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带青涩小姨子逃荒开始

第126章:停电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从带青涩小姨子逃荒开始
作者:
冰封的暴风大剑
本章字数:
10416
更新时间:
2025-06-19

在传统技艺培训班里,有几个年轻人因为争抢有限的学习资源产生了摩擦。其中一个叫小刚的年轻人,觉得另一个叫小强的总是抢占老师的指导时间,导致自己学习进度缓慢。

“小强,你能不能别老是霸着老师问这问那的,我们其他人也想多学点东西呢!”小刚忍不住抱怨道。

小强也不甘示弱:“我这是积极学习,谁让你自己反应慢,老师讲的东西我都消化得快,当然要多问点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差点动起手来。其他学员赶忙把他们拉开,并将这件事告诉了培训班的负责人傻柱。

傻柱急忙赶来,皱着眉头说:“你们俩这是干嘛呢!咱们办培训班是为了传承手艺,不是让你们来吵架的。大家都是为了学好传统技艺,有什么问题不能好好说?”

小刚气呼呼地把原因说了一遍,傻柱听后,思索片刻说道:“这样吧,咱们制定个规则,每个人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向老师请教问题,这样公平合理,大家都能学到东西。”

小强听了,虽然心里还有些不服气,但也觉得这个办法确实比较公平,便不再吭声。小刚也点头表示同意。经过这件事,培训班的学习秩序好了很多,大家都能更有序地学习传统技艺。

与此同时,在与企业合作提供就业机会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分歧。一家文化企业提出,希望学成的年轻人能长期在企业工作,并且要按照企业的模式对技艺进行批量生产。

但有些年轻人觉得这样会失去传统技艺的原汁原味,更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创作风格,走个性化的发展道路。

“咱们学这些传统技艺,就是为了保留它们的独特性,要是都按企业的要求批量生产,那和流水线产品有什么区别?”一个年轻人说道。

另一个年轻人也附和:“对呀,咱们得坚持自己的风格,不能为了就业就妥协。”

而一些比较务实的年轻人则认为:“就业机会难得,先有个稳定的工作,再慢慢发展自己的风格也不迟。”

两拨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还闹到了易中海那里。

易中海耐心地听完双方的想法,说道:“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咱们和企业合作,是为了给大家提供发展机会,但也不能丢了传统技艺的根。要不这样,咱们和企业再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在保证传统技艺特色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规模化生产。对于想保持个性化发展的年轻人,企业也可以提供一些展示平台和推广资源,帮助他们发展。”

大家听了易中海的建议,觉得有商量的余地。于是,许大茂代表西合院与企业进行再次沟通。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企业最终同意在尊重传统技艺特色和年轻人创作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一部分年轻人选择进入企业工作,同时企业也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自主创作空间;另一部分年轻人则在企业的帮助下,走上了个性化发展的道路,通过参加各种展览、文化活动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在西合院文化进校园活动中,也不是一帆风顺。有家长担心参与这些活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愿意让孩子过多参与。

“孩子现在学习任务这么重,参加这些活动耽误时间,万一成绩下降了怎么办?”一位家长忧心忡忡地说。

为了打消家长们的顾虑,秦淮茹和志愿者们专门组织了一场家长会。

秦淮茹在会上说道:“各位家长,咱们开展西合院文化进校园活动,并不是让孩子们不学习,相反,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有很多好处。西合院文化里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像建筑涉及到数学、物理知识,传统技艺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些都能促进孩子们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且,适当的文化活动还能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志愿者们也纷纷分享了一些孩子们参与活动后的积极变化,比如更有耐心了,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听了这些解释和案例,家长们的态度逐渐转变。一些原本坚决反对的家长也表示愿意让孩子适度参与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到了西合院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庆典。往年都是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筹备,可今年却因为一些小事闹得不太愉快。

在讨论庆典活动安排时,张大妈和李大妈因为活动场地的布置风格产生了分歧。

张大妈觉得应该遵循传统,按照老样子布置,突出节日的庄重感。“咱们这是传统节日,就得有传统的样子,不能瞎改。”张大妈说道。

李大妈则认为可以融入一些现代元素,让活动更有吸引力,特别是吸引年轻人参与。“时代不同了,加点现代元素,孩子们也更喜欢,不然老是老一套,他们都不愿意参加了。”李大妈反驳道。

两人互不相让,其他居民也分成了两派,支持张大妈的觉得传统不能丢,支持李大妈的认为要与时俱进。场面一度陷入僵持。

易中海看着大家争论不休,拍了拍手说:“大家先别吵了。其实张大妈和李大妈的想法都有道理。咱们可以这样,一部分场地按照传统风格布置,保留节日的原汁原味;另一部分场地融入一些现代元素,这样既照顾到了传统,又能吸引年轻人。”

大家听了易中海的建议,觉得这个办法两全其美,于是纷纷表示赞同。就这样,一场关于活动场地布置风格的争论得以平息,大家又开始齐心协力地筹备传统节日庆典。

庆典当天,西合院热闹非凡。按照传统风格布置的场地,挂着大红灯笼,张贴着传统的节日剪纸,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融入现代元素的场地,则摆放着一些用灯光打造的西合院造型装饰,还设置了电子展示屏,循环播放着西合院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孩子们在院子里欢快地跑来跑去,有的学着大人的样子张贴春联,有的围在美食制作区,看着长辈们制作传统节日美食。年轻人则在现代元素区域,拿着手机拍照打卡,分享到社交平台上。老人们坐在一旁,看着热闹的场景,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然而,庆典结束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因为参加活动的人多,产生了大量垃圾,而负责清理卫生的几个居民因为一些琐事发生了争吵。

“你们怎么回事,这边垃圾都没清理干净,就跑那边去了,这活儿还干不干了?”王大爷对着几个年轻人说道。

“王大爷,我们这不是想着两边一起清理能快点嘛,您别这么挑剔。”一个年轻人回应道。

“我这怎么是挑剔,这卫生清理不干净,院子里一股味儿,像什么话!”王大爷生气地说。

争吵声引来了其他居民,大家纷纷劝说。这时,三大爷走了过来,推了推眼镜说:“大家都别吵了。卫生清理确实很重要,咱们得有个合理的分工。这样吧,咱们划分一下区域,每个人负责好自己的区域,清理完后再互相帮忙检查,确保没有遗漏。”

大家听了三大爷的话,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便不再争吵,各自按照分工继续清理卫生。经过一番努力,西合院又恢复了整洁干净。

随着西合院文化传承工作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传统技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几个年轻人的作品在一些文化展览中获得了奖项,这原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大院里却传出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有些居民觉得这些年轻人能获奖,是因为在评选过程中走了后门,不然怎么可能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我看他们就是找了关系,不然就他们那手艺,能得奖?”一位居民小声嘀咕道。

这话传到了获奖年轻人的耳朵里,他们感到既委屈又气愤。

“我们没日没夜地练习手艺,付出了多少努力,他们怎么能这么说!”一个获奖的年轻人说道。

“就是,我们靠的是真本事,他们这是嫉妒!”另一个年轻人附和道。

易中海得知此事后,再次召集大家开会。

“咱们都是一个大院的,应该相互支持,不能无端猜疑。孩子们能获奖,是他们努力的结果,也是咱们西合院的荣誉。咱们应该为他们高兴,鼓励更多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而不是在这里说风凉话。”易中海严肃地说道。

那些传出谣言的居民听了,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纷纷低下了头。经过易中海的调解,大院里的气氛又恢复了和谐,大家对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也更加支持和鼓励了。

在西合院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虽然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正是通过一次次解决这些问题,大院里的居民们更加团结,西合院文化也在这种团结和坚持中,不断传承和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随着西合院文化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周边一些社区也开始效仿西合院,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可有些社区在举办活动时,为了吸引眼球,过度夸大宣传,甚至抄袭西合院的活动模式,却没有真正理解和传承文化内涵。

西合院的居民们得知后,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他们这样抄袭,还过度宣传,把文化活动搞得变了味,这可不行。”傻柱说道。

“对呀,咱们得想个办法,让大家知道文化传承不是这么简单的事。”秦淮茹附和道。

于是,易中海带着几位居民代表,主动去和周边社区沟通。

易中海对周边社区的负责人说:“咱们开展文化活动,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搞噱头。你们可以借鉴我们的经验,但一定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周边社区的负责人听了,有些羞愧地说:“易大爷,您说得对。我们之前确实考虑得不够周全,以后一定会改正。”

经过这次沟通,周边社区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重新规划文化活动,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而西合院和周边社区之间,也因为这次沟通,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大家经常相互交流文化传承的经验和心得,共同为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然而,在西合院内部,因为频繁地开展文化活动,占用了大家不少时间和精力,有些居民开始抱怨起来。

“这天天搞活动,我自己的事儿都没时间做了,这日子还过不过了?”刘大爷说道。

“就是,虽然是为了西合院文化传承,但也不能不顾及我们的生活呀。”孙大妈也跟着说道。

易中海听到这些抱怨后,再次召集居民开会。

“我知道最近大家为了西合院文化传承,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确实很辛苦。但咱们的努力也有了成果,西合院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接下来,咱们可以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尽量不影响大家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西合院文化传承工作,毕竟这是咱们共同的事业。”易中海说道。

大家听了易中海的话,觉得他说得在理。于是,经过讨论,大家一起制定了一个活动时间表,合理安排文化活动的时间和频率,确保既不耽误居民的日常生活,又能持续推进西合院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一次传统技艺展示活动中,一位外国友人对西合院的传统木工技艺非常感兴趣,想要学习。但由于语言不通,交流起来有些困难。

负责教学的老师傅虽然手艺精湛,但不懂外语,急得满头大汗。这时,二大爷家孙子自告奋勇,充当起了翻译。

在二大爷家孙子的帮助下,外国友人开始学习木工技艺。可在学习过程中,外国友人的一些操作习惯和理念与传统木工技艺产生了冲突。

外国友人觉得一些传统的木工工具太落后,想用现代的电动工具代替,这样效率更高。但老师傅认为传统工具才能体现木工技艺的精髓,坚持让外国友人使用传统工具。

二大爷家孙子在中间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如何调解。他把情况告诉了易中海。

易中海想了想说:“咱们可以让外国友人先体验一下传统工具的魅力,等他熟练掌握了,再尝试使用现代工具,看看两者有什么不同。这样既能让他学习到传统技艺,也能让他有自己的创新空间。”

二大爷家孙子把易中海的建议翻译给外国友人,外国友人听后表示同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外国友人不仅熟练掌握了传统木工技艺,还将一些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制作出了一件独特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赏。

随着西合院文化传承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院里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虽然时不时还是会有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小摩擦,但在易中海等长辈的调解下,总能化干戈为玉帛。西合院文化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大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传承和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又到了一年的年底,西合院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年终总结活动,回顾这一年来西合院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展望未来。

活动当天,西合院装饰一新,挂满了彩灯和横幅。居民们早早地就来到院子里,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易中海站在院子中间,清了清嗓子说道:“大家伙儿,咱们这一年为了西合院文化传承,经历了风风雨雨,遇到了不少问题,但咱们都一一解决了。这一年咱们取得的成绩大家都有目共睹,从文化宣传到传统技艺传承,从与外界的合作到影响周边社区,咱们西合院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

傻柱接着说:“对呀,这都多亏了大家的努力。就说那些传统技艺培训班的孩子们,现在手艺一个比一个好,以后咱们西合院文化传承就靠他们了。”

秦淮茹笑着说:“还有咱们和企业的合作,为年轻人提供了发展机会,也让西合院文化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进校园活动也让更多孩子了解和喜欢上了西合院文化。”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这一年的收获和喜悦。然而,在活动进行过程中,突然停电了。院子里一下子陷入了黑暗,大家都有些慌乱。

“这怎么回事啊?大过年的,怎么停电了!”有人喊道。

傻柱连忙说:“大家别急,我去看看是不是保险丝烧了。”说着,他就摸黑朝电闸方向走去。

不一会儿,傻柱喊道:“找到了,是保险丝断了,我换一根就好。”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