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美洲帝国:日月旗的应许之地

第101章 朱高煦的抉择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美洲帝国:日月旗的应许之地
作者:
忠诚的小将
本章字数:
8626
更新时间:
2025-07-02

陈祖义的船队满载而归,给朱高煦带来了第一笔来自中美洲的横财。但这笔财富,也带来了一个难题,这笔钱该怎么花才能带来最大的收益?

书房内,灯火通明。

朱高煦没有看那些堆积如山的文书,只是安静地坐在桌前。他的手指间,两枚刚刚铸好的五钱金币在缓缓转动,冰凉的触感和沉甸甸的分量,不断提醒着他这笔钱的来源—中美洲那源源不断的巨大金矿。

陈祖义没有让他失望,成功从中美洲私掠到了第一桶金。私掠政策的第一步,走通了。

可这喜悦仅仅持续了片刻。

这四斤半黄金,连同那些青铜器熔铸成的金币与铜币,与其说是财富,不如说是一份考卷。这笔钱,就是第一笔财富,怎么投资,投资在哪里,将直接决定这个新生政权的未来走向。

他的脑海中,三个选择如同三条岔路,清晰地摆在面前。

第一个选择,投资基础教育。

他起身踱步到窗边,夜色中,远处工地的轮廓依稀可见,那里正在兴建新明的第一批专业技术学校。但这还远远不够。

“全民识字,开启民智,教化土著……”

这些词语在他心中反复盘旋。这是一个穿越者,最本能的渴望,就是强国,不要走封建主义的旧路。他要建立的,是一个中西结合的国家,而不是换了地方的另一个大明。教育,是撬动这一切的基石。有了这笔黄金,他可以立刻下令印刷更多的《三字经》和《百家姓》,可以修建更多的蒙学,让那些跟随他来到新大陆的汉人子弟,以及那些愿意归化的原住民孩童,都能读书识字。

可现实的寒意,瞬间就扑灭了这团热火。

新明的子民如今散落在从大湖区到新威海的广袤土地上,人口稀少,定居点分散。人少花费也少但是教育投入终归是一个长期工程,也是一个金钱投入但是不产出经济回报的工程。这需要一个强大的经济才能支撑。

把首笔获得的财富,投入到一场短期内完全看不到回报的扫盲运动中?钱砸进去,可能连个水花都看不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等得起十年,可这个刚刚降临在陌生大陆的国家,等得起吗?

这个选择最高尚,也最奢侈,奢侈到不切实际。

朱高煦的视线从远处收回,落在了墙上那副巨大的新大陆地图上。

第二个选择,投资基础设施。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连接着新京、新上海、新杭州、新郑州、新威海这五个主要的定居点,以及更远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的前哨站。

“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后世的至理名言,此刻显得如此正确,又如此沉重。

用这笔钱,组织人力,沿着海岸线修建一条贯穿南北的“直道”,或者,投入新京的造船厂,扩大规模,建造更多、更大的近海商船。无论是哪一种,都能极大地促进内部的人员与物资流通,降低运输成本,从而强化他对这片辽阔疆域的控制。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

修一条像样的大路,需要多少人力?多少物力?需要耗费多少时间?新明最缺的就是人!把宝贵的人力从农田和矿场上抽调出来,去干这种几年内都未必能完工的工程,无异于杀鸡取卵。

而且货物流通,在如今人少的情况下也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是可以规划几个直道项目,但是可以先规划着,慢点推进,一步一步来。

基建是国家的命脉,是长远之利。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这笔黄金必须用在能立刻看到效果的地方,而不是注入一个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才能有所产出的无底洞。

朱高煦坐回桌案后,烦躁地揉了揉眉心。

前两个选项,一个太慢,一个太耗。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第三个选择上。

发展海外贸易。

“贸易……烟草……黄金……‘买人’!”

他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这才是眼下最急迫,也最能立竿见影的方案!

利用陈祖义这条线,源源不断地从中美洲掠取黄金白银。同时,将新大陆的特产,例如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的烟草、优质的木材,打包运往大明。

然后,用这些在新大陆不值钱,但在旧大陆没有或者较为缺少的东西,去大明富庶的东南沿海,换取这个新生帝国最宝贵的战略资源——人!

只要有足够的人口,基建的大部分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而教育也将会在有了贸易这个巨大血包的带领下,更好的投入。

但这其中的风险,也同样巨大。

茫茫大西洋、印度洋,风暴、暗礁、疾病,任何一个意外都可能让船队有去无回。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风险。

他那个仁厚的太子大哥,朱高炽,会怎么看?

一个就藩海外的亲王,组建庞大的远洋船队,公然与大明进行贸易。朱高炽或许可以容忍他在海外就藩,但绝不会容忍他将手伸回大明,与那些本就盘根错杂的士绅、商贾搅和在一起。这会触动朝廷最敏感的神经。

直接以“大秦”或者“汉王”的名义派出官船?那绝对不行,非常容易暴露。

书房内陷入了死寂,只剩下灯花偶尔爆裂的轻响。

朱高煦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笃,笃,笃……每一个选项的利弊在他脑中反复冲撞,让他头痛欲裂。

教育是未来,基建是根基,贸易是活路。三者都至关重要,却又相互矛盾。他手里的资源,只够他走一条路。

走错了,万劫不复。

他的目光在书桌上烦躁地扫过,掠过一卷卷文书。最后,他的视线停在了一份文件的封皮上——《私掠许可证》。

许可证……

非官方名义……

公司!

一道电光猛地在他脑中炸开!那个困扰他许久的死结,瞬间被劈得粉碎!

一个名字在他脑中猛地炸开!

东印度公司!

无论是荷兰的VOC,还是英国的EIC,这些在后世搅动全球风云的庞然大物,其本质不就是官方套着一层马甲下场当商人吗!

它们以公司的名义,行使着远超一般贸易公司的权力,甚至可以发动战争,建立殖民地!

自己为什么非要用“藩王”的身份去跟大明贸易?

为什么要让“大秦帝国”这个刚刚诞生的政治实体,赤膊上阵,直接暴露在旧大陆那些老狐狸的眼皮子底下?

他完全可以成立一个“公司”!

一个由他朱高煦个人出资,并占据绝对控股权的商业实体!

一个由皇权在幕后掌控,垄断全部海外贸易,再通过释放少量股权,将整个大秦上层精英的利益都死死捆绑在一起的巨兽!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再也无法遏制,在他脑海里疯狂滋生,瞬间就构建起一个完整而大胆的蓝图。

首先,完美地规避了政治风险。

对于大明朝廷,对于他那位仁厚的大哥朱高炽而言,这不再是汉王朱高煦的官方舰队,而是一家公司的商业行为。

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但也最自由。只要不扯旗造反,老老实实地做生意,谁也挑不出毛病。

套上这层“公司”的壳,就算朝堂上那帮最擅长引经据典、鸡蛋里挑骨头的言官,也找不到攻击的借口。

其次,他遵守了当初的君子之约。

他曾向朱高炽承诺,绝不在马六甲以西扩张势力。

现在,公司的贸易据点,完全可以设在满剌加海峡以东的某个岛屿上,比如婆罗洲,或者干脆找个无人荒岛。

这是商业行为,不是领土占领,更不是帝国的军事扩张,不算违背诺言。

最关键的一点,这家公司,将成为他“买人”的完美工具!

公司的船队,将美洲的黄金、烟草、皮毛运往东方的贸易据点。

然后,与大明的海商进行交易,换取丝绸、瓷器、茶叶,以及……人!

那些在天灾人祸中流离失所的灾民,那些被地主逼到绝路的破产农民!公司完全可以用“招募劳工”、“海外垦殖”的名义,给他们一笔安家费,或者许诺给他们在新大陆的土地,将他们一船一船地运过来!

所有的一切,都在商业的外壳下进行。

资金来源于公司的利润,组织由公司的人员负责,完美地绕开了所有政治上的明枪暗箭。

这简直是公私两便,一石二鸟的绝妙方案!

他,朱高煦,作为公司的最大股东,可以通过这个公司的分红获利。

而这个公司本身,又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泵机,为新明帝国源源不断地吸纳最宝贵的人口,输入最急需的财富!

想到这里,朱高煦连日来的烦躁与纠结一扫而空,一种掌控全局的兴奋感从脚底直冲头顶。

他猛地转身,冲回书案前,重新铺开一张雪白的纸,提笔蘸饱了浓墨。

笔尖悬在半空,微微颤动。

公司的名字叫什么?

笔尖终于落下,五个大字出现在纸上:

东天竺公司。

印度古称天竺,“东印度公司”的威名,就算在后世的历史课本里也是如雷贯耳。

更妙的是,这种垄断贸易的暴利模式,在这个时代完全是降维打击。欧洲的大航海时代还没有正式开启,葡萄牙还有几年才开始真正的海外探索,荷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更是连影子都没有。

要是大秦抢先一步,利用这个模式,能抢占多少先机?

这个名字,平平无奇,毫不起眼,听起来就像大一家从事海外贸易的普通商行。

完美!

紧接着,他的笔尖在纸上飞速游走,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商业帝国蓝图,在他笔下逐渐成型。

股权:

“东天竺公司”为股份制商行。

其中,由汉王朱高煦以个人名义,用陈祖义带回的这笔黄金作为启动资金,先行成立公司。

他个人,必须占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本!

他要的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控制权!

后续,可以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进行融资,让新明帝国的上层精英们,也能分享到海贸的红利。

股东:

拥有东天竺公司股份者,即为公司股东,拥有相应的表决权。

公司任何重大决策,必须获得超过半数股份的同意方能通过。

朱高煦要的不是钱,而是通过股份,将新明帝国所有有实力的人物,都能从中获利,避免人亡政息。

从今往后,公司的利益,就是他们的利益。

公司的发展,就是他们最关心的事!谁敢动公司的蛋糕,就是跟所有人为敌!

特权:

由汉王朱高煦本人,授予“东天竺公司”独家贸易特许权!

垄断大秦帝国与大明的全部贸易航线!

公司有权建立自己的武装卫队和船队,以保护贸易安全。但是只能拥有武装商船而不是去打仗的战舰,武装商船只要能保护好货物就行,如果需要打仗还是需要帝国亲自来。

一把只听命于他本人,悬在新世界所有敌人头顶的,最锋利的刀!

核心业务:

其一,向大明输出美洲特产。烟草、皮毛、黄金、白银,所有在旧大陆能换成钱的东西,都给我往回运!

其二,从大明输入大秦帝国急需的一切!铁器、书籍、药材,以及……人!

人!人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所有的贸易,所有的利润,最终都要服务于这个终极目标!

商行利润的大头,必须用于在大明沿海招募、收买、组织移民,将他们源源不断地运到这片崭新的大陆!

写完最后一笔,朱高煦长长吐出一口气,胸中的块垒尽去。

他看着纸上那份草创的章程,墨迹未干,却仿佛已经能看到一支悬挂着“东天竺公司”旗帜的庞大舰队,劈波斩浪,穿行于大洋之上。

无数的财富在船舱间流转,最终都化为一个又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汉人,踏上这片富饶的土地,在这里生根发芽。

这才是真正的万世基业!

比修建几条石子路,开办几家蒙学,要来得快,来得猛!

朱高煦将笔放下,拿起那份新鲜出炉的公司章程,轻轻吹干了上面的墨迹。

计划已经有了。

现在,该为这家未来的商业巨兽,进行资金的募集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