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大婚,依照古制遵循“六礼”而行,其规格之高远超亲王,可谓是京城中一段备受瞩目的盛事。
纳采问名之时,内务府遵循古礼,以活雁作为重要的礼物。
这活雁,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它在众人的注视下,扑扇着有力的翅膀,仿佛也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大婚增添一份庄重。
钦天监的官员们更是严谨地卜算着男女双方的八字,经过一番仔细的推算与研究,最终批下了“凤凰于飞,星耀紫微”的吉谶。
此吉谶一出,仿佛预示着这对新人的婚姻将会如同凤凰翱翔天际一般美满,如同星辰闪耀在紫微宫一般光彩夺目,引得众人纷纷称羡。
到了纳征大聘这一环节,那场面更是盛大得令人惊叹。
聘礼整整用了七十二抬龙亭来装载,每一抬龙亭都装饰得极为华丽,上面缀满了金箔制成的喜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聘礼之中,有东珠百斛,颗颗圆润,散发着温润的光泽;有赤金马鞍,雕刻精美,尽显皇家的尊贵;还有辽东貂皮,毛色光亮,柔软顺滑,彰显着储君的威严与尊贵。
而乌拉那拉府的回礼也是毫不逊色,妆奁多达一百二十八抬。
青鸾纹檀木箱一个接着一个排列着,箱内填满了苏绣云锦,那精美的绣工,每一针每一线都仿佛倾注了匠人的心血;还有珐琅宫灯,造型独特,色彩斑斓,宛如蜿蜒的巨龙一般。
如此丰厚的回礼引得京城的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争睹这一场面。
亲迎之礼当天,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之中。胤礽身着玄纁衮冕九章,这身服饰极为考究,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每一个图案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他的冠上垂着九旒白玉珠,随着他的走动,珠子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
而宜修则头戴双博鬓翟鸟纹凤冠,这凤冠制作得极为精美,上面的翟鸟纹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展翅高飞。
她身着青罗翟衣,上面绣着金雉羽,手持却扇遮面,由十六名内监抬着鎏金凤舆入宫。仪仗队伍浩浩荡荡地经过午门中道时,钟鼓齐鸣,声音响彻云霄。
要知道,这午门中道唯有帝后大婚之时才可以开启,如此高的规格,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场大婚的隆重。
柔则站在神武门侧,远远地望见了那凤舆,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嫉妒与不甘,指甲深深地掐进了掌心,以至于渗出血来。
洞房之内,红烛高烧,那跳跃的火苗仿佛也在为新人的幸福而欢呼。
百子帐上悬着白玉双鱼佩,那玉佩温润洁白,象征着新人的生活将会如鱼得水,幸福美满。
喜床之上撒满了莲子、花生,寓意着早生贵子。
当胤礽以玉秤挑起宜修的盖头时,宜修的脸颊染上了一抹如霞的胭脂,她却扇之后,露出了含泪的笑靥,轻声说道:“结发为君妻,白首不相离。”那声音轻柔而坚定,仿佛许下了一生的承诺。
就在这温馨的时刻,胤礽拿出了美颜丹、健体丹、避毒丹三丸喂入她的口中。
这丹药遇津即化,宜修顿时觉得西肢有暖流涌动,仿佛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她的身体里流淌。
她的眸中光华流转如星,肌肤也透出了珍珠般的光泽,整个人仿佛焕然一新。
胤礽紧紧地扣住她的十指,坦诚地向她诉说着“排异之症”:“自潭柘寺赠玉那日,孤便知天命独许你我。
此身若触他女,便如万蚁噬心……”宜修听了这番话,心中震撼不己,一时失语,泪水忍不住落于鸳鸯锦被之上,她哽咽着说道:“天家竟有真情如斯,臣妾…死生不负!”
婚后三日,宜修在毓庆宫正殿召见了内务府总管。
她展现出了雷霆手段,当场杖责了克扣宫婢月例的掌事太监,那板子一下又一下地打在太监的身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她的威严。
她还将赃银十倍偿予受害宫女,让那些宫女们感受到了公平与正义。另外,她赏给崔槿汐翡翠镯,并擢升她为掌事姑姑,这一举动让东宫上下都为之肃然起敬。
宜修可谓是一位极具才能和智慧的女子,她肩负着管理偌大东宫的重任,却能将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在东宫的治理中,宜修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她赏罚分明,对于表现出色的宫女太监,她会给予丰厚的赏赐,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而对于犯错的人,她也绝不姑息,会根据情节的轻重给予相应的惩罚。同时,她还以仁爱之心对待宫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宫女还是太监,都能感受到她的关怀和温暖。这种恩威并施的管理方式,让她在东宫迅速树立起了崇高的威信,众人对她都心悦诚服。
在处理事务方面,宜修更是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她不会因为个人的喜好或偏见而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始终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情。
就连康熙偶尔过问东宫事宜时,也不禁对她的处理方式点头称赞,称赞她持家有方,足以为六宫之表率。
胤礽拥有前世的记忆,这使他在处理政治事务时具有独特的优势。他深知历史的发展脉络,能够准确预测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危机。
在面对“托合齐结党案”这样的重大隐患时,胤礽通过系统的辅助,提前察觉到了其中的端倪。他果断采取行动,利用预警机制迅速处理掉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因素,从而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政治风暴的爆发。
而在“矾书案”中,胤礽同样展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沉稳干练。他巧妙地化解了这一棘手的局面,不仅保护了自己,还维护了朝廷的稳定和尊严。
在日常的政务处理中,胤礽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果断。他善于分析问题,能够迅速找到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他的决策往往既符合实际情况,又能兼顾各方利益,因此赢得了康熙皇帝的高度认可和倚重。
就在宜修将东宫治理得蒸蒸日上之时,宫中却悄然传出了一些流言蜚语。有人说宜修手段过于狠辣,杖责太监之举是在立威,并非真心为宫女着想。这些流言很快传到了宜修耳中,她心中不免有些烦闷。
胤礽得知此事后,安慰她道:“你治理东宫公正严明,本就是为了维护宫中秩序,不必在意这些流言。”宜修微微点头,却仍有些忧虑。
而此时,朝堂上也并非风平浪静。有大臣暗中嫉妒胤礽的才能,开始在康熙面前旁敲侧击,试图诋毁他。康熙虽表面不动声色,但心中也不免有所疑虑。
胤礽敏锐地察觉到了朝堂上的暗流涌动,他一方面更加用心地处理政务,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也提醒宜修在宫中行事更加谨慎,以免被人抓住把柄。
宜修深知此事的严重性,她收敛了一些锋芒,却依旧保持着对东宫的严格管理,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向众人证明自己的真心与能力。
回想起大婚夜,那红烛摇曳的洞房内,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大婚前用的匏瓜被剖成两半,系上了五色丝线,这象征着阴阳相合,夫妻二人从此将携手共度一生。
洞房里的烛光微微摇曳,仿佛在为这对新人祝福。匏瓜被放置在桌子中央,那两半匏瓜,一半代表着阳,一半代表着阴,五色丝线将它们紧紧相连,寓意着两人的命运从此交织在一起。
当二人饮尽琥珀酒时,烛火摇曳得更加厉害,映着胤礽眼中的水光。他的目光落在妻子身上,充满了深情和温柔。他轻轻说道:“两世辗转,终得圆满。”
这句话如同一股暖流,流淌过妻子的心田。她抬起头,与胤礽的目光交汇,眼中也泛起了感动的泪花。这一路走来,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和磨难,但此刻,所有的艰辛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
胤礽的声音充满了幸福与满足,仿佛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他缓缓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妻子的脸庞,感受着她的温暖。这一刻,时间似乎都停止了,只有他们彼此的呼吸和心跳,交织成一首美妙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