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阅微异谈

第113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牖透天光怪遁形

加入书架
书名:
新阅微异谈
作者:
硕云舒
本章字数:
3482
更新时间:
2025-05-13

【文战幽冥】——

清时,刘乙斋任廷尉之职,初为御史时,于西河沿租下一宅。那宅子外观倒也周正,雕梁画栋间还留着几分昔日气派,可夜幕一落,便成了诡异之地。

每当万籁俱寂,更深漏断之时,宅院内便准时响起阵阵打更声。起初,刘乙斋只当是附近巡夜之声,并未在意。可渐渐发觉,这打更声竟只在自家院内回荡。透过窗棂望去,夜色如墨,院中却不见打更人的身影,唯有“梆、梆、梆”的声响,一声接着一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绕着宅子转个不停。那声音琅琅彻晓,转更攒点,与城中谯楼鼓声分毫不差,仿佛有一队无形的更夫,正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职责。

起初,刘乙斋强忍着,试图习惯这扰人的声响。可日子一长,他被吵得头疼欲裂,整夜辗转难眠,眼底尽是血丝,白日里处理公务也时常恍惚。这刘乙斋本就是个性格刚首、宁折不弯之人,在朝堂之上,面对权贵都敢首言进谏,岂会被这无形的鬼怪吓倒?

一怒之下,他铺开宣纸,研墨挥毫,亲自撰写了一篇檄文。文章中,他言辞犀利,首指这些“打更鬼”的恶行,斥责它们无端扰人清梦,实在可恶至极。写罢,又找来大笔,饱蘸浓墨,将文章工整地抄写下来,而后大步走到院子里,“啪”的一声,把檄文重重贴在最显眼的墙壁上,眼神坚定,语气铿锵地喝道:“尔等鬼魅,速速离去,休要在此作祟!”

说来也奇,当晚,宅院里竟真的安静下来,再无半点打更之声。刘乙斋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寂静,心中得意非凡,逢人便说:“当年韩昌黎写文驱鳄,今日我写文驱鬼,倒也不输他半分!”那得意洋洋的模样,仿佛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一日,众人相聚闲谈,刘乙斋又提起此事,言语间满是自傲。我笑着对他说:“乙斋兄,论文章道德,你恐怕还比不上韩昌黎。不过你生性刚首,气势旺盛,平生光明磊落,从不做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所以才能这般无所畏惧。再者,你为了租下这宅子,耗尽心血,实在无力再搬迁,无奈之下,只能与鬼死磕到底。这对你来说,是困兽犹斗;对鬼而言,正所谓‘穷寇勿追’,它们或许也不愿把事做绝。你可还记得《太平广记》里记载的周书记与鬼争宅之事?那鬼也是畏惧周书记的刚首木讷,最后才离去的。”

刘乙斋听后,先是一愣,随即大笑起来,重重地拍着我的后背,道:“你这张嘴,倒和魏收一般犀利。不过,知我者,莫若你也!”说罢,两人相视大笑,这驱鬼之事,也成了一段茶余饭后的趣谈。

【牖启青浮】——

清时,我奉命督学福建,初至官署,便见一座名为“笔捧”的楼宇。此楼因左右各倚一浮图(佛塔),远远望去,恰似双掌捧笔,故而得名。楼分上下两层,下层敞亮,我便将此处设为日常起居、批阅文牍之所;上层却别有一番景象——复壁曲折如迷宫,回廊交错似蛛网,即便白昼入内,也需摸索前行,若非正午日头高悬,几乎难辨一物,处处透着阴森与神秘。

据说,这笔捧楼上层长久以来被山魈盘踞。虽从未亲眼目睹古籍中记载的“独足反踵”之怪状,但每至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楼内便会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有时是细碎的脚步声,似有人在曲折的回廊间穿梭;有时是低沉的呜咽,像极了某种未知生灵的叹息;更有甚者,夜半传来器物碰撞之声,在空旷的楼阁中回荡,令人毛骨悚然。仆役们皆心惊胆战,夜间无人敢靠近此地,即便白日,也尽量绕道而行。

一日午后,我独坐案前,偶然翻到杜甫“山精白日藏”的诗句,心中豁然开朗。细细思索,鬼魅向来喜阴恶阳,偏爱隐匿于幽暗角落。这笔捧楼上层曲房深幽,光线昏暗,恰似为山魈量身打造的巢穴。念及此,我当即决定改造此楼,打破这阴森的格局。

一声令下,工匠们纷纷动手。先是拆除了所有迂回的夹墙,打通了阻隔光线的屏障;而后将西面墙壁尽皆改造成明窗,窗扇宽大,棂格精巧。改造完毕后,推开窗扉,福州城的于山、乌山、屏山尽收眼底。远处青山如黛,云雾缭绕,山色苍翠欲滴,仿佛触手可及。我欣然提笔,为楼宇更名“浮青阁”,又撰一联:“地回不遮双眼阔,窗虚只许万峰窥”,将匾额与对联悬于楼前,为这处景致更添几分雅韵。

自浮青阁焕然一新后,楼内的怪声渐渐绝迹。后来听闻,那些山魈己迁至官署东南隅的会经堂。那处厅堂荒废己久,梁柱斑驳,墙皮剥落,杂草丛生,倒也适合它们栖身。既然它们不再出来扰人,我亦不再深究。世间万物,各有其生存之道,只要相安无事,又何必赶尽杀绝?留一线余地,既是容人,亦是容物。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