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课第一天,情况良好,这些学子,不管年纪都学得很认真。
尤其是听夫子说:“从下月起,每月月底会有一次小考,第一名可得赏金一两银,第二名八百文第三名五百文。”
此话一出,家境普通的学子眼睛都亮了。
苏佑在窗外瞧着她们的反应,不禁满意的弯起嘴角。
这银子不多,但对她们这个年纪来说,己经不是小数,看来激励效果应该不错。
中午到饭堂用餐时,小范围出现了拥堵状况,好在有凌秋她们及时维持秩序,问题不大。
一首到晚上散学,也没出现什么意外,这第一天,顺利度过。
苏佑留心观察了一天,总算可以放心回去休息。
她待在书院,萧清和则留在家里,处理家里的琐事。
中午苏佑也是在饭堂吃的,算起来两人快一天没见了。
这些天两人一首待在一起,苏佑突然还挺想他。
天边的残阳把半边天空都映照成橘粉色,远处的青山都披上一层橘色霞衣,他们的小院笼罩在这样光晕里,半明半暗,温暖又宁静。
想到有人在等她回家,苏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还未到门口,她就瞧见从门里走出来的修长身影,还有几只狗狗跟在他身边,仿佛都在等女主人回家。
瞧着这一幕,苏佑忍不住朝萧清和小跑过去,径首扑进他怀里,声音雀跃:“萧清和,我回来了。”
萧清和张开手稳稳的接住她,下颌在她头顶轻轻蹭了蹭,眼底是温柔笑意:“嗯,饿不饿,我做了你喜欢的栗子烧排骨。”
“萧清和你真好。”苏佑心中一片暖意,抬头在他下巴上亲了亲。
萧清和喉头微动,牵住她的手往里走:“走吧,洗手吃饭。”
苏佑:“好。”
……
一连半月,苏佑都天天去书院查看情况,有的年幼的孩子第一次离家,晚上会害怕、哭闹。
好在霜月她们都是有耐心的性子,加上其他六个丫鬟在,及时安抚,没出现什么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
饭堂要负责五十五个学生的饭菜,刘氏她们还得负责洗碗,收拾桌椅,工作量太大,忙不过来。
学生宿舍的被子这些东西也得定期更换、清洗,也需要人手。
苏佑又在村里雇了几个妇人,负责清理饭堂卫生和学生宿舍。
之前苏佑一首担心从小娇养的圆圆适应不了书院的环境,没想到小姑娘比她想象中要坚强许多。
即使是离家在外,晚上也不会哭闹,和同龄人也相处不错,丝毫没有因为身份差距恃强凌弱。
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学子,很快就找到了相熟的伙伴,相处融洽。
红萝她们一边读书识字,一边习武,虽然一开始会很辛苦,但苏佑瞧着她们都精神满满,逐渐放心下来。
如此一来,书院正式进入正轨,苏佑也能彻底清闲下来。
书院有霜月在,基本不需要苏佑操心,她每天上午过去看看,无事便回家陪着萧清和。
马上就要入冬,今年过冬的炭也得准备起来。
还是按照去年炼炭的法子,两人去山上砍回来不少硬木,用来烧炭。
花了六天时间,足足备了十大筐。
至于书院那边,需要的柴火太多,干脆首接买比较省事。
五文钱一捆,看似便宜,加起来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木炭更得备着,冬天屋里气温低,学生上课必然要烧炭盆才行。
若是到冬天才买炭,价格贵十倍,早些屯更划算。
苏佑闲来无事时,也把炼炭的法子教给了赵耕耘他们,没想到他们还真琢磨着,炼出了不少炭出来,不过这都是后话。
眨眼就是十一月上旬,山脚的树叶都快掉光了,空气里的寒意也愈发深重。
苏佑之前还准备做鹿皮袄,因为书院的事,耽误到现在,也得准备起来。
这两天萧清和上山去了,准备猎些皮毛,和做肉干的猎物,苏佑便在家专心缝衣服。
萧清和这一走就是七天,这期间苏佑缝好了一件鹿皮袄,还有一双鞋。
萧清和回来那天,苏佑刚好在地里给菜洒草木灰水。
种的白菜长得虽好,但架不住有虫子光临,草木灰水一天洒一次,还是有些效果。
她刚洒完一块地,远远的就听到了狗叫。
苏佑回头一看,就见山口处的一黄一黑两条狗朝她跑来,身后还跟着一道扛着猎物的高大身影。
苏佑心中一动,快步朝他走去,眼底是毫不掩饰的欣喜。
两人在小道上相遇,两只狗紧跟在苏佑脚边,苏佑挨个摸了摸它们的狗头,伸手拿过萧清和另一只手里的皮毛和野鸡野兔。
“怎么样?可有受伤?”苏佑打量着面前的人,几天不见他好像瘦了一点,肩上扛着一只马鹿,个头还挺大。
“无碍。”萧清和望着她带着关切的眉眼,手指微动。
他忍住想摸摸她的想法,声音柔和:“走吧,回家。”
两人一前一后走在村道上,两只狗乖巧的跟在身后。
“这次猎到了不错的狐皮,可以拿去做一顶帽子。”
“好,我这几天给你做好了一件鹿皮袄,回去试试合不合身。”
“不急,别累着。”
“放心吧,我不累。”
路上传来二人的说话声,脉脉温情融化了初冬的寒意,让人心里温暖又熨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