们。我就不信,咱平时帮过那么多人,关键时候他们能不帮咱!”
赵二虎还是有些担忧:“娘,就算有账本和乡亲们的证明,上头就会认可吗?万一他们觉得这些证据不够呢?”
苏秀兰思索片刻,说道:“二虎,咱们尽力准备,问心无愧就好。如果上头真要认定,咱也没办法。但咱不能还没努力就放弃。对了,你平时在茶水摊,有没有跟客人说过你做这生意的想法,比如为了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之类的?要是能找到这样的客人帮忙作证,那就更好了。”
赵二虎眼睛一亮,说道:“娘,好像还真有。有个经常路过的大哥,每次来都跟我聊几句,他知道我家的情况,也知道我做茶水摊就是为了养家。我明天去找找他,看他能不能帮忙。”
苏秀兰点头道:“那就好。二虎,你记住,遇到事儿别慌,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一家人团结起来,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
赵三龙也在一旁附和:“二哥,别怕。咱们一起努力,肯定行的。我明天找完乡亲,也帮你一起找那个大哥。”
赵二虎感激地看着母亲和弟弟,说道:“娘,三龙,有你们在,我心里踏实多了。这次真的多亏了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苏秀兰微笑着说:“傻孩子,咱们是一家人,不说这些见外的话。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证据准备好,应对上头的调查。”
赵二虎看着账本,有些发愁地说:“娘,这账本我记得乱七八糟的,好多地方都不规范,这能行吗?”
苏秀兰拿过账本,翻看着说:“二虎,这账本虽然记得乱,但每一笔收支都在。咱们这几天一起整理整理,把每一笔账都写清楚用途,应该没问题的。”
赵三龙凑过来看了看账本,说道:“二哥,你看这几笔,要是能找到对应的客人,让他们证明一下,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赵二虎仔细看了看,说道:“三龙,你说得对。明天我找找看,看能不能联系上这些客人。”
苏秀兰看着两个儿子认真讨论的样子,心中感到一丝欣慰。她说道:“二虎、三龙,这次的事儿给咱们提了个醒,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要多留个心眼,多学习政策,不能再这么稀里糊涂的了。”
赵二虎和赵三龙齐声说道:“娘,我们记住了。”
赵二虎又担忧地说:“娘,我还是有点担心。万一这些证据都没用,我真被认定走资了,可咋办啊?我不想连累你们,不想让这个家因为我散了。”说着,他的眼眶红了。
苏秀兰心疼地搂住赵二虎,说道:“二虎,别往坏处想。咱们努力准备,一定能行的。只要咱们问心无愧,就不怕他们调查。就算真的遇到最坏的情况,咱们一家人也一起扛着,不会散的。”
赵三龙也坚定地说:“二哥,娘说得对。咱们一起面对,没什么可怕的。”
苏秀兰接着说:“二虎,你这段时间也别去茶水摊了,专心和我还有三龙准备证据。茶水摊暂时歇几天,也没关系。”
赵二虎点点头:“好,娘。都听您的。”
夜越来越深,油灯的火苗跳动得更加微弱,但赵家三人的心却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深知前方的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他们都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为了这个家,为了赵二虎的清白,全力以赴,绝不放弃。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他们在昏黄的灯光下,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每一个人都怀着一丝希望,期待着能早日化解这场危机,让家庭恢复往日的平静与安宁。
接下来的几天,赵三龙一大早就出门,挨家挨户地拜访乡亲们。每到一家,他都诚恳地说明来意:“叔,婶,我二哥这事儿您也知道了。我二哥真的就是想让家里人过得好点,才开的茶水摊。现在被人举报走资,上头要调查。您看能不能帮着出个证明,说说咱家的困难,帮我二哥一把。”
乡亲们大多都很同情赵家的遭遇,纷纷表示愿意帮忙。张大伯拍着赵三龙的肩膀说:“三龙啊,你二哥的为人我们都清楚,这事儿我们肯定帮。你放心,证明我们给你出。”
王大婶也说道:“就是,咱们一个村的,平时你们家也没少帮衬大家。这点忙算啥。”
但也有个别乡亲有些犹豫,李二婶皱着眉头说:“三龙啊,这证明一出,不会给我们家带来啥麻烦吧?上头现在查得这么严,我们有点害怕。”
赵三龙急忙解释道:“李二婶,您放心。这证明就是说明一下咱家的情况,不会给您家带来麻烦的。我二哥真的是冤枉的,您就当帮我们一把。”
李二婶思索了一会儿,说道:“那行吧,看在你们家平时的为人上,我就帮这个忙。”
赵三龙感激地说:“谢谢李二婶,您的恩情我们家记着。”
与此同时,赵二虎和苏秀兰在家里仔细地整理着账本。苏秀兰戴着老花镜,一笔一笔地核对收支,对赵二虎说:“二虎,这笔钱是买茶叶的吧?你再想想,当时是从哪个茶商那儿进的货,能不能找到凭证?”
赵二虎挠挠头,说道:“娘,我记得是从镇上老张那儿进的货,凭证好像扔了。不过我可以去找老张,让他给我出个证明。”
苏秀兰点头道:“行,你明天就去找老张。还有这笔卖干粮的收入,有没有客人能证明?”
赵二虎回忆着说:“娘,那天是几个去县城干活的大哥买的,我问问三龙,看他能不能找到他们。”
赵三龙回来后,听了赵二虎的话,说道:“二哥,我明天去找找看。应该能找到他们。”
赵二虎感激地看着弟弟:“三龙,辛苦你了。”
赵三龙笑着说:“二哥,说啥呢。咱们是兄弟,这都是应该的。”
经过几天的努力,账本整理得差不多了,乡亲们的证明也都收集好了。赵二虎也找到了那个经常路过的大哥,大哥很爽快地答应帮忙作证。一家人看着准备好的证据,心中既紧张又充满期待,不知道这些证据能不能让上头认可,还赵二虎一个清白。
在这个过程中,赵三龙忍不住抱怨道:“娘,二哥,我就不明白,到底是谁这么缺德,要举报二哥。二哥平时做人本本分分的,没得罪过谁啊。”
赵二虎无奈地说:“三龙,别抱怨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查出是谁举报的以后再说。”
苏秀兰也说道:“三龙,你二哥说得对。咱们先把眼前的事儿处理好。等这事儿过去了,再慢慢查是谁在背后搞鬼。”
随着证据的准备逐渐完善,赵家的紧张氛围却丝毫没有减轻。他们不知道上头什么时候会再来调查,也不知道这些辛苦准备的证据是否真的能起到作用。每一个人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场风暴能尽快过去,让他们的生活恢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