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第213章 《朕问》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作者:
独孤世遗
本章字数:
5200
更新时间:
2025-06-21

朱慈炅是昨晚抵达龙江码头,为了个郊迎仪式,又绕了一圈,要从正阳门入南京。朱慈炅不知道方向,但他的天工院行走们为此吐槽不已,都申时了,几个人才聚在一起吃午饭。

袁继咸被派出去担任操江(这里差个都字,系统不让输入)御史后,以倪元璐为首,天工院行走只剩下王铎,翁鸿业,阮大铖,蒋德璟,还有孙传庭,杨嗣昌。

不过那个一奏成名的张国维要补入中书,而军事参谋增加了两个,杨文岳和吴阿衡。

这个无品无级的天工院行走越来越香,大家都知道,内阁最初也是这么来的,朱慈炅的天工院行走还文武分置。

张国维在小皇帝那里早挂名了,他进来不算意外。

杨文岳和吴阿衡都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前途大好,是京察大计后回京来升官补缺的。

好官不要,两个人都瞄准了小皇帝的军事参谋,各种活动找关系,杨文岳走的是朱慈炅潜邸旧臣刘宇亮的路子,吴阿衡走的是新任吏部尚书谢陞的路子。

反正不管怎么说,路子都很野。

朱慈炅都没听说过这两人,但这两个推荐他也不好拒绝。刘宇亮推荐的人,“四川老乡”啊,用吧。谢陞刚刚上任,怎么也得给自己钦点的新天官一个面子,何况这个还是天启爸爸表扬过的。

宫里太监找到几人的时候,天工院行走们正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

顺便吐槽南都决策的大人们,点评快到了的新同事,担忧住所和办公地点,比较南北美食,讨论陛下要在南京待多久,用不用把家属接来。

一个二个都已经喝得面红耳赤,醉眼朦胧了。

被紧急召唤的蒋德璟和阮大铖都有点懵,写圣旨倪、王二人更合适啊,他俩都是天工院打杂的。但两个人都不敢怠慢,打来冷水洗了脸,赶紧准备入宫。

剩下几人开始还在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会有急召。

孙传庭看着满满一桌的好酒好菜,突然惊醒,从窗户上探出头去。

“阮集之,你回来。先把账单结了再说,你说了你是地主做东的。”

身边太监跟着,阮大铖哪敢回头,正当理由逃单,他在街上冲酒楼喊。

“让杭州那个结账,他也算半个地主。”

翁鸿业一脸懵,正要起身理论,阮、蒋二人已经小跑着向皇宫而去了。

阮、蒋二人见到朱慈炅的时候,朱慈炅身边只剩下王坤,孙进和邱致中了,其他人都去落实朱慈炅的皇宫安全保障和搬家的事了。

见礼之后,朱慈炅直接说事。

“朕要办一本半月刊,你俩担任主编,孙进担任总监。给你俩加翰林,用翰林院的名义来扩大影响。”

阮大铖、蒋德璟和孙进都面面相觑,孙进终于知道为什么东厂的事要交给李实了,原来是有新任务。

阮大铖和蒋德璟都有些醉熏熏的,将醉未醉,酒气上涌神思昏沉。

阮大铖使劲摇晃了脑袋,想让自己清醒点。

“陛下,什么是半月刊?”

“一本书,类似邸报,每半月出版一次。邱致中,你也有事,要在印刷技术上提供支持。用好纸,好墨,但要不断降低成本。

先定价百文,每期发行五万册,全国各衙门和官员都必须订阅,乡绅士子不强行要求,通过驿传投送,送一本给点分成,也算给驿兵增加点收入。

东厂和锦衣卫要严厉打击类似刊物和盗版,定僭越之罪,罚款抄没,苦役五年。”

阮大铖更糊涂了,一本书怎么僭越了?

“嗯,每期字数要多点,要让抄书的没利润,不如新买一本。通过经济手段,打击盗版。抄书效率低下,可以不算罪,但印刷一定要定重罪。”

朱慈炅自顾自的边思考边说话,根本不理会两个新翰林和两个太监都是一脑门浆糊。邱致中还好,御用监有的是人才,他理解的就是,他的任务就是印书。

阮大铖反应有点迟钝,此时才问。

“陛下内容是什么啊?就臣和蒋中葆两个人写么?”

朱慈炅有些惊讶抬头,朕没有说过内容吗?

“内容嘛,先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朕的日常起居。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天下臣民了解朕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增强君臣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

你们要严格审核,确保所记录的内容真实、客观,既要展现朕的勤勉和担当,又要避免泄露不必要的机密。

第二部分是主要内容,策论。就是朕向天下贤才请教的问题和他们的回答。

朕希望通过向天下贤才请教问题,激发朝野的思考和讨论,汇聚各方智慧,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开始时,内容要丰富多样,鼓励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形成热烈的讨论氛围。

你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精心编辑这部分内容,通过合理的选题和引导,使讨论朝着对国家有益的方向发展。

前几期可以向朝中官员约稿,后面估计投稿会很多,你们有得忙。

第三部分是朝政解读。选择朝中大事和政策进行深入分析评论,不仅是为了推广政令,更重要的是让臣民理解政策的意图和意义,增强对国家治理的认同。

在解读过程中,不要一味吹捧,要客观地指出政策的优点和不足,并探讨如何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四部分是开眼看世界,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普及医学常识,工匠新方法,甚至商业信息。

总之,这本半月刊,要凝聚朝野共识,推动南北团结,宣扬忠君报国,树立正确思想,是实现民族强盛的思想武器,你们无论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你们先筹备两三期内容,朕亲自指点,然后再正式刊印。”

大殿内,气氛庄重。朱慈炅的声音沉稳有力,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阮大铖和蒋德璟肃立一旁,神情专注,不敢有丝毫懈怠,但渐渐都张大了嘴巴,阮中书碰了蒋中书,你记住了吗?

蒋德璟点点头,但他也只记住了大概。

阮大铖想了想,还是开口提问。

“陛下,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啊?”

“《朕问》,就是这两个字,朕倒要看看谁敢仿冒。朕要以天下为师,向天下贤者请教问题。”

朱慈炅在大殿上来回踱步,目光在古老宫殿的斑驳窗棂上游动,思绪飘向了帝国的未来。

你们不是好为人师吗?来,大家都来做朕的老师,朕这个学生教你们做人。

当皇帝有了声音,朕倒要看看你们谁还能把持朝议?

什么祖制,什么舆论,哼哼,朕都可以插一脚的。

思想战线,朕来了。

“第一期创刊号的主题,朕已经想好了,就是请大贤们教教朕如何辩忠奸。

前阁老顾秉谦,人不错,你们找他约篇稿。顺便让刘阁老也写一篇。

还有那个孙慎行,前天还有时间讲学,今天迎接朕的时候就病倒了。当初父皇生病没找他算账,刚刚居然还有脸给朕上书。让他写一篇。

顺天府尹练国事,朕刚刚得知他也没有来迎接朕,让他也写一篇。

周王甚贤,诸王中朕也想看看还有没有贤王,你们也找诸王约稿。南京的几位公侯也不要错过。

另外,南直的举子找几个,国子监的监生找几个。总之,不拘身份,各方面的代表都要有,选择是否刊印的权力在你们编辑。”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