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郑淑琴表情难得的娇羞,作为过来人陈素芬还有有什么不明白的呢,人家两口子是真的关系好。
陈素芬又笑呵呵的说道:“行了,行了,你赶紧回屋去吧,他们两口子吵架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等会没力气了两人就卸劲了。”
郑淑琴闻言点了点头,曾大力刚从外面回来还没吃饭呢,她可分得清轻重。
曾大力就着屋里的洗脸水,简单的洗漱了一下,然后才坐在饭桌旁,家里只剩下他们俩。
曾振国要跟着车收票,晚上八点多才下班。
这几日农忙,曾兴国因为一首没有找到工作就去石河村帮忙收庄稼去了。
郑淑琴把饭菜端了上来,伙食还不错,新做的白面馒头,一个辣椒炒鸡蛋,还有一个豆角炒肉。
虽说是炒肉不过是刚见一点荤腥罢了。
两口子坐下吃饭,听着外面的热闹声,曾大力才开口问道:“隔壁又闹哪样?”
郑淑琴一首在家里是知道前因后果的,开口回道:“还不是因为钱闹的,刘秀梅那娘家侄子看中了一个姑娘。
双方都说好了,但是对方一打听刘秀梅的侄子不是个正经过日子的人。
人家女方家要反悔,可是刘秀梅那侄子就是看上了那姑娘,要死要活的非她不娶。
刘秀梅心疼他侄子,便找人去说和,也不知道许诺了人家什么条件,最后人家还真答应了。
但是人家女方家要五百块的彩礼,刘家拿不出来,就找刘秀梅来借钱。
孙金海这段时间把钱看的很紧,甚至还托关系重新送自己的两个闺女去了学校,孙金海说没钱,刘秀梅就闹上了。”
曾大力听完之后顿时瞪大了眼睛:“什么?五百块的彩礼?难不成那姑娘是镶了金边吗?
我当年娶你的时候才给了二十块钱的彩礼和两担子粮食。
就算现在也不过是百儿八十块的彩礼钱。
啥样的姑娘居然能值五百块钱的彩礼,那得是孙金海大半年的工资了吧,他们家就不吃不喝了吗?”
郑淑琴听到这话看了一下外面还没散去的人,开口说道:“你小点声,省的让那两口子听见。”
曾大力也觉得自己的反应太过了,他一向不爱在背后道别人是非,但是还是忍不住说道:“该不会是骗婚的吧?咱们可都是普通的小老百姓,哪个好人家正儿八经的嫁闺女会要那么多彩礼的?”
曾大力说完心里是唏嘘不己,这孙金海脑子虽然清醒了,不再任由刘秀梅和她娘家那帮人趴在身上吸血,但是这刘秀梅是越发的拎不清了。
要曾大力说就刘秀梅这种女人孙金海就该拿定主意跟她离婚,可是曾大力从上次两人的聊天中看的出来,孙金海不太舍得。
说来也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好不容易把儿女拉扯大了,再去离婚岂不是让人看笑话。
虽然越往后,社会风气越开放,离婚的人比比皆是,大家都习以为常,不会说什么。
但是八十年初离婚的人少啊,尤其是这种小县城和乡下,离婚还是一件丢人的事。
曾大力只能对孙金海报以同情:“老孙也是够为难的,不过要我说他就该快刀斩乱麻,跟刘秀梅离婚,省得天天让人看笑话。
不过老孙的性子,一向优柔寡断的,这事他恐怕一时半会儿的也处理不好,且等着吧以后还有的闹呢。
碰到这样的扶弟魔孙金海也是倒霉。”
郑淑琴本来还是挺认同曾大力的话的,但是听到扶弟魔不由得开口问道:“什么是伏地魔啊?”
曾大力微微一愣,这是后世的一个网络用语,指的是那些不顾自己的小家,也要无底线的帮衬娘家兄弟和哥哥的女人。
虽然像刘秀梅这样帮衬娘家的人从古至今都大有人在,但是现在还真不流行这个叫法。
其实这个年代的伏地魔比几十年后的更离谱,有些人甚至还叫嚣着“宁舍亲儿一条命,不断娘家一条根。”
在曾大力看来,这纯属是放屁,脑子极度不清醒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有什么能比的上自己的亲生儿女重要?作为父母,哪怕自己的孩子再不孝顺,父母对他们总是怀有一份宽容的。
曾大力自己就是如此,经历了前世的那样的事,他对曾建国只能做到不闻不问,要说有多憎恨,甚至是报复他,毁了他,他还真做不来,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曾大力收回自己的思绪,跟郑淑琴仔细解释了一下所谓的扶弟魔。
郑淑琴听完之后也跟着半真半假的说道:“你别说这三个字放在刘秀梅的身上还真合适。
幸亏我娘家人都明事理,即便有困难也从来不主动找我帮忙。
比起刘秀梅这个女儿来,我还真不合格。”
郑淑琴嫁给曾大力本就是因为家里穷,曾家想帮郑家一把才去下聘的。
虽说这些年郑家都是实在人,不会主动占曾家的便宜。
但是早些年曾家也没少帮郑家,私下给郑家送粮食,郑家才度过了那几年自然灾害。
后来郑家的日子虽然过得一首不如曾家,但是起码不至于挨饿受冻,郑老爷子也不让家里的小辈来给曾大力添麻烦。
曾大力见郑淑琴说这话时有几分失落,赶紧开口说道:“你是不是很长时间没回娘家了?
我刚好发了工资,你得空了买点东西回去看看他们吧。
岳父岳母年纪大了,几个孩子也都不用你操心了,你多回去看望看望他们。
唉,要说这事也怪我,是我忽略了他们。”
说完便从口袋里掏出了七十块钱,他一共发了九十,买米面和桃酥花了五块六毛钱,他身上剩一些用来吃饭和人情往来,其余的都给了郑淑琴。
郑淑琴见状顿时眉开眼笑了起来,其实她刚刚是开玩笑的。
曾大力一个人挣钱养家己经很不容易了,她结婚的时候她娘就告诉过她,结了婚就是别家的人了,以后一定要以他们的小家为重才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这么多年郑淑琴也一首是这么做的。
但是曾大力重视她的感受,她心里上很满足。
不过没等郑淑琴回娘家,郑家人倒是先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