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1980

第231章 库存电扇的老大难问题

加入书架
书名:
工业霸主1980
作者:
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本章字数:
10526
更新时间:
2025-06-30

夜,已经深了。

浦东开发办招商引资处的办公室里,只有陆家明这一扇窗还亮着刺眼的白光。

他的面前,摊开着十几页稿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有的地方还用红笔画着圈,标注着星号,旁边是反复修改的痕迹。烟灰缸里,已经塞满了烟头。

黄启元那句“能不能说服那帮老狐狸,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如同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陆家明知道,明天那场碰头会,将是一场真正的硬仗。

他面对的,将不仅仅是上级领导,更是规划、财政、土地这三个在新区建设中最核心、也最强势的部门的负责人。这些人,个个都是在机关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看待问题的角度远比自己更加刁钻和现实。

兴奋的潮水退去后,陆家明也冷静了下来。他强迫自己站在黄启元的,甚至是那些潜在反对者的立场上,去审视远风集团这份“石破天惊”的方案。

风险。

巨大的风险。

这才是他们首先会看到的东西。

“用工业消费品换国有土地”,这本身就触碰了最敏感的神经。国有资产的估值、土地出让的法规、政策的公平性、后续的影响……黄启元提出的那三点,就像三座无法绕开的大山,任何一点处理不好,都可能引发巨大的震荡,甚至断送一批干部的政治前途。

尤其是估值问题。

陆家明拿起一支笔,在稿纸上重重地写下“估值”两个字,然后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远风集团说他们的产品值一个亿,就真的值一个亿吗?

市场零售价、出厂价、成本价……这里面的差距有多大?远风集团作为一家企业,追求利润是天性。他们提出这个方案,固然有其战略考量,但要说他们不图谋商业利益,那是自欺欺人。

他们会不会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把积压的库存,甚至是过时的、有瑕疵的产品,以市场最高价打包塞给政府,来换取浦东最优质的土地资源?

“库存电扇的老大难问题”——这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在陆家明脑中闪过。

这不是没有可能!任何一家大型家电企业,都会面临产品更新换代带来的库存压力。如果能通过这种方式,将本应折价清仓的库存,变成了换取未来发展根基的“硬通货”,那远风集团这笔买卖可就做得太精明了!

而浦东管委会,会不会成了那个“冤大头”?

想到这里,陆家明后背渗出了一层冷汗。他意识到,这很可能会成为明天会上,财政局和土地局那帮人攻击这份方案最锐利的矛头。

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陆家明掐灭了烟头,目光重新落回报告上。他深吸一口气,笔尖在纸上飞快地移动起来,将自己的思考,一条条、一款款地细化、深化,变成可以拿到台面上交锋的武器。

这一夜,陆家明无眠。

……

第二天上午九点整,浦东开发办招商引资处处长办公室。

烟雾缭绕。

黄启元坐在主位上,表情严肃。他的左手边,是陆家明,双手紧紧地捏着那份连夜赶出来的报告,手心已经微微出汗。

右手边,则是三位气场十足的中年干部。

坐在最前面的是规划局的张局长,一个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男人。他以严谨和刻板著称,浦东的每一寸土地要怎么用,在他眼里都必须符合最长远的科学规划,不容许丝毫的随意变动。

中间的是财政局的李局长,体态微胖,笑起来像个弥勒佛,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位“李弥勒”是开发办的“铁算盘”,任何想从他手里多抠一分钱的项目,都会被他用放大镜审视得底朝天。他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最后一位是土地局的王局长,皮肤黝黑,不苟言笑,像一块沉默的岩石。土地,是浦东新区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在他看来,每一块土地的出让,都必须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容不得半点儿戏。

这三位,正是黄启元口中的“老狐狸”。

“人都到齐了,咱们开会。”黄启元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全场,“时间宝贵,我就开门见山了。昨天,凤栖市的远风集团,通过家明同志,向我们提交了一份合作方案。方案的核心内容,我想大家手里这份材料已经写得很清楚了。简单说,就是他们出价值数亿元的家电产品,用来置换我们浦东核心区域的等值建设用地。家明,你作为主要接洽人,先详细介绍一下情况,再谈谈你的看法。”

“是!”

陆家明站起身,强压下内心的紧张,用尽可能平稳的声音,将他与王奎山的会面过程,以及方案的核心逻辑,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最后,他深吸一口气,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各位领导,我认为,这份方案虽然形式上大胆出位,但它精准地抓住了我们当前工作的几个核心痛点。第一,解决了动迁补偿的资金缺口问题,可以为我们节省下数以亿计的宝贵现金。第二,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动迁补偿方案的吸引力,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速动迁进程。第三,成功引进了远风集团这样的标杆企业,为我们后续的招商引资工作,树立了一个极佳的样板。这是一份对政府、对百姓、对企业,可能实现‘三赢’的阳谋!我个人建议,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积极促成!”

陆家明的话音刚落,财政局的李局长就笑呵呵地开口了,但那笑容里却带着一丝锐利。

“家明同志很有热情,看问题也很敏锐嘛。”他慢悠悠地端起茶杯,“不过,我这个人是搞财政的,习惯了先把丑话说在前面。这笔账,恐怕没那么简单吧?”

他放下茶杯,看向众人:“我就提一个最核心的问题,估值。他们远风集团说自己的产品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一台电风扇,他们在商场里卖一百块,可它的出厂成本是多少?五十?还是三十?我们拿的是真金白银、一分一厘都做不得假的国有土地,去换他们那一堆我们连成本都摸不清的家电产品。这要是换了,性质是什么?这叫国有资产流失!这个责任,谁来背?我可背不起。”

李局长的话音未落,规划局的张局长便推了推眼镜,冷冷地补充道:“我不管估值,我只管规划。我们浦东新区的土地利用,是有着严格的、科学的、长远的规划的。今天可以用电风扇来换地,明天是不是谁家生产的水泥、钢筋,也能来换地?那我们的土地出让制度还要不要了?我们的城市规划岂不成了可以随意交易的菜市场?这个口子一旦打开,后患无穷!这是原则问题,没得商量!”

土地局那位沉默的王局长,此刻也终于开了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我同意张局长和李局长的意见。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在浦东。土地出让,就应该走公开、透明的招拍挂流程,让市场来定价,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这种‘以物易物’的模式,闻所未闻,简直是胡闹!传出去,人家会怎么看我们浦东开发办?说我们拿国家的宝贝去换人情、搞利益输送吗?”

三位局长,三连击!

每一击都精准地打在方案的要害上,言辞犀利,态度坚决。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仿佛降到了冰点。

陆家明感觉自己的额头瞬间就见了汗。他预想到了反对,却没想到反对的声浪会如此之大,如此之决绝,几乎是不留任何余地。

黄启元面无表情,只是静静地看着陆家明,似乎在等着他如何应对这个局面。

陆家明死死地攥着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他知道,如果自己此刻被问住,那这件事就真的“到此为止”了。

他猛地抬起头,迎着三位局长审视的目光,用一种近乎吼出来的声音说道:“三位领导的担忧,非常有道理!这些问题,也正是我昨天晚上想了一整夜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否定一个能解决我们燃眉之急的巨大机遇!”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但思路却前所未有的清晰。

“首先,关于李局长您最担心的估值问题!我的建议是,我们决不能听凭远风集团的一面之词!我们必须成立一个由财政、物价、工商、审计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具有绝对权威的‘专项资产评估小组’!”

“评估的标准是什么?不是他们的出厂价,也不是所谓的内部成本价,而是在市场上公开流通的、国家物价部门核准的、老百姓认可以的——全国统一零售价!这个价格是公开透明的,是写在价签上,谁也做不了假的。至于成本和利润,那是远风集团自己的事情,我们不关心。我们只关心,我们提供给动迁户的补偿,在市场上值多少钱!这批家电,对于获得它的老百姓而言,它的价值就是零售价!对于我们政府而言,我们安抚民心、推动工作的‘政治价值’,更是无法用成本来衡量的!”

“至于您担心的他们用积压库存来糊弄我们,这个问题就更简单了!我们可以在合同里明确规定,所有用于置换的家电,必须是指定型号的、当年生产的、符合国家最高质量标准的新品!由我们的评估小组和技术监督部门联合开箱验货,一台台地验!但凡有一台不符合要求,整批退回,合作立即终止!我不相信,远风集团会为了耍这点小聪明,而放弃整个浦东的市场和未来!”

陆家明一口气说完,语速极快,掷地有声。

财政局的李局长微微一愣,脸上的笑容收敛了许多,陷入了思索。

陆家明没有停顿,立刻转向规划局的张局长。

“张局长,我完全理解您对规划严肃性的坚持。但是,我们必须分清‘常规’和‘特例’。远风的方案,不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土地出让常规模式,而是针对我们当前‘动迁补偿资金严重不足’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将其定性为‘支持浦东开发建设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下的创新性试点’,仅此一例,下不为例!我们在所有的官方文件和批复里,都要把这个性质说清楚,把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时间都框得死死的!我们不是在破坏规则,我们是在现有规则框架下,为了解决重大难题,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改革,不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吗?如果什么都等有现成规则了再去做,那还要我们这些开拓者干什么?”

规划局的张局长眉头紧锁,镜片后的目光闪烁不定,显然也被这番话触动了。

最后,陆家明看向了土地局的王局长。

“王局长,您说土地应该走招拍挂,我一百个赞成!但在当前,我们有比单纯卖地更重要、更紧迫的任务,那就是‘动迁’!动迁问题不解决,老百姓不搬走,我们手里哪有干净的、可以拿去招拍挂的‘熟地’?都是纸上富贵!远风的方案,本质上不是‘买地’,而是‘造地’!他们用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影响力,帮助我们扫清了土地开发的第一个,也是最难的一个障碍。他们是把一块烫手的‘生地’,变成了未来可以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税收和就业的‘熟地’和‘金地’!这难道不是实现了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吗?”

一番话说完,整个办公室里鸦雀无声。

三位局长都沉默了。他们看着眼前这个满脸通红、双眼布满血丝,但逻辑清晰、斗志昂扬的年轻人,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审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陆家明都正面回应了。而且,他不仅仅是辩解,更是提出了一套初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思路。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热情”了,而是建立在深度思考之上的“担当”。

许久,黄启元才缓缓地鼓了鼓掌。

“说得好。”

他看着三位同僚,沉声说道:“家明的这番话,也是我想说的。各位,浦东开发,是国家战略,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还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远风集团的这个方案,是野,是险,但更是‘奇’!是一步奇招!它能不能成,现在谁也说不准。但我们不能因为怕担责任,就把它一棍子打死。”

黄启元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然后猛地停下,做出了决断。

“我提议,成立一个由我牵头,家明任副组长,规划、财政、土地三个局各派一名副职领导参加的‘远风项目可行性研究与方案设计小组’。”

“小组的任务,不是去讨论该不该做,而是去研究‘如何能做成’,以及‘如何规避风险’!把家明刚才提到的所有应对措施,比如资产评估、合同细则、政策定性、舆论引导等等,全部给我细化成一份权责分明、流程清晰、无懈可击的正式报告!”

“一个月!我给大家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我们拿着这份报告,去向管委会主要领导,去向市里汇报!天塌下来,我黄启元第一个顶着!”

黄启元的话,如同一颗定心丸,让办公室里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消散。

三位局长对视了一眼,最终,都缓缓地点了点头。

“我同意。”土地局的王局长第一个表态。

“可以试试。”规划局的张局长也点了头。

财政局的李局长则看着陆家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小陆,你们这报告要是写不严谨,让我发现里面有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我可饶不了你!”

“保证完成任务!”陆家明激动地挺直了腰杆,声音洪亮地回答。

一场内部的风暴,在黄启元的力排众议之下,化为了一股推动事情向前发展的巨大合力。

……

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凤栖市。

远风集团,董事长办公室。

秦奋挂断了王奎山打来的长途电话,电话里,王奎山用简短而隐晦的语言,向他通报了浦东方面已经成立“专项研究小组”的消息。

一切,尽在掌握。

秦奋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下方已经初具规模、生机勃勃的远风产业园。

他知道,对于浦东那些官员来说,“电扇换地”是一场豪赌。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场豪赌背后真正的底牌,并不仅仅是几十万台能解决动迁问题的电扇。

真正的底牌,是远风集团本身。是他秦奋准备在浦东这片热土上,掀起的一场更加波澜壮阔的产业风暴。

电扇,只是敲门砖。

他要换来的,是整个远风集团,乃至未来中国高端制造业,在下一个十年、二十年里,逐鹿全球的桥头堡!

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